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江涛,在古都洛阳向您拜年!祝您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康健、鸡年纳福、心想事成、万事胜意😘
朋友圈有个很好玩的预测活动,它会根据我的分享经历得出我的2017年签是:勤学。没错,大数据的分析很对。回顾过去的一年,确实收获了不少,一句话总结就是“拥抱生活的人,生活也会拥抱他。远离生活的人,生活也远离他”。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有选择让生命活得精彩的权利。
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拼搏,往往越成功的人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越多。大部分人可能经过多年的工作找到了职业锚,但是很可惜没有增加职业半径的长度或者是工作阅历的厚度,所以我们都像是围城,困在自己的圆圈里看着别人的幸福。
一些成长心得分享给大家,愿和您引起共鸣。
一、正确看待自我,树立良好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事情可以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发展,我们希望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能获得回报,希望自己事事都能做到最好。当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期待很大时,我们苛求完美的心会使自己背感压力,有时竟不自觉地焦虑起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慢慢地发现: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世界上的许多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完美,与其过分追求完美,还不如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因为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杨绛先生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能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得,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这就是哲学。” 如果我们现在还不知拥有以上一个或两个,那我们没有不幸福的理由啊。
因此,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说时容易做时难,需不断修炼。
同时,常于自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也很重要。钱钟书先生说:“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臂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求职堂有个小活动是“三件事打卡”,起初是江涛和老婆有天在讨论如何让自己每天都有进步的时候想出来的。做起来很简单,每天记录“今天最有收获的一件事”、“今天最开心的一件事”和“今天最值得反思的一件事”。每一天的成长被记录,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并不断消灭坏的习惯,不断进步。
同时,有没有可能和我们最亲近的人、朋友、同事或者专业人事来一次好好的聊天,评价我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行为,或者关注一下他们是怎么私下里评价你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不失为了解自我的好途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维库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到:“现在大家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我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是满意度在下降;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哪里出了问题?我思前想后发现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你内心如果是一团火,才能释放出光和热;你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化了也还是零度。”
所以朋友们,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好的风景,好的生活需要一颗健康的心去经营。
二、挑战和激励自我,长期投资自己
假设有一位在国企工作的小明这样说:“我毕业于一个还不错的大学,目前从事着一份专业对口的国企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是足够稳定,可以保证我组建一个家庭,同时生小孩,然后守着微薄的工资到退休。我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一眼看到头,我害怕和他们一样,但是我没有勇气改变现状。”
事实上,小明不止一个。很多人只不过沦为职业安全感的奴隶而已。「职业安全感奴隶摘自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小明害怕生活无趣,同时也害怕改变现状,他还害怕没有时间比如说考研,但又害怕失败,他没有勇气跳槽,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成本太高承受不起,或是感觉自己出去后很难再适应市场竞争等等。所以,安于现状便是目前最安稳的选择。于是,人生陷入无穷尽的死循环和恐惧感之中。
有没有可能抽空和自己来一次好好的聊天,分析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能否给自己定一个很快能实现的小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我有什么机会?这个过程中的障碍是什么?我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去克服?
