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文化
天中文化是河南驻马店市的古代文化总称,内容包括:盘古文化、女娲文化、伏羲文化、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重阳文化、梁祝文化、车舆文化、古国文化、名流文化、宗教文化等等。
天中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中地区是华夏文明早期发祥地之一,是中华人文始祖创世纪活动的重要地区,是古豫州的中心地带,是中国中原古道的中心地段,是战国时期中原逐鹿的重要战场和前沿阵地!
天中文化
内容包括:
盘古文化、女娲文化
中原文化的
重要组成
总称
河南驻马店市的古代文化
概况
天中文化是华夏创世纪文化的重要元素,是中原文化和古豫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中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人文圣地,典遗厚丰,执中守正,通达包容。换言之,是天中这块人文圣地和漫长的文明演进史陶冶成天中人“执中守正,通达包容”的品格,亦即令每一个天中人引以为豪的天中精神。
文化简介
天中文化是在豫南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孕育而成的地域性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弘扬天中文化,对于加快驻马店市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中国文化史,唯独缺失了一块本不该缺失的深邃、灵味、凝重的天中文化。
名称由来
天中文化因天中山而名。天中山位于中原之中的汝南城北1.5公里处。那是一个茫茫绿源托起、悠悠汝河环绕的绝佳妙处。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兖、扬、青、徐、荆、豫、梁、雍、幽、并、营(《尚书·舜典》);禹时又分天下为九州:冀、兖、扬、青、徐、豫、梁、雍、荆(《尚书·禹贡》);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定都洛邑。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影,观测天象地理,测定:“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重修汝南县志》)。“土圭测影惟此地为天中。”“自古考日景,测分数以此为正。”(《读史方舆纪要》)于是,堆土为山,称天中山。山不大,方圆30余米,不高,10余米。颜真卿亲笔“天中山”两块石碑屹立于山麓。这是一座无价的文化名山。金镇有《天中山》诗咏之:
“孤屿当城北,
登临见大荒。
云阴连楚甸,
山色入吴房。
百战余残垒,
千村祗夕阳。
土圭常不改,
影似昔时常。”
大荒见孤屿,残垒照夕阳。山色连云阴,土圭日影常。从此,天中山便具有了幽姿和英体、神气与锐势、深韵与灵味、光晕和玄场。于是乎,天中文化从混沌初开到天凝地聚,到海现山显,到天蓝地绿,到花彩虹丽,到钻晶玉润,到灵秀魂清……像碧波荡漾,白云缭绕,仙雾弥漫,春风软拂,坚石凝固,烈火升腾,悬瀑浩荡,珠玑落盘,雄鹰厉空,龙虎吟啸般在天中山周围的确山、西平、郾城、上蔡、新蔡、罗山、正阳、泌阳一带孕育、形成、发展、蒸腾、升华。天中文化之云无心以出岫,有意化乾坤。月明星稀显刚毅,风啸雷厉而泰然,从容面江山易位,坦然对沧桑巨变。于无声处惊日月,在漫不经心时经天地。轻轻松松铸精魂,温文尔雅造民风,轻描淡写理山水,叮叮咚咚吐珠玉,沸沸扬扬撒锦绣,慢条斯理绣江山……
文化历史
天中多君子。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和颍川士陈长文辩论汝南颍川士的优劣,作《汝颍士优劣论》。一口气列举了汝南八位名士作论据论述汝南士优于颍川士。如开稻陂数万顷,获累世之功的许掾,举义兵、讨王莽的翟子威等。天中君子还有八使、八峻、三君、五处士。后人有诗赞曰:“汝南多君子,表表六孝廉。衡门栖荒宪,大雪卧袁安。忝荷王龚职,深慕漆雕贤。”
