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看到的一幕,不禁使我想到了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的大作《娱乐至死》。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全部安安静静地在刷着手机屏幕,那是我们日常说的“低头族”们,成年人对手机的依赖,已不让我惊讶,更让我难过的是还有儿童,不过是学年前的孩子,也手捧手机,玩得不亦乐乎。那种互不干涉各自安好的宁静,那种各自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娱乐,给我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宁静与娱乐中隐含着波兹曼在书中写到的社会日益肤浅庸俗的视频、新闻等“爆炸性”无用信息慢性毒害的作用,人类就如“温水煮青蛙”一样,智力在视觉下的沉浸中,完全省略了深沉的思考的历练。社会的庸俗不堪、浮躁,甚至不学无术就是如此练就的。
刷着手机的成年低头族们还看到旁边三个高中或是大学女生,也许是刚刚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到某个旅游景点打完卡,拍了不少美照,于是,此刻正在微信里相互传送各自喜欢的美照,并不时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分享,以赢得所谓朋友的点赞,满足短暂而美好的自恋情结,这就是我们当下人的旅游攻略,也也是我们今天的快乐周末,打卡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旅游目的。从她们愉悦的分享照片的聊天过程中,以及在分享中获得的美好心灵,还有那一声声爽朗的笑声以及溢于言表的神态,不难感受到年轻真好,然而,年轻的大好时光,仅仅用肤浅的娱乐,庸俗的活动来度过,这不能不说是让人神伤的。这一切,与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普遍庸俗世风、俗不可耐的人们精神状况是分不开的。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或者说一个人的业余时间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和广度。只要你稍加注意留意一下任何一个公众场合的人们,我们就不难看出,当下的人们的业余时间是花在什么方面,或者主要精力从事了什么,这就是我们当下社会庸俗、粗鄙世风的根源。
与此相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精神生活的贫瘠低俗肤浅。因为大家几乎被手机占有,完全成为手机的奴隶,成为了这个物质的附属物,甚至几乎失去了作为人之为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刷着手机,在信息“大爆炸”时期的当下,完全被纷繁庸俗无用的信息所主宰,失去了自我,也不知所看信息对自己有什么用,事实上,这些不停刷着手机信息的“低头族”只是纯粹在消磨时间罢了,在视频也即视觉这种根本不用思考的认知下,与书籍的纸面阅读是完全不同的,正如影视文化的阅读与纸质书籍阅读两种媒质的阅读大不一样,所以,至今,我仍不喜欢电子书阅读,其一是电子书籍好眼力,其二是对纸质书籍那种特有的书香气氛的喜欢,看电子书已经完全进入不了状态。再次,就是觉得思想、精神、书香气、文字美,这些文化性的东西,电子媒介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比拟的,因此,同样一本书,内容、语言、思想、精神几乎无二,但是仅仅是媒介的原因,就已经是大相径庭。也许是我的偏狭,也许是我的个性,或许还有年代感。我知道,电子书有其优越性,就是容量大,省空间,而纸质书却在这些方面最让人烦恼。然而,精神的神圣感和至尊无上感,我觉得只有通过纸质书籍才能表现,而且,书籍纸质阅读,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让人能够在慢的节奏下沉入独有的思考,这也是我们当下的时代最为需要的,只有慢才能是文化与精神的百炼成钢的属性,而非视觉盛宴下各式娱乐,更非快节奏下的快餐阅读,没有思考的碎片化阅读。
因此,沉浸在手机和电子媒介下的人类,是远离纸质书籍阅读的背离,也是日益娱乐化的当今社会最主要病症,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并不只是停留在物质富有表面上的,而是也丰富的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提升内在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建设书香社会,拒绝手机低头族,是当下人们应该矫枉过正的举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