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辆由三匹高头大马拉着的华丽宫车隆隆地经过郢都(楚国的国都,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地区)铺着石子的大道,来到楚王宫殿门前。车停定后,一个相貌清秀、年纪约二十出头的官员从车上走了下来。他手里拿着头天晚上写就的卷轴,也没注意向他致敬的禁卫军,径直走进宫门。谁都认识,这人就是入则和楚怀王一起议事,出则代表朝廷出使列国的重臣屈原。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委任他当仅次于令尹(宰相)的左徒职务,许多重要法令都请他起草。
"屈大夫,你早。"在通向内殿的便廊里,屈原遇到一个身材矮小,肉呼呼的圆脸上嵌着一双突出的金鱼眼的大臣。他只好也停住了脚步,打一声招呼:"上官大夫早!"
"屈大夫这样早进宫来,想必又为大王起草了新文告,你这样天天为国操劳,不辞辛苦,可敬可佩!"
说完,上官大夫嘻嘻了两声。可屈原对这些赞语无动于衷。他实在不愿意和这位同僚多说话。这不仅是因为他讨厌上官大夫那逢迎拍马、巧言令色的品性,更重要的是两人的政见不合。当时,我国正处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的时代,秦的力量最强,对六国取攻势。其他六国为了自卫,或结成同盟,或向秦妥协,形成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上官主张楚国应联秦绝齐,屈原主张楚国应联齐抗秦,他们从来就话不投机。
"少陪了,上官大夫。"屈原拱拱手,转身正想走,却被上官挡住了去路。
"屈左徒,你起草的文告,辞章华美,大王一看就喜欢。而我才学疏浅,不善文辞。你是否可先让我拜诗拜读,长点见识。"
屈原轻轻地摇头说:"不!法令内容未经大王认可,不宜先泄露出去。等大王看后,再请你指教吧!"说罢绕过上官大夫,就走开了。上官大夫讨了个没趣,幸悻地望着他的背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