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以下帅民族乡欢庆‘’牛王节‘’为题,各人创作一副对联。
怀集下帅民歌乡的重大节日之一“牛王节” 怀集下帅民族乡是肇庆市唯一、广东省的七个民族乡之一,四月初八牛王节也是下帅民族乡的重大节日之一。在1956年的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在土家族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牛王节。这一天,土家族人民会停止让牛耕种,并且用最鲜美的草料来饲养它,以此来感谢老牛一直以来勤勤恳恳的耕耘。那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牛王节是什么时候,以及它有的起源吧。 牛王节通常是在农历四月初八,有些地方是在四月初七、四月十七、四月十八等不同的日子。关于牛王节的起源有两个版本的神奇的故事呢! 第一个神奇传说:相传在某一年的四月初八这天,土家族的土司在一次与敌人的对抗中受了伤,他奋力逃跑,但是由于受了重伤敌人一直猛追不舍。眼瞅着就要甩掉敌人,突然眼前出现一条大河堵住了她的去路,他看着敌人马上就要赶上却无计可施,正准备束手投降的时候,河里却游过来一头大水牛,大水牛将土王驮过河去,这才摆脱了敌人的追赶,得以存活下来。后来为了答谢水牛的救命之恩,土王便把这一天定位“牛王节”。 第二个神奇传说:相传在天湖旁边有一头因触发天条而被玉帝下方到房间受过的神牛,在很长的相处时间里,神牛被土家族青年舍命过天鹅湖的故事所打动。一天深夜,神牛偷偷渡过天湖,进入谷地之后的它便开始在泥田里面各种打滚,这样它的身上就沾满了玉米粒,但是在偷渡回来的时候,一阵大水将神牛身上的玉米粒冲走了一大半,幸亏神牛的鼻子和耳朵里面还有点,于是它便把这剩下的玉米粒都给了当地的苗族人和土家族人。自那之后,苗、土人民年年都能五谷丰登,但是神牛却因为身受重伤和劳累,最后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死去。自此,为了感谢神牛的帮助以及表达对神牛离去的悲哀,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苗、土民就会给神牛头上挂上彩布,并用最新鲜的草料来喂养。由此,“牛王节”也就是成为了土家族传统的节日。
1、
神牛活千古,勤耕奋耘造福人类;
农牧垦万代,广种细作粮供万家。
格律有误。这联赞颂了牛王的功德与精神,弘扬正能量,立意是好的。但是,上下联都有多处平仄不合的字,可套入格律自查。这副作品,更大的问题在于不精炼,用词重复。勤耕和奋耘,都是一样意思,虽然运用了句内自对手法,但没多少意义。下联广种细作也是同样道理。千古和万代,也可看作是合掌。供粮万家,也是造福人类的其中一个表现,上联已经把这个意思说了,下联再写就显得浪费。万代和万家,万字属于不规则重字,要扣分的。整联读来,格律,对仗还不过关,联意见重复,拓展不足。
2、
神牛怀德民嘉义;
土族感恩节纪功。
(注:土族指土家族,节指土家族的牛王节。)
格律无误。上联写神牛的功德,下联写立节纪念,切入角度不同,使整联更形象,具体。在对仗方面,怀德与感恩,嘉义与纪功,两组对仗不错,民与节,都是名词,对仗也很工。如挑剔,神牛与土族,这组对仗稍存瑕疵,神字,可作名词,但在这里,神字应作牛字的定语,是形容词。而土族,土是名词,这里有点不工,如果换成"牛王",则与"土族"形成更完美的词性对仗。土家族能不能简写成土族?这点需再考证一下。
3、
大武自天庭,奋勇何需鞭震耳;
宏才描下帅,崇高必有志凌云。
格律无误。一元大武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古时祭祀用的牛。出自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大武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牛。但如果指故事中的牛王,是否适合呢?一分句的天庭与下帅,两者都作为地点名词去对仗,是可以的。此联精彩处在上下联的二分句,既写实事,更有寄托与展望。犹其欣赏"鞭震耳与志凌云",有大气势!
