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这件事上
总是欢喜的
这个夏天,不负光阴
///
在我的认知之中,读书一直都是一种消遣娱乐方式,也就是说读书是可以归咎到娱乐一类之中去的,当然在读书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全新的知识,增长了见识,这总是好事一件。但是其实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我们用了心,都能获得见识的增长,正所谓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道理可循。
很多人认为读书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这缘于人们心中的仪式崇拜,讲究的古人在读书前,必须沐浴焚香,然后才能开始读书这件事。古代的知识分子们敬重知识,而书则是知识的象征,对待书的时候,自然要有尊崇的仪式感。
不单如此,书在古代其实是奢侈品,这是只有少数贵族才能享受的阅读方式,而非普罗大众。我们在一些电影里经常会见到一些儒学大师搬家的画面,往往是车拉马载,几十箱的运输,这些车上装载的全是竹板做的书,成语里有“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这就是这个词的由来。
在印刷术还未普及的年代,一个社会中可能只有1%的人会读书识字,这一小部分人便是整个国家的统治阶层,所以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随着印刷术的普及,书籍终于不再局限于贵族阶层,而是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现在纸张越来越轻薄甚至接近消失的时代,我们可能再也没有办法感受到古人搬家时候的痛苦了。
因为我们有更便捷的存储方式--电子信息存储。当纸质书盛行的时候,所有人一度以为在现在,一部手机上可以存放的书籍数量就能远远超过古代藏书最多的人,若是想想整个盛唐几百年的诗篇被存放在一个不到30M的app里,我们就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力量。
现在的人都怕读书,不是说读书不好,而是读书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方式,它的魅力被现代科技所取代,我们沉迷于更强烈的感官刺激,自然就读书少了起来。读书是娱乐,是装饰,也是增长学问。
在电子时代,阅读变的和传统有些不一样,现在的阅读,追求的是快,多,撑,一部手机一部ipad,一天就可以看足够多的书,而古人曾经所追求的阅读仪式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也消亡殆尽。读书,终于被卸下了仪式感,回归到日常。
但非常遗憾的是,书在这个时代变得戳手可得,可是依然保持读书习惯的人却寥寥无几。碎片化的日常充斥在我们周围,更具诱惑力的东西吸引走我们剩余的注意力,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读书本来是一件需要非常专注的事情,可现在专注度明显在减少,更别提如何去读书,如何读懂一本书。
读书不但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技术。一个人读书的时候,逐字逐句地念过一遍不能叫做“读书”,这顶多算是翻书。真正的读懂一本书需要做到以下几步:基础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对,你没有看错,这像极了在做语文的阅读理解,读一本书和做一道语文题的逻辑一模一样,先有最基础的认字阅读,再去对文字进行整体分析阅读,直到最后对主题进行挖掘,然后就能更好的读懂一本书。
当然,书读过之后,要有回响才是读书。所谓阅读,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前者输出观点,后者给予反馈,这是一个互相回应的过程,或争吵或赞同,随着而来的讨论带来的则是知识的增进,兴趣的激发。林语堂曾说:“读书所悟,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滥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书在被制造出来,也有数不清的书准备被制造。我们的一生短暂,就算用尽全力也无力看完这诸多书,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便是:这世上的好书如此众多,现在的我们又何其幸运!
2019.7.29
END
文/慧慧老师
图/小锦
扫码了解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