天中多名士。推衍《盐铁论》的桓宽,撰《说文解字》的许慎,著《搜神记》的干宝,天资聪睿,辩于持论,少励清节,为州里所服,史称“一代伟人”的范滂等。孟公威,汝南人。少与诸葛亮、徐元直、石广元游学襄邓。诸葛亮评价三人曰:“卿等仕进,可至郡守刺使也。”孟公威后来果然官至凉州刺使,官至征东将军。许靖,汝南平舆人。当过巴郡太守、左将军长使和大司徒。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威望很高,连丞相诸葛亮也“皆为之拜。”他的弟弟许邵“少峻名节,好核论乡党人物。每月旦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评价人物极准,社会威望很高。为郡功曹,太守甚敬之。府中闻邵为吏,莫不改操饬行。兄弟二人清谈核论,知名于世。召陵谢甄称曰:“平舆之渊,有二龙也。”曹操想出名,有一天,去许氏家拜访,许邵看了曹操一眼说:“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也。”
天中多才子。“建安七子”天中有其二。一个是应瑒,一个是王灿。天中有“汝宁才子扬天下”之称。赵好胜,18岁中举。颇得朱元璋赏识,先后任陕州同知、安庆知府、户部侍郎、吏部尚书。桂祥,乡试中举,授庆阳府推官、任安徽四州知府、宫部员外郎。著有《北地集》、《四上集》等传世佳作。赵贤,河南乡试中举,次年进士及第,授户部郎中。先后任山东巡抚、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其子赵寿祖进士,先后任刑部郎中、安庆知府、山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还有羊可立、李士郎、李宗延、吴愈、傅振商等,均先后中进士,入朝为官,屡屡升迁。状元李本固,先后任山西甫城县令、御使、巡视十库、云南道监察御史、出按三秦、按察云南。修撰《汝南志》24卷,著《碧筠集》40卷。一位河南巡抚不信“天中多才子”,出对联难他:“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李本固对曰:“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巡抚又曰:“南海寺,寺前有寺。”对曰:“天中山,山后无山。”李本固12岁能作诗写文。主考官出联难他:“南关内,铁塔钻天。”本固对曰:“北门外,金钉钉地。”主考官看到大麻子的叶子伸到路上,又出一联:“大麻子伸绿掌,要啥?”本固看见一农家小院里石榴树上的红石榴,灵机一动,对曰:“小石榴张红嘴,笑谁?”又曰:“今日辞别黄土岗。”对曰:“他年相逢白玉街。”后来,李本固状元及第,真的在白玉街与主考官相遇了。
天中多名宦。天中山历史上出了三位宰相: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和南宋宰相朱胜非。民族英雄杨靖宇也是天中人。东汉年间,天中山下汝南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出现了一批才干超群、政绩卓著、地位显赫的在朝官员。整个东汉时期,汝南郡600石秩位以上的在朝高官就有61位。形成了著名的历史现象——“汝半朝”。“汉末论党季,汝南实其渊”。西晋时,又一次出现“汝半朝”现象。
天中多灾难。天中多水灾。公元前184年到1949年发生过较大和特大水灾一百一十三次……1941年到1943年,发生水、旱、蝗、汤灾难。新蔡县饿死1万多人,汝南县饿死3万多人,确山县饿死2万人。“75·8”大洪水给天中人民带来了惨重灾难。须臾之间,赤地千里,洪水暴虐,三千万人倾遭荼苦,十数万人水中伤生,震惊中外的大洪水,曾使多少人谈水色变,噤若寒蝉……1959年极左思潮造成的“信阳事件”使全地区病患者达121.5万人,1960年底实有人数404.3万人,农业人口386.86万人,比1958年总人口减少34.63万人。195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1960年为-7.05%,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天中多战乱。战国时期有泌阳河一带的秦、齐、魏、韩四国与楚国的“垂沙之战”和秦、楚“平舆之战”。两汉三国时期有翟方进之子翟义反对王莽篡位之战和曹操、刘备汝南之战。两晋、南北朝时期有燕、晋悬瓠之战和宋、魏悬瓠之战。唐朝有名战例——李愬雪夜入蔡州就发生在汝南。宋金时期宋蒙蔡州灭金之战,明清还有李自成新蔡大战和捻军、白莲教与清军之战等。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竹沟惨案”。
相关传说
盘古开天传说熏陶。盘古开天传说产生于天中山西南的盘古山下。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一日九变。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盘古兄妹借天地之意结婚造人,于是,人类社会诞生。