4、
牛鞭作笔描边寨;
酒令当歌唱土家。
格律无误。读来有点像春联,那用在民族节日也是可以的。这联,作笔与当歌,边寨与土家,对仗很工整,但同是地方名词,虽不合掌但也张力不足。描是对应笔,唱是对应歌。歌是用酒令,笔是用牛鞭,上下联几个名词动词,环环紧扣。如挑剔,牛鞭一词,是指鞭打牛的鞭子,还是指公牛的生殖器官呢?这里易生歧意。
5、
民族风情传特色;
轻歌曼舞乐华年。
格律无误。民族与风情,轻歌与曼舞,属于句内自对而非上下对。传特色与乐华年就属于上下对。此作品,对仗还是可以的,但上下联内容过于接近,拓展不足。另外,没有写出地方特色与节日特点。这个作品放到哪个地方,哪个节日,都可以用,属于万能之作,欠缺独特之处。
6、
民族民风扬特色;
载歌载舞庆丰年。
格律无误。点评与第五个作品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运用了句內自对和有规则重字手法。民族与民风句内自对;载歌与载舞句内自对。民字和载字是有规则重字。但整联读来,欠缺特点,扣题不足。
7、
民间戏剧凝特色;
土族艺花永流芳。
格律有误。特色的特字应平声,永流芳的流字应用仄声。这个作品,整来的对仗过于宽,例如凝特色与永流芳,民间的间和土族的族字,词性都不同。短联能工则工,不能尽工可稍在一字半词里宽对,但如果整联出现有两处以上不同词性的宽对,那就不适合的。整联读来,上下联联意过于接近,没能拓开。感情融入度也不足。
8、
牛王节日,演绎史传故事;
民俗风情,弘扬时代精神。
格律有误。传字有平仄两读。作动词,传递,传承,是平声。作名词,史传,传记,是仄声。这里史传和时代,都作为名词,所以传字不合格律,应改用平声字。这副作品,整体读来流畅,而且对仗也挺不错,演译故事与弘扬精神,一收一放,使整联更灵活,生动,修改下"传"字,是一个不错的作品。
9、
神畜通灵传古典;
帅乡筑梦展宏图。
格律无误。按字面上的对仗去看,非常工整。但是,总觉得传古典一词用得不够理想,或过于刻意。倒不如用"传美誉","遗故事"这样更直接了当。在角度方面,上联写牛王通灵,下联写帅乡筑梦,切入点有不同,所以内容也丰富。不过,筑梦展宏图与牛王节也有点跑得远了。
10、
牛王报养恩,救主舍身情可敬;
下帅怀思念,开坛立节德堪嘉。
格律无误。但是,这里要说明一下,思字有平仄两读。作名词,是仄声,作动词,是平声。养恩,是养育之恩,整个作名词论。思念,在这里,我们把它整个词看作是名词,养恩和思念都是在动词后面作宾语。如果严格来说,养恩和思念,在格律和词性对仗方面,还是有点小瑕疵,权当瑕不掩瑜吧。这个作品,上联从牛王报恩,下联从立节纪念,从不同角度去切入,所以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情可敬是赞颂牛王;而德堪嘉是赞颂人们不忘本的情操,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错的作品。
11、
锣鼓喧天,千民共庆牛王诞;
觥筹交错,三族联欢下帅乡。
格律无误。觥筹交错,指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这个作品,只从对仗上看,是挺不错的,但仔细看来,上联和下联都是写同一个场景的热闹气氛。三族和千民都是写下帅乡的民众,锣鼓喧天和觥筹交错,都是写现场的热闹。共庆和联欢,同一样意思。上下联几乎一个样,近乎合掌,或张力不足。唯一不同的,是牛王诞与下帅乡这组对仗很精彩。节日名和地名作对仗,从两个角度去写。建议作者把上下联拓宽一些去写。
12,
牛王起舞,祈下帅风调雨顺;
百姓欢歌,乐中华国泰民安。
格律无误。一分句中,对仗还可更工整。牛王与百姓,在对仗方面不太工,牛是名词,而百是数字,起舞,起是动词,而欢歌的欢字是形容词,整个一分句对仗过于宽。在二分句中,祈下帅三个字是领字,引领了风调和雨顺;乐中华三个字引领了国泰和民安。下帅与中华同属地点名词,而且下与中都是方位词,这组对仗非常好!如果乐中华改为"颂中华",应该会更好的。整联读来流畅,联意充满正能量,但词句稍显老套,未见出彩。
13.
党政重神节,牛王起舞喜庆丰年;
人民乐太平,万众欢歌共奔小康 。
注:这里的神节指的是小数民族的神话节日。
格律有误。庆字应用平声,年字应用仄声。这个作品主要问题出在对仗。如神节与太平,牛王与万众,词性完全不同,虚字去对实字,这样是不符合要求的。还有一点,民族的节日,不一定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党政重神节,语句可能过重了。全联读来,有点象宣传口号,过于直白,欠缺了联味。
5选2
2、
神牛怀德民嘉义;
土族感恩节纪功。
3、
大武自天庭,奋勇何需鞭震耳;
宏才描下帅,崇高必有志凌云。
8、
牛王节日,演绎史传故事;
民俗风情,弘扬时代精神。
10、
牛王报养恩,救主舍身情可敬;
下帅怀思念,开坛立节德堪嘉。
12,
牛王起舞,祈下帅风调雨顺;
百姓欢歌,乐中华国泰民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