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实验”。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孩子“延迟满足”与“自制力”的实验。大致内容是这样的:4~5岁的小朋友,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但如果可以再等待15分钟,就可以得到两块。做实验的人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博士。博士最后从这个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是,那些能够抵制诱惑的小朋友,在30年后,会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考试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有更好的教育成就、身体素质更好等等。
“棉花糖实验”让人们相信,那些能够延迟满足,主动性和自控力两颗种子都发达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人格健全、发展顺利;而主动性和自控力两颗种子不发达的孩子,往往人格存在问题,人生发展更容易困难重重。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延迟满足”及和其相关的如自控力、自制力、主动性等品质,成了家长和老师关注的评估优秀孩子的重要指标。
但是,我却想到了另外一些事:
那些4、5岁的小朋友,他们注视着桌子上香甜的棉花糖,每个孩子都想吃,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忍受诱惑,而有的孩子却必须马上吃到呢?
在这些孩子心里,他们会认为,如果他们选择不马上吃掉这个棉花糖,将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一个孩子对于告诉他15分钟之后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的那个人和那些话,根本就不信!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里,他总是被欺骗,那些告诉他再等等的话,最后总是落空。那么他就不会去等待这15分钟,因为他不确定15分钟后,真的会有两颗棉花糖在等着他。
还可能,有的孩子从来没有吃过棉花糖。他只在公园里看到过别的小朋友被爸爸、妈妈牵着手,吃棉花糖,可他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他太想吃了,哪怕只有一颗,他就满足了。他要赶快尝尝;而另外的孩子,他每天都可以有棉花糖吃,所以等一会儿真的没有关系。
还有的孩子是这样的,在他成长的环境中,不要说15分钟,哪怕等两分钟,他眼前的棉花糖就有可能被抢走,所有,只有尽快吃到肚子里,才是真正安全的,属于自己的。而有的孩子,只要被告知这个棉花糖是他的,这个棉花糖就会永远属于他,不管等多长时间,都是安全的,所以他就能够等。
所以,你看,其实延迟满足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品质,还和这个孩子生活的情境、过往的经历和人生的经验有关,和他的信任感、安全感、富足感有关。处在安全、满足、信任感极度匮乏中的孩子,会在内心有一个巨大的空洞。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只就外在行为表现去评估一个孩子,我想,我们可能会漏掉一些东西。
只有当心理学的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更深刻地去理解一个个体生命的时候,并能更悲悯地对待这个生命时,这个理论才更具有人性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