《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可据说,就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在欧美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自1998年9月出版后,两年中销售2000万册,同时迅速跃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书中主要讲述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意识也该跟着不断地更新,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才能有进步。生活中,其实“奶酪”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也或许是一种生活的意愿等等;“迷宫”代表着你花时间寻求着的东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工作的机构,也可以是你生活的社区,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种人际关系。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清了混沌的生活。
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无法实现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别人都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寻它,想要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快乐,而一旦我们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为它的附属;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们将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
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失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今天,当我们回顾这几年的新教育实验,面对种种变化,《谁动了我的奶酪》四位主角的思维恰恰反映在社会上相关群落的行为中,有人牢骚满腹,有人等待观望,有人冷静思考,有人不断追求……而我,一个身临其中的一分子又是怎样?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每个人在必须为自己的事业,生活做出选择时,必须充分地热爱自己喜欢干的事,热爱才会努力去钻研,努力钻研必会有作为;选择自己有能力干的事,选择一经确定,就要弃而不舍地去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小的事做起,努力做到最好,在这个过程中增长才干,树立信心。久而久之,必定会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去追寻其他更新鲜的奶酪......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也有很多发人深思的地方,现在我把他们摘抄下来,以求共勉:
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
常闻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
在我发现奶酪之前,想象我正在享受奶酪,会帮我找到新的奶酪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在迷宫中搜索比停留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安全
陈旧的信念不会帮助你找到新的奶酪当你发现你会找到新的奶酪并且能够享用它时,你就会改变你的路线
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这样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
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我们要记住:别人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所以我们要做好迅速改变的准备,不断地去适应变化、享受变化。
悦读分享:8.1班 唐梓程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哈利·波特》系列的7本书,在这7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完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它以主人公哈利·波特与朋友们寻找并摧毁黑魔头伏地魔赖以生存的魂器为线索,讲述了哈利·波特在朋友们和魔法学校老师们的帮助下,集齐了3件死亡圣器并且摧毁了魂器,让伏地魔元气大伤而最终战胜了他,粉碎了他的阴谋,保护了魔法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故事。
在书中,他不仅要躲避伏地魔的追杀,还要完成已故校长邓布利多的遗愿,摧毁魂器,打败伏地魔。面对这些艰难险阻,哈利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有着非凡的毅力,若非如此,他是不能找到并摧毁魂器的;他有着坚毅的勇气,即使是在面对强大的伏地魔时,仍然没有表现出一点的怯懦;他还背负着一种责任感,否则,他又怎么会坚持下去,直至打败伏地魔?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他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代表,更是一名真正的格兰芬多人!
在哈利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保护他。我相信读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人不会对他感到陌生,他就是西弗勒斯·斯内普。斯内普在前几册的书中都是一个不太令人喜爱的角色,到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他的一切才让人所知。斯内普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从小就和哈利的母亲莉莉认识。他对于莉莉有着执著的爱,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他对大多数人都不愿敞开心扉,愤世嫉俗,还有着一些卑劣的性格特点。在霍格沃兹上学后,斯内普的这些性格特点逐渐体现出来。之后,他的高傲和所谓的“纯血统观念”让莉莉对他心灰意冷。在莉莉宣布与他绝交后,他万念俱灰,投靠了伏地魔,无意把莉莉和她的丈夫詹姆推向了死亡的深渊。此后,斯内普悔恨万分,他弃暗投明,找到了邓布利多,并且听从了邓布利多的话,保护了莉莉的儿子哈利。直至死亡,斯内普仍然没有背叛莉莉,一直在保护哈利。他和哈利在魔法学校的种种矛盾只是表象,在这一切矛盾的背后,跳动着斯内普一颗忠诚的心。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本书中,我能体会到勇气、智慧、友情、忠诚等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对我的成长、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书中自有黄金屋”,而一本好书,正如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能让我受益一生。
