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Sunrise千日连更打卡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四)配伍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四)配伍

作者: 春城隐士 | 来源:发表于2021-12-06 01:07 被阅读0次

中药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就是中药配伍的七种情况,是单用和六种配伍关系的总称。


单行与配伍。

单行就是用单味药治病。中药最早应用就是使用单味药,但单味药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大多数作用不强、对人体疾病没有全面的针对性、用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反应等等,所以,进一步发展出了药物互相组合,当然单味药一直也有应用,比如治疗元气虚脱,用优质人参来益气救脱,叫独参汤;对于临床表现不复杂的风邪上犯引起的头痛,尤其是前额痛,用一味白芷来祛风止痛,叫都梁丸;轻微的肺热咳嗽,单用黄芩来清泄肺热,叫清金散。

单行广泛的释义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单行者,单方不用辅。这种说法也被后世所公认,包括我们的教材也是这样写,我们考试时也可以这样写,但这一点其实与事实是不符的。

单行最早是《神农本草经》提出来的,它的本意并不是单味药应用,与其同时代的《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汉武帝“分遣使者,微服单行”。既然是分别派遣,就不是派出一个人,这里的单行,是他们互相不合作,但却是为了完成相同的任务。《神农本草经》的单行也是如此,指两个甚至多个药物,互相不影响,既不使作用增强或减弱,也不使毒副反应增强或减弱,各自发挥自己的本来功效,这才是《神农本草经》单行的本意。这个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配伍: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组合使用或配合使用。(有的教材里还加上了“根据临床需要”这句话,我认为没有必要,临床不需要的相恶和相反,我们也要研究)。

配伍的目的:

1、增效。

有人对中药中毒的情况作了统计,发现70%以上的中毒临床报告都是因为无毒药物超量应用。所以,要在安全用量的前提下增加治疗效果,就必须配伍应用。

如麻黄和桂枝,单用一味来发汗解表,用量过大都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但他们组合在一起时,安全用量下,作用也很强。

2、减毒。

有些中药安全性不高,即使是有效用量也可能产生毒副反应,利用另一味药来制约它的毒性,让治疗用量下毒副反应变得轻微,甚至不产生毒副反应,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3、全面适应证情。

人体证候的病因病机往往复杂,单味药不能全面切中证型,所以要通过配伍来解决。

如很多患者感冒后的咳喘都是由痰引起的,这个时候单纯止咳平喘效果有限,应该同时祛痰,像麻黄能解表和止咳平喘,半夏能祛痰,所以方剂定喘汤里,用了麻黄和半夏。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其原有疗效。为了简化,一般限定在两种药物之间,如果药味多了,关系就更复杂,两种比较简单。

《本草纲目》中说:相须者,同类不可离。

同类就是指功效相同或相似,不可离指组合在一起作用会明显增强,像麻黄和桂枝、桑叶和菊花、银花和连翘、大黄和芒硝、全蝎和蜈蚣等,都是相须的。

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明确提出了“相须不必同类”,可见对相须的认识,不可离才是关键。

比如清热泻火药中的知母,和清热燥湿药黄柏,在治疗阴虚火旺时,常常相须为用。

平胃散中,芳香化湿药苍术和行气药厚朴相须为用,因为他们都有燥湿的功效。


相使: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并且是一种为主,一种为辅来应用。他们的共性很小,仅在某方面相似。

一般的方剂里,只要与主药有一种功效相同,就算相使。

如治疗风寒感冒,麻黄和紫苏、香薷、生姜、细辛都是相使。

治疗风寒喘咳,麻黄和止咳平喘的杏仁也是相使。


相畏:针对有毒的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外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有毒的药相对解毒的药,称为相畏。

比如生姜能降低半夏的毒性,就说半夏与生姜相畏,或半夏畏生姜。干姜能降低附子的毒性,就说附子畏干姜。

毒副作用受到对方的制约,就是相畏。


相杀:就是把相畏倒过来,解毒药对有毒药而言,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比如前面的生姜和半夏,就说生姜杀半夏毒。

为什么要把这种关系一分为二?因为中药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是相对的,一种作用,我们需要它,他就是治疗作用,不需要就是副作用。比如大黄,如果只是用大黄活血调经,不需要泄下,这时大黄的泄下作用就是副作用。


相恶:两种药物配合使用以后,一种药物的治疗作用被另外一种药物影响,降低甚至消失。

在配伍关系中,相恶是比较复杂的,也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讲,性能相反或作用相反,都会相恶。

比如温热药与寒凉药;升浮药和沉降药;这是性能方面。

功效方面,如发汗药和止汗药;泻下药和止泻药等等。

但两味药组合,一般不会全面拮抗,比如麻黄和石膏,麻黄辛温发汗的作用一定会受清热泻火药石膏的制约,但麻黄平喘和利尿的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相恶的两味药,有时候对另一方反而有利。

比如陈士铎《本草新编》中说: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得人参,其功更神。

好多人对此不明所以,其实这是非常合理的,人参是补气药,治疗元气虚脱的病人自然不能用耗气的莱菔子,但莱菔子是消食药,治疗饮食积滞的,如果是脾气虚弱又饮食积滞的人,用莱菔子消食的基础上,再用人参补脾胃,防止莱菔子损耗中气。虽然人参的效果会被削弱,但整体对证候是有利的。

《本草经集注》里也说: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良。

包括前面的麻黄和石膏,如果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自然是相恶的,但用于肺热咳喘,对于麻黄的发汗和温性,就要进行节制,防止助热伤阴。所以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是治疗肺热咳喘的千古名方。

所以,中药配伍是有前提的,相对而非绝对的,前提就是要针对不同证候作出判断。

又如张仲景的几个泻心汤,黄芩和姜同用为什么不相恶?因为不是寒热错杂,就是寒热部位不一样,二者的归经是不同的。


相反:就是毒性增加,安全性降低。

这个毒性,可能是单方面的,也可能是双方都有;可能原本有毒,同用后毒性增强,也可能原本没有毒,同用后产生毒性。

详细内容见下一章。

相关文章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四)配伍

    中药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就是中药配伍的七种情况,是单用和六种...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一)

    品种:中药品种多样而命名相对简单,不同时期或地域的人,常从植物的形态、生长特点、颜色气味、功用等各个方面为其命名,...

  • 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三):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是药学专业的基本功,炮制的方法有几十种,目前一般分五类: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不同观点:...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二)炮制

    炮制: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制剂之前的各种加工处理方法。 炮制目的: 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增效是最重要的...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五)禁忌

    用药禁忌:指临床医生开处方时,或者患者服药时,不要一起用或不要一起吃的。它包括四方面内容。 《神农本草经》上最早提...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六)剂量

    中药的剂量:医师开处方时,每一味药该用多少量?这一节里,介绍三个问题。 一、含义:剂量又叫用量或用药量,指每味药的...

  • 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七)用法

    中药用法,本节只讲方剂的煎法和服药方法。 汤剂的煎法。 器具:一般用砂锅和陶瓷锅,因为传热慢又保温,适合中药的煎煮...

  •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第二,三,四,五单元

    中药学——第二单元 细目一中药的配伍要点一配伍的意义照顾复杂病情,增进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副作用。 要点二配伍...

  • 中医考研 | 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

    中药的配伍 配伍内容(《神农本草经·序例》七情配伍) (1)可用于临床:①单行;②相须:麻黄配桂枝、全蝎配蜈蚣;③...

  • 中药配伍和食物配伍

    “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学术语,是中医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响中药效应的因素(四)配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dm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