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的一天,家里有访客,我带着孩子们在书房玩。
孩子们吵着让我讲绘本,我让他们去客厅书架上选。
不一会儿谦哥拿了一本书冲了进来。
欣妹也跟着冲进来,一看见我,就开始坐在地上哭。
谦哥跳上垫子,趴在上面看书,我瞄了一眼,那是一本叫《萤火虫的光》的书。
欣妹边哭,边指着哥哥,还泪眼汪汪地看着我。
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欣妹也想选那本萤火虫的书。
但是没有哥哥动作快,力气大,所以没有抢到手。
她哭得特别大声,还拖着长长的腔调。
我听见她的声音,看见她坐在地上撒泼,感觉头一下热了,好像要爆炸了一样。
我觉得此刻最需要冷静的是我自己。
我心乱如麻,已经被扰乱了。
这个情景是多么地熟悉,我无数次经历,无数次在其中暴露我的‘真我’。
我当时真是觉得烦透了。
可是我作为妈妈又不能不管。
应该责怪谦哥吗?
或许我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把书抢过来,
递给欣妹。
然后责怪谦哥不知道让着妹妹。
或许我也可以大声斥责欣妹:
哭啥哭!你也是,那么多书,偏偏要抢哥哥手里的!
赶紧起来,不要坐地上!!
…………
生活真的是选择。
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也应该逐渐脱离本能的层面,更加拥有理性的智慧去面对各种纷争。
我深呼吸,转过头。
过了几秒钟之后,我重新看向欣妹。
耳边仍旧是欣妹的特色大哭声,毕竟欣妹在医院的哭哭比赛中可是获得了冠军的选手呢!
她仍旧一只手指着趴在垫子上看书的谦哥哇哇大哭,没有想要从地上起来的样子。
我耐着性子叫着妹妹的名字,成功吸引了她对我的注意力。
欣妹泪眼婆娑地望着我。
接下来的画面就是两个孩子把我夹在中间,我们三个在一起读绘本的场景了。
后来我特意仔细回想了这件事中我是怎么做的。
我想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的时候,大脑可以很快反应:
继续这样做,或是更加有所改进。
1深呼吸平静心情
我不是个当妈才一年两年的人。
可是两个孩子每次发生争执之后的哭声总是能够有效地刺激我的大脑神经,让我有一种既痛苦又窒息的感觉。
我也不是天生的温柔脾气,耐心也常常达到极限。
可是,若是当两个孩子已经处于情绪失控的地步时,当妈的要是表现得比孩子还要歇斯底里的话,那真是之前那二三十年的饭白吃了。
深呼吸,先冷静,以冷静传递冷静。
就像正面管教提到的:积极的暂停这个概念一样。
我们没有预备好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孩子时,还是需要暂停一下,冷静一下。
忍住怒火,忍住批评,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扭转整个局面。
2给孩子注意力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我坐在地上的垫子上,温柔地面带微笑地(其实当时我多少有假装的成分在里面)问欣妹:
你知道哥哥拿的那本书是什么名字吗?
妹妹不说话,还是哭。
妹妹,你想看那本萤火虫的书对吗?
妹妹看向我不说话,哭声小了点儿。
那个小萤火虫他叫什么名字啊,是叫亮亮吗?
一听到我这样说,妹妹不哭了,完全投入了和我之间的对话。
我的温柔和微笑成功吸引了妹妹的注意力。
我们在孩子伤心难过时,只有给孩子注意力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引导式的建议
妹妹开始有问有答地好好说话。
看着孩子的转变,我的笑容也成了真实的。
那你能不能过来坐在我旁边?
妹妹从地上站起来和我坐在一起。
这会儿哥哥正看着那本书。
我温柔地问妹妹:你现在想听什么故事?可以去选一本你喜欢的书。
妈妈,我就喜欢哥哥手里的那本。
妹妹温柔地回应我。
那等哥哥看完把书拿过来妈妈再给你们讲那本萤火虫的故事好吗?
妹妹自己开阔思维:妈妈,我还是再拿一本我喜欢的吧!
还没等妹妹走出房间的门,哥哥拿着那本书过来了:
妈妈,我看完了,你再给我和妹妹讲一遍吧!
…………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我没有怪谦哥也没有怪欣妹。
我努力压下自己心中所想的:
客厅的客人一定听到了孩子的哭闹声,他们会不会觉得我的孩子很不懂事,会不会觉得我这个做妈妈的管不住孩子。
我不太想拿出手机放动画片转移孩子注意力。
也不太想从口袋里掏出两颗糖塞到孩子嘴里堵住孩子啼哭的嘴。
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认为怎么做对孩子有益处,那我就愿意尽力去做。
其他人怎么看怎么想的,我真的也无能为力了。
在这次争执中,我谁都没有责怪,也没有发脾气,更没有大惊小怪。
两个孩子每人给我两颗糖豆,没等拍照,在他们的催促下,我只好先吃了一颗。
再次回顾这件事的时候,我依然觉得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我没有办法快速处理孩子之间出现的问题,
我仍需对抗‘别人怎么看我,怎么看我的孩子’这样的想法,
但是对孩子们来说,我应该已经及格了。
艾美丽爱生活,带娃和做自己两不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