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主义像一棵苍老而又根深蒂固的橡树,深深地渗透在现代思想这块土壤中,许多批评家虽然对其细枝末节的攻击很正确,却没有抓住它的主杆和根源。
主体主义是这样一种信念,即主体性和非主体性之间的区别是探究着最为根本都区别。
主体主义是这样一种观点,即一方面是主体和主体内部展开了的东西,或者说和主体内在相关之物,另一方面是非主体之物和/或者与主体并无内在关联之物——换句话说,是某种不依赖于任何在主体性中的展开或者说与它的关联而存在并且得到理解之物,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探究中最为根本的区别。
对主体主义而言,主体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区别是把存在之物分割开来的最为如根本的工具。
换句话说,从存在着的事物的可分别的诸因素或者诸属性所构成的总体性中,主体主义撷取了某类特殊存在者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属性,以此和现实的所有其他属性之间的区别当作探究中最为根本都区别。这种存在就是人。这个与众不同的属性就是个体意识或者说主体性,以及所有附属于主体性之物,所有显示出和主体性有内在关联之物,还有,所有在主体中“潜存”之物。
主体性就是意识,这就是说,主体性就是人类个体的属性或者行为,人类藉之以觉察到各种显现和现象,物藉之以向我们展现它们自身,或者显露给我们,或者呈现给我们,它是对于所有任何事物、场或者诸显现的总体性的意识。
主体性可以以各种变化无定、有时模棱两可的方式被设想为:某种行为,形而上学的本质,显现出来的事物,以及允许它们自己已显现之物。
“客体”和“客观性”这两词承载了太多重含义。这是因为“主体性”或者“意识”具有多重含义,而“客体”和“客观性”大体上就是与前两个词相互配套的对偶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