古文化教化。中国元典文化的根在天中山。伏羲画卦的传说产生在天中山北蔡冈的蓍草台上。伏羲的阴阳说形成《易》,《易》中的阳刚说形成孔孟儒学,阴柔说形成老庄道学。儒学在历史上成为天中山的主流文化。楚昭王聘孔子去楚国做事,孔子前往拜见,路过陈蔡。陈蔡两国怕孔子助楚灭己,派兵阻挡。孔子厄蔡三年,作《大道歌》;讲学布道,张扬儒家学说;弹琴高歌,传播音律;磨砺志向,锻铸意志。“仁”的思想在这里流播。孔子有六位高足弟子是天中山人:漆雕四兄弟、曹恤、秦冉。儒学成为天中山一带官方教育的主要课程。天中书院的教学以《易经》、《周礼》、《论语》为宗。官方的教育内容选有道学内容如“庄周贷粟”、“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之类。冈山及城池内散落着不少道观。民间传说中亦有不少道家故事,如“姜子牙封神”、“二郎担山赶太阳”、“司马茅告状”等。
天中山西南的铜山、乐山就是道家胜地。道人张三丰云游到铜山建宫布道,后游武当,成为一代太极宗师。乐山建有真武庙、玄都宫、拜台宫。不少县城建有城隍庙、关帝庙、火神庙、文庙。佛学自唐传入以后,天中山一带迅速建起了大量寺院。遂平的释迦寺、观音寺、千佛寺,上蔡的石佛寺、铁佛寺、蟾虎寺,新蔡的龙口寺、法隆寺、佛阁寺,西平的宝严寺等。
明朝汝南建小南海,系观音菩萨的道场,至今仍有观音阁、大士寺、准提楼等古迹。小南海东南,台湾明乘法师出资数亿元建“南海禅寺”,占地500余亩。规模之大堪称“亚洲第一大佛寺”。佛学“轮回”、“禅悟”、“乐善好施”等理念在民间广为流传。
谢良佐,宋朝理学家,上蔡人。程门(程颐、程颢)四大弟子。又被称为“洛(程)学之魁”;创“上蔡学派”,著《论语说》、《上蔡先生语录》等。朱熹高度评价谢良佐:“英果明决,强力不倦,克己复礼,日有课程。”且对朱熹有很大影响。人称谢良佐为“上蔡先生”、“谢夫子”。对程朱理学起承上启下作用。
法家学说到韩非趋于成熟。韩非,天中山西平人。秦始皇读了他的文章拍案叫绝:“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的法家理论对秦始皇推行法治、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起到重要作用。《诗经》的源头之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汝坟三章》就产生在天中山一带。
革命起义
民间抗暴意思洗礼。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家乡在天中山平舆县后刘乡周庄村。(《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张耀征:陈胜乡里阳城新考〉》)。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震撼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秦王朝的统治,反映了我国农民的最早觉醒,表现了我国农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我国农民的首次义举、最早觉醒竟发生在天中山下。辛亥革命期间的白朗起义也发生在天中山下。
竹沟革命精神沐浴。1926年,共产党在确山竹沟传播马列主义,组织革命斗争,建立基层党组织。1927年5月,在此举办农民自卫军训练所。三年抗日游击战争中张星江、王国华等在此建立鄂豫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了以竹沟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8省14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战时期,竹沟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新四军留守处,是中原地区共产党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共产党在这里先后培训大批抗日军政干部,成为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被誉为“小延安”。1938至1939年间,周骏鸣、肖望东、彭雪枫、李先念、陈少敏、刘少奇、朱理治、王国华等先后率领17批队伍4850余人,从竹沟东进南下,成为新四军二、三、四、五、七师的基干力量。竹沟革命精神洗礼、净化、锻铸着天中人民的灵魂。
四方融汇文化浇灌。沉甸丰厚的东方文化发源地——中原大地用心腹托起的天中山一带的文化,自然更加沉甸丰厚。天中山雄居天之中,是四方文化交汇、融合、发散地。含蓄、古朴、厚重的东方文化,微观、精密、直露、现代的西方文化,宏观、理性、大气的北方文化,婉约、俏丽、精细的南方文化,雄浑、豪放的东北文化,莽苍、淳朴、粗犷的西北文化,神秘、典雅的西南文化向这里汇聚、酝酿、升华、四散。这种四面学说、八方精神、十向哲理在这里汇聚成以儒学为峰的综合文化,灌溉着天中沃土,滋润着天中禾稼,哺育着天中人民,滋生着天中英杰。有英杰亦有佞臣,有高论亦有邪说,有太平亦有战乱。天中山独居要津,要津必夺。此处亦不断酝酿灾难。
