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视频自媒体制作初探
一、短视频的优势;二、如何制作出一部精彩的短视频;三、专项分析:如何把知乎“视频化”。
一 摘录
(过山车式布局)一个3分钟视频的布局基本可以这样设定:20秒一个小爆点,2分钟一个大爆点。
(拍摄手法)“推、拉、摇、移、跟、甩”是拍摄的基本方法。首先我们要知道,“推”“拉”是镜头的变焦,“摇”是指摇摄,“移”和“跟”是指摄像机的平移和跟拍,而“甩”又是移的一种。
深度案例之三 解密视TV:知识短视频一哥诞生记 (作者马昌博,中国知识类短视频的开拓者。2016年创办视知传媒,将其培养成中国知识类短视频的第一品牌。视知传媒创始人兼CEO。)
1.制作知识短视频所有的内容,本质都是为了解决焦虑
2.短视频机构的未来: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
3.内容公司最后PK的不是内容而是公司
4.如何翻译知识:知识动画短视频的制作
(1的摘录)我认为,所有的内容产品无外乎是在针对人们的焦虑做文章,区别只是有的让人暂时忘掉焦虑,有的试图帮人解决焦虑。用通俗的例子来讲,去电影院看电影可以放松心情,这是忘记焦虑;去医院看医生可以治病,这是解决焦虑。
事实上,“翻译”这个词贯穿了视知这个公司的核心。
(2的摘录)从2012年第一次创业开始,6年多的时间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成功经验往往是不靠谱的,但是教训要深刻总结。别人怎么做成功的,你复制一遍或者他自己一复制一遍都可能成功不了,但如果告诉你走过什么坑以后要绕着走,这个很关键。对于我自己来说,经历的坑最重要的有三个:
第一,钱要有概念,既要懂怎么赚钱,也要懂怎么花钱,还要懂得钱的节奏。
第二,尊重商业逻辑,太阳底下无新事,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第三,做事不要做折返跑,要有战略定力。
(那么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如何变得更强大?我总结了四个词。第一是理想,第二是情分,第三是效率,第四是制度。)我发现最大的制度是人。对于一个人,不仅要给钱还要给他前途,给他未来的成长。当人本身能有积极性、能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哪怕公司粗糙一点,依然能跨过去。
(4的摘录)以前提到标准化和工业化,在视知,短视频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化的流程。比如我们选题有三个标准,第一要有情绪感,才能得到传播;第二要是痛点知识,人们才会关心;第三要有应用场景,不能交给公众一个定理,而要帮他解一道应用题。
(短视频制作)整个流程分成四个阶段:选题创意、脚本撰写、画面创意、动画制作。(文章对这四个阶段逐一分解,来阐述视知传媒如何打造“系统的、可视化的内容解释力”这一核心。)
二 读后感
这一章是关于视频的,本来是想随便翻翻就过去了,但看完之后发现只要是做内容的,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特别是看到后面的深度案例分析,马昌博写的真好。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像我这样的写作小白,暂时也没有办法超越前人。视知公司的核心是“翻译”,我觉得“翻译”这个词很好。我的创造性有限,把已有的知识通过文章表达出来,传达我的观点,重点就在于是否能把已有的知识写出一朵花来。就像老师讲课时说,拾遗的所有素材都是大家所周知的,但文章却很好。
之前我总想着选题要有新意,可是以我的能力想不出有新意的选题,那首先就是模仿。就比如我不会画画,只能从模仿开始。写得多了才会有自己的风格。
从6月开始已经参加了四期两把刷子,在第五期的时候两把刷子和砍柴书院分开了,我选择了砍柴书院。按理说我已经练了这么久,总得有点效果,但实际上我的文章还是没法看。
四期两把刷子结束后,差不多一个月后,10月15日才开始第五期,即砍柴书院第一期。在这段时间,小伙伴们开始在知识星球日更输入输出,因此我看出与他们的差距,小伙伴们太勤劳了。
一个原因是我做事情的速度太慢,因为太慢,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输入输出都少。慢的原因是不熟练。回想过去,我从2016年初开始跟着好报有意识的练习写作,到现在2018年10月,快三年了。看到了进步,但进步太慢,缺少钻研的精神,导致一直在写作的门槛上徘徊。
第二个原因是我缺少迫切想写好文章的愿望,写文章的积极性不足。学习写文章的原因很多:为自己培养一个感兴趣的事,减少自己看网络小说的时间;通过写文章帮助自己理顺逻辑,提高写工作文案的能力;我写文章实现财务自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但以上理由好像吸引力不够。最近我又为自己想了一个理由:如果我在写作上变得特牛逼,很多人看我的文章,赚很多的钱,那我就有炫耀的资本,一定能提高我的家庭地位和工作地位,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快意嚣张的生活。(最近有点受气包,宝宝不听话,工作没建树)
花了很多钱买书、买课程,但这看的书、听的课程没有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都是白花钱。
相对于三年前的自己,已经变化很多,至少网络小说不是我唯一了。像我这样的,想越过写作的门槛,只有量变引起质变,多多的输入输出吧。练得多了就熟练了,就快了,从而实现目标。
从“翻译”别人的知识开始吧。
2018年10月12日至14日,风飘啊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