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这个话题又重新被关注起来。据说今年的高考人数达到1,078万,创造历史的高峰。我们先看一张图,有图有真相。
报考人数创新高(网图侵删!)总体上来说,每年报名人数在不断增加,录取人数也在持续增加,录取比例也在持续攀升,将来有一天会基本保证人人有大学上的程度,这也是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想要得到的结果。
虽然恢复高考制度很多年了,年年高考年年录取的人数都在增加,高校的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对于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高考依然是其改变命运很关键的时刻,依然是他们能够离开原有生活环境实现人生阶段跨越的最好途径。
曾记得当年我参加高考的2000年,高考的录取率是23%左右,这个数据也不错的,但是掩盖了一部分的真相。像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深圳以及江苏省等这些高校非常多的城市和省份,那里的录取率远比这个高出很多,尤其是北京,没有100%,95%以上也是有的。
我挺不想回忆那一段时光的。我来自一个人口大省,因为那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这不单说明高考是个竞争残酷又激烈的过程,更多的是说明我所在的地方是一个贫困的、落后的、资源非常有限的地方。虽然来自哪里出身如何并不由我自己决定,但是只有努力才能走出原有环境是永远颠扑不破的道理。
其实,我是以复读生的身份考上大学的。因为第一年的成绩很差,没有一所大学愿意接收我,无奈的我只好加入了复读大军。幸运的是,第二年我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我考上了省内的211高校。这曾经是我们一大家里面最最最大的荣耀了,但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当时也曾做出过艰辛的努力。
从我坐进复读班的第一天起,校门口、校园各处和黑板顶部就醒目地写着:距离高考还有XXX天。
如下是我绝大多数时候的时间表:
4:20起床洗漱。/4:40开教室门后坐到了教室,开始读书,英语和语文。
5:30被强制出门活动。/6:00开始晨读,语文或英语。/7:35开始去餐厅早饭。
7:55洗碗,上厕所,返回教室。/8:00上课……
只截取这一段吧,这只是全天的1/4。你丝毫不用去怀疑它是否真实,如果你曾经为了提高效率而优化过时间,甚至优化过好多次,你就知道它就是可以做到这种程度甚至更高。
名言警句(网图侵删!)汪国真说过: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的灵感。
这些都是极其常见的写满校园的励志标语,过了很多年,你依然可以从高中校园见到这些话。
不愿意回忆的过往并不表示它可以从记忆里面被抹去。当我进入大学校园以及后面参加工作甚至是老同学们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大家都会这么说:如果我们要是有高中时候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努力的话,我都远远不是今天这种境况。
战场上能够回来的绝大多数是老兵,极少数是一年的新兵。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区别就在如此,这也是早期为什么每年复读的人数大于应届生的原因,当然里面还有部分复读第二第三年的。
那个时候,成绩和报考志愿是先进行的,成绩是考试结束后,与标准答案对过之后得到预估成绩,填报志愿也是根据预估成绩来进行的。今天更好些,得到实际成绩和大约排名位置后才填报志愿,这样会更加精准些,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应届生踌躇满志,觉得自己拯救世界的时间到了,自信心比较强,估分和填报志愿一般偏高,而实际分数会偏低,于是很多人会失利。复读生则因升学压力,经过一年失败之后,更加稳妥和保守,总会怀疑自己,大多数心想只要能够录取不吃太多亏就行,估分和填报志愿一般偏低,很多人反倒考上了大学。这也说明经验这种东西在实战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现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作为过来人,再回头去看高中的教材,发现现行教材比以前的增加了不少内容,难度提高了不少,也能感觉到现在的孩子也越发的不容易。但是反过来想一想,现在的孩子吃的喝的用的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无论从个头身高到身体素质以及智力程度都提高了不少,应试教育对人才的选拔也在不断地提升,毫无疑问,现在的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在不断进步的,这也符合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观。
专注于读书的学生时代,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些,精力和动力都很纯粹的,这更加有利于你想去攀登一个更高更险峻的山峰。选择读书受教育的时间越长,你所受到的相关专业类的训练时间也较长,养成的从事专业类事务的习惯也越好,面对、抵抗和战胜相关学科困难的能力会越强。
社会并不像它宣扬的“人人平等”和“工作没有贵贱之分”那样子公平。美国还是会欺负全世界,发达国家还是会把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设施投资到不发达的亚非拉地区,去获得更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超额回报。
切尔诺贝利废弃工厂(来自网络,网侵则删!)为了到一个更好的环境中发展,当前社会很多时候还是认为学历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如果你能读到一个更高的学历获得学位总比受的教育少些的会选择面更宽广些。
不要做一个被生活欺负之后才想明白当初我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虽然人人都会这么后悔和乡愿。步入社会之后,经过经济性比较之后,已经很难再有机会回头到学校获得纯粹的专业教育了。高级高尔基说过:苦难是最好的大学。你经历过了生活的艰辛,你才能更懂生活,才会更加珍惜生活,等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能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技术才会提高。
多年以后,我也为人夫为人父了。作为过来人,如果要对孩子说些什么的话,我依然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可能地坚持读到最高学历才是正途。因为我在被社会欺负的时候,我也希望孩子们能达到我未曾达到的地步。可能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来说都是这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超越自己过得更好些。
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他们信仰的是他们的祖辈及长辈们,他们一代一代的传承,就是为了超越他们的前辈。
现如今,在很多较为不发达的地区,应试教育还是会逼迫学生去学习,这会让孩子很不舒服,大大削弱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这种现状还依然存在,还依然会持续很多年。你会发现考上大学之后的人基本放弃了看书,我想还是跟早幼年及读书时的被迫学习有关。
社会竞争的加剧不仅仅存在于成人世界里,孩子的世界依然会很严重地受到成人世界规则的影响,作为一个学生,无论年幼与否,也都需要一个更为强大且抗压的心脏,来保持和维持学习兴趣。学生素质是否提高也是需要这些环境因素来检验和筛选的。
于是,我还是想对那些一门心思只选择重点大学或者北大清华的小朋友们说一些话。如果你学习尽力了,发现确实难以达到理想的高度,也就不遗憾了。即便你高考没有考好或者只是考上了一个一般点的学校,也不需要惊慌失措,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没什么可丢人的,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更不要含恨和屈辱的去面对心中早已放弃的考试目标或被迫不肯罢休,这会耽误很多的时间。
生活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平淡的过程,除了高考还有很多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还是会留下一扇窗的。所以无需为了一次高考的失利,长期地埋怨自责,没有必要。从人漫长的一生来说,任何一次机会都不足以改变人生的方向,你还有会有很多次翻盘的机会的。
所有成功的人都一样,都具有一些必备的基本品质品格:诚实、坚忍、刻意练习以及精进等等。嗯,就是这样。
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看一个人能不能持续不断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并长久的坚持下去。孩子们,在未来参加了工作之后,还是要抽空学习,坚持学习,才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才换了一个新的赛道,让自己也有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海阔天空(网侵必删!)在文章最末了,祝福一下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去到自己理想的大学,迎接即将开始的新的人生。
【齐帆齐第四期28天写作营】第(21)篇 3,020字, 累计34,450字。
【主题打卡】:高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