天中四气
天中成四气:剑气、和气、正气、王气。
剑气。天中产名剑,九大名剑有其二。我国九大名剑之首的棠溪剑就产在天中山西北的棠溪河畔、冥山脚下。“天下之剑韩为重。韩卒之剑皆出冥山、棠溪。”干将、莫邪剑产于天中山西南故汝南郡宜春县(今汝南县和孝镇)。今和孝镇北有一大冢,当地人称为“三王墓”,见证着“眉间尺抗暴”的故事。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了这个故事。清朝文人傅世垚在他的《过三王冢吊眉间尺》亦有记载。
新蔡人姜子牙协助西伯昌灭纣,建立西周。著有《六韬》,成为一代军师。《六韬》对后世影响很大。管仲师太公有齐桓之霸,孙武师太公有阖闾之威,张良师太公而兴汉,李靖师太公而兴唐。唐太宗说:“俗儒多论管仲为霸君桓公之谋臣,殊不知管仲用兵之法源于太公而本于王制(《唐李问对》)。”
名剑射剑气,剑气铸英魂。棠溪剑魂,干将、莫邪及眉间尺父子两代维护正义、抗击邪恶、反叛暴政、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姜子牙的兵法,韩非法、术、势思想,刘伯承率雄师挺进大别山于天中山南汝河遭敌围困,以“狭路相逢勇者胜”获胜的名言、杨靖宇将军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都透露出铮铮天中剑气。
和气。和气即柔和之气、温和之气、和合之气、中和之气。
柔和之气源于水。悠悠汝河、清清洪河、静静棠溪、漫漫宿鸭湖……蜿蜒、荡漾在天中山下。流波和动水、细流与清浪和化着民风与人气,柔扮着绿野和茂林,调和着生机与节气,昭示着哲思和理绪……老子面水而豁然:上善若水,以柔克刚。孔子临川而兴叹:逝者如斯夫!
温和之气源于候。天中山居温带,炎热不浸,酷寒不入。节令有序,炎凉适度。温和之气酿佳绝风景:品不尽“好教挹注匏樽里,小酌松窗带醉眠”的《风原醴泉》,听不完“敲罢晓钟声八百,有谁仍在梦中听”的《西寺钟声》,赏不够“惆怅吹萧仙子去,月明空望武陵槎”的《桃台夜月》,扶不嬴“座深亭榭风初起,白鹭斜飞过远村”的《湖上荷风》……这里滋生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牛郎织女”、“李天宝吊孝”……柔情蜜意的爱情故事。我国四大传奇,天中山下生其二。
和合之气源于位。“天之中”是四面来潮退潮、八方融合飘散、十向汇粹挥洒的地方。刚柔兼备、阴阳并蓄、古今溶融、东西交汇、情理互合、文理通透。吞百家、吐千说,成万世之理,自然就形成了和合之气。
中和之气源于“中庸”。天中文化是儒家文化为峰的综合文化。儒家文化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即“中庸”,主张“不偏不倚”,讲究“中庸之道”。天中成和气既是自然的事情了。
正气。正气即正义之气、正中之气、正直之气、正派之气。
正气是天中山的性格。天中山是一个拔地接天、聚联四方、正中挺直、刚劲峻逸的地方,是一个生正气、产义举、聚灵气、凝精神的所在。正气、正义、正直、正派、顶天立地、刚直不阿是天中山的性格,也成就了天中人的品格。就象这“天中山”,横竖是那样的对称与中正,治乱是那样的刚毅与峻拔。
正气源于思想文化。不论是“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还是阴阳交合的元典文化,不论是讲究“入世”的儒家学说还是主张“出世”的道家经文,不论是提倡“法治”的法家高论还是推崇“理治”的理学之术,不论是教人乐善好施的佛学还是讴歌自然与淳朴民风的《诗经》,不论是抗暴的民间义举还是革命的红色精魂……无不讴歌、张扬正义之气、正中之气、正直之气和正派之气。
王气。王气即王天下之气。王天下之气即得天下、治天下之气。王气与正气、剑气、和气有关。不论是得天下还是治天下,都离不开正、剑、和三气。
王气源于正气。王天下首要一条是要有正气。正气生于民间、生于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即历史大势,生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辨证思辩。顺历史潮流者昌,逆历史潮流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铁律。无正气便无王气,王气必含正气。
一摘自《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