悦读分享:8.1班屈艺馨
读《安妮日记》有感
退却往日的童真,最近我再次重读了《安妮日记》一书,有再次随着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经历了一次她遇难前两年的生活和情感。
这一部日记作为一个少女的角度进行叙述,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 ,以及对藏匿且充满恐惧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记录。这一本书里真实再现了秘密小屋里的人们生活如此艰难,同时也揭露了德国纳粹党的罪恶,是一个指控他们残害犹太人罪行强有力的证据。随着一篇篇的日记,我了解了少女的早熟,也看到了安妮的天真活泼,她的乐观坚强,美好态度,美好精神。我也看到了父母的偏爱和孩子的宽容,及凡·达尔恩太太的自私自利,凡·达尔恩先生的些许粗暴,还有彼得的任性……每一个人都拥有着不同的个性,每一个人都有着好的品质。
我看完这本书,回味悠长,我就像置身于书中一样,将自己代入安妮,和她一起经历那些犹太民族的苦难。
当自己成为“安妮”时,面对对她不友好的人时,我会在心中为她打抱不平;当自己成为 “安妮” 时,面对善良的朋友 们时,我又会因为他们而感到开心;当自己成为”安妮”时,面对未知的危险,我又会冒出一股好奇、紧张 和担忧……
在那个反犹时代 ,安妮为大家 记录并留存了这样一段故事。回顾那些日子里,有着不计其数的犹太人被折磨着,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就杀了600万犹太人。像安妮家那么幸运没有太早死去的家庭寥寥无几。
有一段历史记载,60年前,也就是1945年1月27日 ,苏联红军从德国法西斯手中攻占了波兰南部克拉克夫的一个小镇,在这里战士们发现了一个用铁丝围起来的集中营,里面有七千个表情呆滞,瘦弱不堪的犹太人,另外战士们还在里面的毒气室发现了7000公斤头发和近1.4万条人发做成的毛毯,说这个事例你可能觉得与这本书无关 ,但是在仔细品味一番书中的内容,便知这都是与书本紧密相连的事迹。
《安妮日记》一书再次回首 ,了解的便不如以前那般肤浅 ,而是难过,担忧与同情了。
悦读分享:8.1班 黄美惠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读后感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是J·K·罗琳女士所著的《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全书围绕继哈利等人在魔法部预言厅的战斗,魔法部部长等人承认神秘人回归之后,哈利同邓布利多一起,调查少年伏地魔的复杂过去,希望找到他的弱点并战胜他展开叙述。 在开学前,哈利成功帮助邓布利多说服他的一名老同事霍拉斯·斯拉格霍恩去霍格沃茨任教。在学校时,邓布利多给哈利看了他四处收集有关伏地魔的记忆,并试图从中发现一些线索。在学习上,哈利得到了一本“属于混血王子”的书,使他在魔药课上能配制出完美的魔药,收到斯拉格霍恩教授的喜爱,还获得了一瓶福灵剂。但凯蒂·贝尔的受伤,罗恩的中毒一切的一切都让哈利忍不住怀疑是马尔福所做。但在学期末的时候,邓布利多终于找到了一个魂器,在得到它的同时,也喝了一种魔药,使他神志不清,回到塔楼上时,马尔福登上塔楼,缴械了邓布利多的魔杖,但却不敢下手,更多的食死徒上来,斯内普了结邓布利多的生命。在最后的战斗中,斯内普说出了自己就是混血王子。最后哈利发现,魂器是假的,邓布利多也就白死了。读完这本书后,不禁感叹罗琳女士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难怪他人都说这本书是整个系列中最“烧脑”的。这本书读完后给我的感受是:斯内普尽管在邓布利多的口中,是一名食死徒转变的自己的间谍,但在哈利等众多人的心里,他可能仍然是一名食死徒。
到这里,留下了许多的悬念:斯内普究竟是一名食死徒还是像邓布利多所说是一名间谍?斯内普到哪去了?在最后,哈利究竟应该如何战胜伏地魔?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同时令人费解。是邓布利多说的:“眼光很敏锐,哈利,但口琴只是一把口琴而已。”
悦读分享:8.1班 梅吉瑞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深入,我对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彻底改变,一封封看似艰难,平常的家书,质朴的文字中蕴含的是对亲人朋友浓浓的挂念与关怀,在每一封家书中,我都能嗅到浓郁的亲情所带来的芬香。阅读它,我想让时光倒流几十年,重新回到那个用书信联络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是最纯真,最亲切,最动人的,那时的生活虽简单朴素,但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笔与纸传递着美好的情感。
如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人与人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伴随着生活的质量的提高,沟通的渠道的丰富,似乎总觉得少了一份感觉,品《曾国藩家书》,回味几十年前的酸甜苦辣,透过墨韵书香,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与友情吧。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在寄给父母的信中,他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任命为官,但凡家中有大事决策时,无不征求父母的意见,当父母离开人世时,虽手握重权,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也依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在这一本书中,许多封家书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他作为哥哥的引领作用。在修身上,他谈"勤""谦"二字,在治学上,他谈"恒""持"二字,在管家上,他谈"和""孝""俭"三字,在为官上,他谈"仁""爱"二字,从方方面面告诫弟弟们。用一句诗来形容"润物细无声"。
曾国藩也是仁慈的父亲,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曾在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也反衬出许多家长整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忽视了"德"的培养。今日,这句百年广为传颂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我从中更感受到的是一个长者对后辈的谆谆教诲。
读完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的是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外一面,那就是不仅会治国,还为治家,修身,教育所操劳的形象,那一面也是人性中最善良的闪现。
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几份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可以让我们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寻找,读完它,借鉴教育思想,学习修身养性,感受人间常情。
悦读分享:8.1班 罗晨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