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日记和我日记的区别。
基于三观价值,大多数人心里都有基本的道德标准、社会标准、人际交往的标准,这些标准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未经过本质上的考究,只是因为受到过普世的教育,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认识,并从本能上认为是正确的,便接受了,将其理解为“处世经验”或许更合适,一种以迎合环境为主导的方法论,自我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大都只限于形式逻辑上的经验总结。因为缺乏辩证,自然也缺乏总结一般规律(注意是“一般规律”,贴近于自然定律,而非限定在某一狭小的概念框架中的经验规律)的能力,所以很难具备普适性。
基于这个,你也不难看到经常有人会不假思索试图将自己的经验(注意,是经验,而不是一般规律)套用在他人身上的现象。
有的人会批判这种行为,但我早已过了那个时期,大家都只不过是社会中的沙砾而已。
如同鲁迅所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也有前提)
如果他们会写日记来对自己的日常进行反思的话,他们的日记内容往往就会以这些标准为主线,总结诸如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样我很快乐,那样我很悲伤什么的,这些单纯“行为”和“感受”上对对碰的经验,就是社会洪流中的一个单元模式。越是“幸福”的生活,生活中越是会充斥这种单纯,越是“困苦”的生活,往往也是如此。虽然是两种环境极端,却也有着相似之处。
我说这些并不是指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至少从宏观上来看是如此。
人,首先是自我的。
很多事情都无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有当下是自己能够把握的。
哼,屁孩。(只是笑)
不同的人会寻得什么样的人生意义,主要还是受环境的影响,如果你能读到我这篇日记,那么这篇日记也会成为你环境中的因素,就是这样。
乃至一个人能够思考到什么程度,也是如此。
这也反映了我以前说过的“信息垄断”的概念,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间的信息会产生“垄断”的特征,就是因为缺乏对一般规律的教育和认识,这也是社会文明发展所需要突破的障碍。
但还是那句话,我国有“共产思想”的立国之本,也有从群众中诞生共产思想的温床,随着交流的愈加深刻,我国自然而然就会具备他国渐渐无法逾越的优势。
而想要进一步建立这种优势,那么在文化交流上便需要再加一把劲。
不过这种宏观上的事情,也与很多人都无关。
因为人需要先解决的问题,是自我的——一种基于欲望和现实的矛盾关系所形成的发展。
嗯……这两天我好像终于把屁孩的问题都解决了。
像个混蛋一样,总是自说自话地跑远。
不过由于我终于确定,我做的这些挣扎确实是有意义的,我就释然了。
“不让屁孩失望”,这一信念就仿佛人生的镜子一样,是一种对自我的历练。
没有自我就毫无意义,屁孩也是一样。
成长吧。
我要烧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