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叔

作者: 王玉仙 | 来源:发表于2023-10-23 17:58 被阅读0次

    多年前,家乡德惠举办诗词讲座,我应邀前往。虽然从小喜欢古典诗词,但是那时对于这方面的创作还是懵懵懂懂,因此听课也不是很认真。

    过了一会,一位很斯文的老人被邀请到讲台前,他谦卑的深鞠一躬,开始自我介绍。

    老人叫于德水,1945年出生于吉林长春,父母是日本人,系开拓团成员。日本投降后,仓促逃亡时其母去世,父亲把年仅八个月的他送给了一对中国夫妻抚养。

    可能出于对他身份的好奇,我听课时逐渐认真起来。

    后来熟识后,于老先生不让我叫他于老师,让我叫于叔。

    当天听到于叔讲起他的养父母时,我几度潸然泪下。那种对儿女后代的无私付出,瞬间就联想到了我的爷爷奶奶。甚至恍惚间,听到于叔回忆起那个勤劳能干、大爱无私,有一点好吃的都会留给他的老人时,我觉得他就是在讲我的奶奶。

    以至于会后,回到家和爱人提起时,我还纳闷呢,我说于叔的养母怎么那么像奶奶?

    后来我明白了,那个年代无数女性先辈几乎都一样,在缺衣少食、战乱贫苦的日子里用她们瘦弱的身躯为儿女们抵挡凄风苦雨,用坚强与隐忍撑起一个家。

    现在有个新鲜的词汇叫同频,我和于叔第一次接触就有了心理共鸣。因为我听得认真,于叔送给了我两本他写的书还有他当天讲课的手稿,我一直保存至今。

    于叔长大后,很多日本遗孤要回国认亲,有人也把于叔的身世告诉了他。

    于叔是那么深爱他的养父母,深爱这片生养他的黑土地。他也非常热爱古诗词,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于叔说他之前一直以自己是华夏子孙为傲,对日本入侵深恶痛绝。可想而知,那段时间于叔的心理该是何等的煎熬与痛苦。

    后来于叔经历了回国认亲未果,在日本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很不适应,又回到了中国。

    于叔把父母双亲养老送终后,多次带着儿子到坟前祭祀叩拜,以答谢养育之恩。

    于叔多次通过出书、讲课、接受电视台采访等方式,尽其所能表达对养父母、对中华大地的无限感激之情。

    于叔还有一个日本名字叫松江长吉。根据吉林长春松花江而起的名字。

    有一次德惠诗社举行采风活动,于叔也专程来德惠参加,我在外地未能前往。于叔托彦伟姐给我捎了一本书。

    再后来于叔老了。女儿女婿在日本大阪,儿子在中国昆山,于叔也去了大阪。

    2023年重阳节前夕,我敬爱的于德水叔叔在日本大阪与世长辞。

    于叔,这个世界您来过,终不会空手而归。

    于叔,此时此刻我就在您出生长大的春城。

    这里如您所愿,人们安居乐业,一片祥和。

    于叔,您安心的走吧!

    于叔,我与您因诗词而结缘,那就赋一首小诗吧,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安好!

    生于华夏长于斯,赤子情怀终未移。

    从此再无漂泊苦,清风缕缕寄哀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jj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