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6-12

2018-06-12

作者: 我爱我媳妇_c31e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0:54 被阅读0次

天才的产生应该有家庭99%的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么一个花季少年用自己的执着、坚持、倔强完成了自己的逆袭

当林文彬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能像其他的孩子正常的上课、正常的交际时,他的父母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把全国的医院地图划归到孩子的青春生活的轨迹中,而是捕捉到了林文彬与众不同的地方-记忆力、画画、与众不同的创作天赋。

当得知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还不一样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这不可能?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我们双方都没有这方面的家族病史?”;紧接着就是泛滥式的焦虑症 “孩子以后怎么办?以后怎么融入这个社会?会有朋友吗?”

其实,只要你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看似好像是在为孩子好,替孩子考虑。但是这样,你只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硬要向这个你认知的社会看齐拉拢,这不过是一种社会的普遍认同行为,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就会感觉十分焦虑。

遇到这种特殊的孩子时,应该优先尊重孩子,当然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的那些固有观念、固有思维、固有的认知当做前提条件,要想了解孩子,首先要放弃自己。你的成人思维模式已经被普世认知、工作环境、趋同认知固化。相比孩子来说,家长的思维才是最僵化的那个,大人的思维已经很少经历审视-批判-怀疑的认知过程,而直接转化为一种本能的反应,而家长的这种思维方式是最不能与孩子产生有效沟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想一下,父母与孩子说话时,通常是

“孩子,我们好长时间没在一起好好说过话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嗯······没什么”

··········

“你回来,你说的那都是什么话?你怎么能这么想呢?你看看人家某某·····”

“人家好,你去让TA当你孩子啊,要我干什么?”

貌合神离、面和心不和、话不投机半句多、和平的开始暴利的结束,

通常是双方沟通不成,反而会成为零和博弈的牺牲品。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是因为心理上的不平等。

父母会想:“我生你、养你;你吃我、喝我;我把你养这么大我操心费力,我对你就应该有所有权、支配权,我让你怎么做你就该怎么做?”

孩子会想“我知道你生我、养我,为我付出很多,为我遮风避雨,但你不能左右我的选择,搞得我就像个奴隶,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只要你不同意的就不能做,只要你不想的就不能想,我还不如家里养的那条狗呢!”

可能现在随着家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以上这种想法正在慢慢改变“我对孩子采取放养教育,TA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绝对不干涉,随他便。”

可是在家长思想行为方式改变的时候,孩子可能也在变“他们怎么什么都不管我,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不会是河边捡的吧,还是你们让外星人带走做过实验?”

不管是哪一种想法,都是双方单方面的认知结果,因为你们的认知环境,认知过程,认知思维都不同,都觉得只是自己的一次升华,一次进步。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你也不可能去关注对方的认知领域,那样只会迷失自我。

只有你和我,我们坐下来或走一走,抛开自己的固有观念,只是谈,不管谈什么,只接受,不表态,真心听,让自己的好奇心占主导。“哦,你的这个想法我怎么没有想到过,好新颖;你讲的真好,能在多说一些吗,我想其他人也会感兴趣的。”

家长不要想着每一次谈话就一定要教给孩子些什么

孩子也该放下戒备,想想TA那些话是对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cl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