经过和小明深入沟通,小明制定了一项个人提升计划:每个月从工资里拿出1200元的学习资金,在一年内参加1个认证培训4000元,2个能力课程4000元,购书30本花费1500元,人脉活动基金400元。通过认证、培训课程平均认识200人,活动费用和其他因素,保持30%长期联系(可以发展成为朋友)即60人。几年下来小明的投资很快收到了成效。他的职业履历上每年都会稳定增加一个认证,他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人脉圈子每年是其他同事的12倍之多,他逐渐成为一个资源中心。
按照台湾著名职业规划师、心理学家黄索菲老师的说法,消除恐惧的的最后一招,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恐惧底线,然后去面对它。或许小明的安于现状紧紧是因为有严重的拖延症。
小伙伴们,是不是感觉挺震撼的?如果你有些许感触,那我们从今天开始至少从多看一本书开始吧~
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人生的强者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喧嚣,而是在心里修篱种菊。”如果我们不能在内心修篱种菊,涵养我们的品性,修炼我们的情绪控制力,任凭忧虑、怀疑和猜忌藏身,轻者可伤害身边的人,重责可能酿成大祸。
林则徐“制怒”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有了解,清末忠臣林则徐本是性格刚烈之人,后来他知道发怒无用,饭后会给小人制造借口,于是便在书房中挂了一块“制怒”的牌子,以提醒自己学会控制情绪,减少发怒。
猜忌同样很可怕,孔子周游列国,有次七天七夜没吃到东西,已是饥肠辘辘,于是他的弟子四处寻觅吃的,最后找来一些米来煮饭。孔子实在饿的不行,就下床去看,当时看到弟子正低头抓饭往嘴里送,孔子装作没有看见。等热腾腾的饭端到孔子面前,想试探弟子,于是说刚才在睡觉的时候梦到自己的父亲,得用这些干净的饭来祭奠他老人家。于是弟子马上制止说这些饭不是干净的,刚才因为柴火有掉到米中,所以为了不浪费,弟子索性就拿手抓起不干净的米吃掉。孔子听完后是误会弟子,于是感慨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忧不足恃。”
职场中我们也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关系,我们没有办法不关注对方的情绪。我们的情绪一旦在公众场合出现,就会影响我们共事的氛围,对方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心里和自我调适才能和你愉快的合作。特别是你和新同事,或是外部门的同事初次工作接触。扁平化的组织设计,使得很多项目需要跨部门的合作,在遇到情绪管理实效的时候,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心里都会讲你算什么鸟啊?怎么更好的跨部门合作呢? 除非你本来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老人,大家都已经熟悉和接受了你的风格。
最后,我们还要消灭那些看似烦人的烦恼。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试验者每周日晚上把下一周的烦恼都统统写下来,然后丢到烦恼箱,3周后再打开看是否这些烦恼是否都发生。结果,超过90%的烦恼没有发生。据统计,一般人的忧虑40%是属于过去的,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而92%的忧虑从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是能够轻松应对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烦恼是自寻烦恼。
四、给自己的生命多一些色彩
我们身边真的有太多“无兴趣一族”,对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里。他们好像从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爱好,也没有什么特长,什么都是一般般。什么都聊不到一块,很多话题被“不会聊天”堵回去。工作上也没有太多激情,多年过去做的事情和以前差不多,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工作不就是这样的,还能怎么样?
而另一些人感觉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他们对什么新鲜的事物都超级感兴趣,兴致勃勃,充满好奇。每个人都在刷朋友圈,而仅仅这一部分的人的分享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这些人涉猎的越来越广泛,而且做的越来越好,人们只会感叹道:这人太牛了,不所不知、无所不能,自己只能望洋兴叹!
兴趣的英文是interesting,拆开来看就inter,是在……之剑,后面加了est最高级和代表正在进行时的ing,这仿佛在告诉我们,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渺小,你都能感受到极大的快乐。我们试想那些练习瑜伽的人是怎么坚持下去的,除过表层的保持好的身材之外的原因,更深层的动力是来自全情投入后的乐趣吧。
今年春节我们选择和岳父岳母一起过年,仅仅3天的相处,我就发现岳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实践者,她的生命无时不刻都在享受各种全情投入的乐趣。
很普通的鹌鹑蛋,正常的用途就是吃呗,但是一个普通的事物被赋予创造力后,它就可以变为一件艺术品,不仅没有改变吃的功能,而且给人观赏的功能,乐趣的味道回味无穷!~
再有一个例子,岳母的兴趣爱好清单中还有摄影。而且这个爱好也是时刻进行,随时发现生活的美(光影),并能在最优时刻按下快门。
兴趣也好,乐趣也罢,重要的是全情投入。投入后的尝试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果,即便失败,那也没关系,至少可以收获智慧啊,下次同样的事情肯定能做的比上次要好。重要的,不论成功还是不成功,过程都是快乐的,我们很享受这个制造快乐的过程。
既然是这样,新年你准备给自己的生命投入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