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 语花今天如何做教师三有斋
51.不要把“培养习惯”简单化(王晓春)

51.不要把“培养习惯”简单化(王晓春)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06:08 被阅读74次

      培养习惯,强调所谓“养成习惯”,在教育界已经成了陈词滥调。谁都挂在嘴边,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好像只要分清好习惯和坏习惯,剩下的事情就是全力培养好习惯,权力抵制和消除坏习惯了。我们抵制坏习惯的方法很简单,除大批判(揭露这种习惯的危害)之外,就是限制和惩罚,我们弘扬好习惯的方法也很简单,除了表彰之外,就只是反复的训练和强化。据我个人观察,数十年来都是这样,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光把习惯分成好习惯和坏习惯是完全不够的,这太粗略了,太浮面了。愚以为,抛开坏习惯不谈,单是好习惯,就可以细分成自觉的习惯与不自觉的习惯,生产性习惯于非生产性习惯,一刀切的习惯于个性化习惯。

    所谓不自觉的习惯,是指在强制训练或其他强制性因素(如舆论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机械性习惯。这种习惯也可能会保持下来,甚至保持一生,但是因为当事者并没有真正认清此种习惯的真正意义,则它对于人仍然是某种“外加”的东西。比如某个地区的老人因为某种良好习惯而长寿甚多,但他们本人并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某些良好习惯的意义,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研究论证,才能取得真正的科学意义,才能真正得到推广,否则这些好习惯就会自生自灭。严格地说,在这种情况下,人只是非自觉习惯的载体,而不是这种习惯的主人,所谓自觉的习惯则不然,当事者不但拥有某种习惯,而且拥有这个习惯的观念,确实明白此种习惯的意义,这才是自觉的习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往往只是非自觉的习惯,虽然我们常常给学生讲解某种良好习惯的意义,但是这些东西学生往往只是会说会背而已,并未融入他们的意识。在我们这里,单纯的行为训练和单纯的道理灌输似乎似乎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所谓非生产性习惯指的是只能适应现实而不能改造现实的习惯,墨守成规的习惯,自动化的言行。这类习惯的主要特点是只能重复旧动作,无法生产新东西。这种习惯当然也是需要的,没有此种习惯,生活无法延续其一贯性,但是社会除了延续之外还要发展,还要进步,于是就需要有生产性的习惯,也就是杜威说说的“主动调整自己行为”的习惯,创新的习惯,这种习惯的主要特点是能生产新东西。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学校里,不但不培养此类习惯,反而压抑它。比如一般教师发现学生有质疑的习惯,都会不满,如果学生思维出了圈,教师会很生气,因为这对考试分数不利,应试教育本质上有压抑创新的特质。

    所谓一刀切的习惯,指的是大家统一,规范动作。这种做法在某些方面也许是必要的。比如洗手的动作,比如走路右行,这些还是统一为好。但是,越是高层次的行为,越不适合这么训练。比如学习方法,就绝对不适合统一。很多教师发明了生命“三步学习法”,“四步复习法“就硬行以此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愚以为这是很外行很蛮横的做法。你可以把此种方法推荐给学生,但绝不能逼迫学生形成统一的学习习惯,因为有很多习惯最好个性化。毛泽东读书的习惯是在书上写批注,鲁迅就不这样做,你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吗?你会发现,通常教师所谓的“培养习惯”,指的往往就是一刀切的习惯,他们没有培养个性化习惯的能力,甚至毫无此种意识。

      更糟糕的是,我们已经把“培养习惯”等同于“行为训练”了。我们培养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训练,一遍一遍让你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幻想把它固化成自动模式,以为这样就是某种习惯培养成功了。说实话,这和马戏团训练动物没有多大差别,虽然这也是一定道理,但是这么做完全忘记了人的主动能动性和高级意识。习惯培养,光靠行为训练和道理说教是完全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自己“生成”良好习惯。

      我多年前就常听教师们谈论“养成教育”多么多么重要,几十年过去了,我发现,今日教师还在这样谈论着,如同放老唱片一样。我就想,这“养成教育”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惭愧,我自夸一句,这是我的一种生产性的习惯,对司空见惯的概念进行质疑的习惯)我去查《教育大辞典》,竟然没有这个条目。我因此怀疑,“养成教育”可能只是民间流行的一种非正式概念。再去网上查,有一个定义,但不知作者。

    “养成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就是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养成教育,其实就是行为训练。这种东西当然只能培养不自觉的习惯,非生产性习惯和一刀切的习惯,而很难培养自觉的习惯,生产性习惯和个性化习惯。严格地说,这只是训练,登不得大雅之堂。这样看来,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种种主观努力,实际上究竟对孩子益处多于害处,还是害处多于益处,真的很难说,虽然我们是一片好心。

    还有一点我要特别指出。其实还有一类行为习惯更重要的习惯---思维习惯,培养良好的,自觉的,生产性的思维习惯(比如遇到事情喜欢问“为什么”,不轻信,希望把概念弄清晰,讲逻辑)应该是比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这个问题几乎不在教育者的视野之内,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请青年教师留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1.不要把“培养习惯”简单化(王晓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fg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