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王睿奇,内心已经有些封闭了,他不自觉的把自己抬高到了一个位置。老想着自己已经是做过大项目的人,普通的工作他已经看不上眼了。另外他以为在在别人眼中他已功成名就,如果主动出去找工作,会让人看不起。当然,这只是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其实他在别人眼中还是原来的王睿奇,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那些所谓的变化,只不过是他内心的想象而已。他以为做过一个文化项目,他从此就踏进了文化领域,其实他差的很很远,甚至可以这样讲,他那时连文化行业的边儿还没摸着呢。
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冯当来北京跟霍北鸣要铸钟的尾款,霍北鸣以各种理由拒付。他当时告诉冯当,组委会账上已经没钱了,即使想给他有无能为力。而真实的原因却不是这样。因为在他看来,冯当当时抓住了他们对青铜铸造行业不懂,而工期又紧,自然也就没功夫和南京方面讨价还价,导致冯当他们报价过高。他认为对方已经得到了他们应得的部分,如果再给的话,他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说实话,王睿奇对他的这个做法,是从心底不赞成的,并且也跟他表达过这个意思。在他看来,合同就是合同,即使签订时有不合理的地方存在,但执行时双方都要遵守约定。除非双方洽商,再次取得一致意见,非则合同就应该按照条款执行。也许是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才会导致二人如此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样看来,他们二人的分道扬镳也是早晚的事儿,只是那时王睿奇没有悟透这一点而已,所以才导致他对离开组委会耿耿于怀。
冯当要不到钱,心里自然烦闷,既然到了北京,就找和自己在工厂同甘共苦的好哥们王睿奇发发牢骚吧。那时他还不知道王睿奇已经不在出组委会了,本还想着通过他看能否再要点儿钱出来。等他们坐到饭桌上一聊,才知道通过王睿奇要钱的事儿是不可能的了。虽然要钱的事儿黄了,但他给王睿奇提供了一个信息。这段时间,他们正在谈另外一个铸造项目,如果谈成了,他想邀请王睿奇加入。通过半年多的朝夕相处,他对王睿奇的人品与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觉着跟王睿奇在一起合作特别默契,所以打算有机会再次一起工作。王睿奇一听,那是大喜过望啊,这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事实整明自己也有能力做好。
自从听到这个消息后,王睿奇的生活多了些盼望,他也彻底放下了找工作的念头,就等着冯当那边传来好消息了。一平看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为他开心不已。不过一平倒是提醒他,别一棵树上吊死,别的工作机会也看看。他之所以不外出找工作,真心讲有两个原因,一是确实他对IT工作不感冒,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一份儿拿得出手的简历,真要外出应聘,能否成功还真不一定。虽然那时他也希望尽快就业,以减轻一平身上的压力,但由于虚荣心作祟,他始终没有迈出应聘的那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