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原文核心观点:1、看待任何领域事物,“应该是”的视角让你把握长远基准;“实际是”的视角帮助你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2、行为金融学是怎么认识世界的?传统金融学研究的是,市场“应该是”什么样,而行为经融学研究的是,真实市场“实际是”什么样。3、传统金融学和行为经融学的根本分歧在哪里?答案是: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经融学理论基础不同,各自有理论体系。4、行为经融学的特点:“行为”取自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它是行为经融学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陆蓉老师的专栏时候,也是第一次听说“行为金融学”这个词,此处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无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将对陆蓉老师的专栏进行复盘学习。
看待任何领域事物,“应该是”的视角让你把握长远基准;“实际是”的视角帮助你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陆蓉老师在第一篇专栏开始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哈佛大学学生集体退选经济学教授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故事,引发了教育界的反思,从而在很多高校开设了《行为经融学》的课程,这才开始颠覆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传统认知。
行为经融学这所以能够得以出现,正是因为传统金融学理论无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金融现象,从而导致了认知与现实世界的偏差,人们对金融的认知出现的断层,世界是多元化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社会实践中去思考、辨别、运用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不能一味的套用理论上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而是现实世界“实际是”什么样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行为金融学是怎么认识世界的?传统金融学研究的是,市场“应该是”什么样,而行为经融学研究的是,真实市场“实际是”什么样。
行为金融学相比较传统金融学的观点认为,不能用“应该是”的理论去指导实际中金融决策,陆蓉老师在专栏文章中列举了诸多领域,例如:物理学与生物学、司法领域与法学家为例子,论证了“应该是”与“实际是”区别。另外,“应该是”与“实际是”这两种视角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重要的在社会实践中充分运用好这两种视角,为我们所用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
同时,陆蓉老师还针对这两种视角,给了我们运用这两种视角的原则:
在看待任何领域的事物,“应该是”的视角让你把握长远基准;“实际是”的视角帮助你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传统金融学和行为经融学的根本分歧在哪里?答案是: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经融学理论基础不同,各自有理论体系。
在专栏中陆蓉老师把传统金融学比喻成一个大树,根上的理论是基础理论。而传统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分歧也是在根上的,行为金融学有自己的基础理论。
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人是理性的。认为人所有的人的决策都是理性的,任何时候金融产品的价格都是那个时刻最准确的反应。“有效市场假说”就是传统金融学的根上的理论,提出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金·法玛。
行为经融学的特点:“行为”取自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它是行为经融学的理论基础。
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两位经济学家,系统的从心理学出发来研究金融学,从而开创了行为金融学科。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认为,认识非理性的。认为人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是非理性的,从而导致了金融产品当下的价格与实际价值产生了偏差,金融产品的价格由于人的决策非理性,实际呈现出来的是,时而高于实际价值,时而低于实际价值。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相互对峙了多年,事实证明谁也无法替代谁,两个理论都在发展前进。传统金融学偏向理论,行为金融学更加的偏向于实战。
行为金融学最擅长的是投资实战,制定交易策略,我们现在常常见到的所谓“量化交易策略”绝大多数都是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的。
专栏第一节学习到此基本结束了,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任何学科的基础理论都在根上,传统金融学的基础理论是:人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人是非理性的。另外看待任何事物都要用“应该是”和“实际是”两个视角,“应该是”的视角把握长远基准;“实际是”的视角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