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痛苦?

作者: 是小巍巍啦 | 来源:发表于2023-02-24 12:09 被阅读0次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是: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受两支箭的攻击:

    一支是外界射向你的,另一支是自己射向自己的。

    但真正伤害你最深的,是后者。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但那些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都是自找的。

    就像卢梭说的:“我们的悲伤,我们的忧虑,我们的痛苦,都是由我们自己引起的。”

    以下让人痛苦的5大根源,看完你就悟了。

    1.欲望太多,不懂知足

    苏格拉底曾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

    人一旦陷入欲望的深渊当中,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家道中落的拉斐尔在贫困中自暴自弃,有一次,输光了钱财的他,想要投河自尽。

    在投河路上,他意外地得到了一张神奇的驴皮。

    它可以满足主人的任何愿望,代价是主人寿命的减损。

    起初,抱着怀疑态度的拉斐尔许了一个关于晚宴的愿望。

    愿望满足之后,沉浸在惊喜之中的他,根本没在意驴皮的变化。

    他随即又许愿想要600万法郎。

    这次,拉斐尔成了有钱人,有了豪华的府邸和成群的仆人。

    但看着驴皮缩小了一大截的他,这才恐慌起来,陷入了对死亡的恐惧当中。

    他拥有财富,却无法享乐;不敢接触女人,怕消耗折损自己。

    当真爱来临的时候,驴皮却只剩下一片树叶的大小。

    他不得不抛弃爱人,放弃幸福,躲进了乡村。

    当爱人溜进他的房间,无法拒绝情欲诱惑的他,生命也跟着驴皮一起终结。

    其实,在作家巴尔扎克看来,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张这样的“驴皮”。

    想要的越多,就越容易被欲望淹没,终究,痛苦会随着欲望一同喷涌而出。

    爱迪生说:

    “知足是人在世间最大的幸福。”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如果你总是学不会满足,那么即便拥有全世界,也依然得不到幸福。

    2.高估关系,低估人性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99%的烦恼,来源于你高估了他人对你的在乎。”

    成年人的关系总是聚散无常,可能昨天还在推杯换盏的朋友,今天一个转身就形同陌路。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与龙洋一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旅行中,旅馆丢失了12500日元。

    学生龙洋一成了大家眼中的头号嫌疑犯。

    松子在与他单独谈话后,也在心底悄悄知道了他的罪行。

    但身为老师的松子决定帮助学生脱困,便好心掏出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私自挪用了同事的钱,还给了店家。

    但对方仍不依不饶,非要逼学生出来道歉。

    于是松子索性跪下来说钱是自己拿的。

    然而这一幕被教导主任看到了,他不仅大骂松子糊涂,还把事情告诉了校长。

    蒙受不白之冤的松子,求助从始至终被她保护的龙洋一。

    然而口口声声答应要帮松子洗刷冤情的龙洋一,却当场反咬一口说是松子威胁他来顶罪的。

    最终,松子丢了工作,被学校开除,人生也一落千丈。

    有读者在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付出越多,越容易受到伤害?”

    有个读者评论一针见血: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是有回报的,尤其是在感情中。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写道: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不要太过高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我们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理所应当的回应。

    不是所有人都会在意我们的善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满足我们的期待。

    与其寄希望于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毕竟风雨来临时,自己才是最好的港湾。

    3.凡事比较,迷失自我

    卡耐基曾经说过: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喜欢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做比较,然后来证明自己的不幸。

    几十年前,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克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在美国,一个家庭所需要多大的住房面积呢?

    当他的学生还在推测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是否需要车库的时候。

    他给出的调查结果竟然是:

    这主要取决于他们邻居拥有多大面积的住房。

    如果他们邻居的住房比较大,那他们就需要盖一个更大的房子来超过自己的邻居。

    在当时的美国,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总是体会不到幸福。

    因为,他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这让我想起了歌德的一句话:

    “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当我们执着于赢过别人,又怎么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就像两个同时散步看风景的人。

    由于步伐不一致,落后的人总想要拼命加速追赶。

    前面的人又担心被后面的人超过,也加快了脚步。

    于是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再也无暇顾及路边的风景。

    人一旦陷入盲目的攀比,就难免错失人生的风景,忘记自己的初心。

    攀比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竞赛,一旦沉迷进去就很难走出为此奔命的怪圈。

    然而生活不是竞赛场,我们也没必要冲入别人的赛道。

    找好自己的节奏,走在自己的途中,才能追寻那属于自己的幸福。

    4.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往往有想太多的坏毛病。

    人的一大痛苦不是来自于我们遇到的困难,而是我们想象中的困难。

    作家洪晃,曾是一名重度拖延症患者。

    有一次,她要为自己的工作准备一个PPT。

    她在脑海中拟出了PPT的大纲,却又害怕别人听不懂,就开始重新构思。

    可她看着电脑屏幕,觉得自己不擅长做这个,迟迟不肯摸键盘。

    她越想越焦虑,始终没法输入第一个字。

    最终,她的计划只是沦为了一纸空谈。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总会像她这样,用过度的思虑折磨自己,却迟迟不肯付出实践。

    月初的时候想着月中,月中的时候想着月末,月末开始焦虑和后悔,并发誓下个月一定重新做人。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计划时踌躇满志,行动时犹豫不决,一切还未开始,已被臆想打败。”

    许多时候,令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过度思索事情所带来的焦虑。

    这不仅会消耗掉我们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也会瓦解掉我们做事的决心和意志。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烦恼,不过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而绝大多数的失败,也都发生在脑海里。

    想太多,其实是我们在不断地给计划设限,让思想戴上枷锁。

    只有放下心中的顾虑,才能丢掉思想上的包袱,轻装前行。

    5.求而不得,不忍放下

    在书中看过一个有关马嘉鱼的故事。

    这种鱼平时生活在深海,在春夏之际会到浅海产卵。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渔民捕捉的最佳时机。

    渔民要捕捉它们的办法也非常简单:

    只需要用一张孔眼粗疏的渔网,下端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便可拦截鱼群。

    外来的游客都很疑惑,渔网的孔眼那么大,并且三面都敞开着,这就想让鱼自投罗网,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渔民们还是一船接着一船地将马嘉鱼带回港口。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种鱼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认准了一个方向,便一往无前,即使遇到阻碍也不会拐弯或者掉头。

    结果一条条马嘉鱼前赴后继,被渔网牢牢卡死。

    我们何尝不是深海里的马嘉鱼呢,为了某一个目的,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就一根筋往前冲,结果求而不得,反而让自己变得更痛苦。

    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和遗憾。

    小时候,是别人手里的棒棒糖,自己得不到的小玩具。

    长大了,是拿不到高薪的工作,是买不起的车子和房子。

    生活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既然很多东西没法拥有,又何必苦苦追求。

    爱因斯坦说: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快乐,无非是心中的执念太深。

    就像是伸进糖果罐子里的拳头,你越是不忍松开,就越难拔出来。

    与其盲目地执着,倒不如清醒地放弃。

    伏尔泰曾经说过: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有时候,能打败我们的不是外在的困境,而是痛苦的内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虽如逆水行舟,但掌舵的一直是我们自己,人的悲喜都由自己决定。

    把执念放下,把心态放宽,把日子过好,幸福自然就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为什么会痛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lx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