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出身在糟糕的原生家庭,会给我们的童年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
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就给我们提供了治愈的解药。
作者采用了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书中融入了阿德勒心理学思想。为我们讲述了一名深陷自卑,被不幸的经历困住的青年,在哲人的帮助下,慢慢找到了内在的勇气与生活的信心。
也许你也和书中的青年一样,曾有过不幸的遭遇,陷入过想要改变,却认为无法改变的困局。
而书中的哲人会告诉我们:纠结不幸的原因,会让我们更加痛苦。只有下定决心改变,主动创造价值,拥有做自己的勇气,才能体会到幸福。
01.纠结过去始终无法解决问题
青年有一位朋友,躲在房间闭门不出。他自己很想出去,并且想有一份工作,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可是,他非常害怕出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在青年看来,是“原因论”导致了他的问题:因为朋友有心理疾病,所以才无法走出房门。
但在哲人看来,“目的论”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朋友为了达到“不想出去”这个目的,才制造了不安的情绪。
其实,朋友无法出门的症状,是因为他害怕面对未知的人际关系,于是,他通过制造恐惧,将自己牢牢得锁在房间里。
很多人就像青年的朋友一样,掉进入了“原因论”的陷阱:
我之所以缺乏安全感,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
我之所以创业失败,是因为环境的限制;
我之所以人缘不好,是因为性格内向。
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过去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逃避改变需要付出的努力。
但是,认为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人,也会对现在的人生束手无策。
因为无论这个原因是否真实存在,它都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
而阿德勒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经历,而是赋予经历的意义。”
一个人对于经历的看法,将会决定当下的做法。
面对不幸的童年,有人沉溺其中,一生活在童年的阴影里;有人把握现在,主动寻找治愈的方法。
面对创业失败,有人认定自己就是失败者,从此一蹶不振;有人总结经验,越挫越勇。
面对人际交往,有人害怕受伤,紧紧封闭内心;有人把它当作提升幸福感的途径,真诚大方地与人交流。
心理学家弗兰克说:“一个人可以被剥夺任何东西,除了这个人最后的自由——在既定的环境下选择自己抱持什么态度的自由。”
经历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力改变,但对经历的解读是主观创造的,我们有权选择。
执着于不幸的过去,是在惩罚自己,只会让我们在痛苦的沼泽中越陷越深。
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是在创造希望,才能让幸福的阳光驱散过去的阴霾。
02.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哲人讲述了一个患有“脸红恐惧症”女孩的故事。
这个女孩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
她认为只要哲人治好她的病,她就可以向喜欢的男孩告白,和男孩交往。
不过,哲人拒绝了她的请求。
因为女孩真正害怕的是,告白失败可能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
而脸红恐惧症,是她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种方式。因为这样她就可以一直抱着“如果治好,我就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幻想。
但是,如果治好了,仍然告白失败,她反而会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
就像很多人认为:
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另一行,我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如果我能长得再高一点,再好看一点,我的人生就会不一样;
大多数人最大的问题,是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
所以,总是关注那些无法改变的外在环境,以此说服自己不去改变,就能一直活在“如果有了这个条件,我就能成功”的幻想之中。
而这种自我麻痹,只会让我们停留在原地。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成为别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接纳。
但如果感受不到幸福,那就要改变能够改变的。
书中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不要抱怨自己拥有的太少,而是要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无法更改自己的出身,只能更新自己的认知。
卡耐基曾说:“当你变了,世界才会改变。”
对于已经选择的工作,我们可以选择专注手中的事,深耕下去,成为专家。
对于无法改变的外貌,我们可以选择修炼自己的内在,提升自己的底气。
有人可以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也有人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每个人都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条件,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上,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03.学会课题分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害怕被拒绝,不敢主动说出内心的想法;
我们害怕被批评,只能主动迎合他人的标准;
我们太过在意他人的看法,无法勇敢做自己。
有人为了逃避人际关系,选择锁上心门。虽然这避免了痛苦,但也隔绝了幸福。
而想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要学会“课题分离。”
在哲人看来:“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辨别自己和别人课题的方法,就是看最终结果由谁承担。
青年有一位哥哥,他学习运动都十分出色。
他从小就被拿来与哥哥比较,无论他做什么,父母始终不认可。
父母还喜欢对青年的生活指手画脚,上大学之前,为了能获得父母的认可,青年对父母言听计从。
上大学之后,父母希望他能和哥哥一样,继承父亲的印刷厂,但他却选择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由此和父母产生隔阂。
青年总是希望能够获得父母的认可,便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中。
可选择不喜欢的工作,内心受到的煎熬,只能自己承担。
既然注定要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那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只能由我们自己决定。
当年明月曾说:“人生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在追逐的过程,可能不被别人理解。
但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选择,是别人的课题,满足自己的期待,才是我们的课题。
即使我们拼尽全力,也很难取悦每一个人,所以,取悦自己就好。毕竟,这一生陪伴你最长的人就是你自己。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朝着自己所选的前方,义无反顾地启航,才算不白来人间一趟。
04.做自己内在的父母
有一句话说:“成年后,要做自己内在的父母。”
如果说,成年之前的不幸,可以归结为原生家庭,那么成年以后的幸福,就必须靠你自己。
做自己内在的父母,不再为过去的不幸找原因,主动为现在的幸福找方法。
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予自己鼓励和信心,在自我接纳的同时,又能拥有改变的勇气。
遇到矛盾,学会课题分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受到创伤,懂得自我疗愈,帮助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愿所有人都能放下对过去的执着,把握好当下的时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