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传统食物,很多俗语如“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头伏饺子二伏面,冬至饺子夏至面”,“出门饺子进门面”等,表现了饺子的美味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饺子不像传统的稻米通过蒸煮就可食用,它需要很多的步骤才能制作完成,所以它的出现不会简单,相传它是由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发明创造。这位医圣曾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奠定了不朽功勋,但由它创造的饺子更是让中国亿万人民大饱口福。
饺子原名“娇耳”,从三国一直到唐,都被称为馄饨,到宋代称“角子”了。开始为什么叫娇耳,它有一段和张仲景的渊源。
张仲景当地的老百姓因为天寒经常耳朵冻烂,张仲景就独创了一种叫“祛寒娇耳汤”的东西。最初的做法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出来切碎,包进面皮里,再下锅煮熟。
面皮包好馅后,做成像耳朵的形状,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娇耳”。在冬至这一天,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二个“娇耳”。当地人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这样再也没有人把耳朵冻伤了。
我们不禁要问了,当初饺子是作为一种药膳流传下来,那为什么后来成了传统食品呢?
因为故事还没有完,经常为百姓看病,很受百姓爱戴的张仲景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那一年冬天的冬至这一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人们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吃一顿“祛寒娇耳汤”。于是“娇耳”也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大家在冬至这天吃“娇耳”的习俗了也流传至今。
“娇耳”一路发展演变,到了宋代,传入北方辽蒙。饺子传到了蒙古,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随着蒙古帝国的四处征伐,“匾食”也传到了周边国家和欧洲。于是出现了像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其中朝鲜饺子和日本饺子被当作传统食品,流传至今。
中国人在美食方面的贡献不仅是创造者,而且是创新者。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食品只有中国人才想得到,如豆腐、腐乳、酱、醋等。各地的传统美食风格各异,数不胜数,饺子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寓意深厚。
北方最常见的芹菜馅,取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浓香醇厚的韭菜馅,取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清爽可口的白菜馅,取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醇香的香菇馅,取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酸爽的酸菜馅,取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鲜美的鱼肉馅,取余财之意,故为余财饺;浓香四溢的羊肉馅,取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清香的野菜馅,取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
南方以野菜饺为多,野财即意外之财,极富刺激的寓意一下子让野菜饺在江南声名鹊起,让精明的江南人爱不释手。饺子在北方人年夜饭桌上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可见饺子在北方也不是天天吃。在我们南方,吃饺子机会就更少。如在过去,要自己擀皮,就更难得吃了。
南方农村的主要作物是大米,但在冬天,也种大麦、小麦和油菜,因而有一定面粉的储备。因为大米也不是够敞开来吃,所以用面粉做面条和饺子就成了大米不够时的补充。面条相对机会多一点,它制作的时间和煮一锅米饭的时间差不多,而且基本不用菜,滴两滴酱油,一筷子辣酱就可以了。
而饺子则相对奢侈多了。第一,费时间,要擀面皮,要拌馅,要手工制作;第二,费钱,平常几乎没有吃肉的机会,如果老天恩赐,能吃一回肉,那也几乎不可能让这些肉被包进饺子里。所以吃一回饺子变得很稀罕,但正因为稀罕,所以能吃回饺子可谓终生难忘。
记得家里有回吃饺子,看着一坨坨面粉变成一个个饺子,真是望穿了双眼,垂涎了三尺。等到分到一碗饺子时,望着碗中零落的几个饺子漂浮在水面上,不由爱恨交加。爱的是马上有美味品尝,而恨的是不能大饱口福。一眨眼,几个饺子吱溜一下就进了肚子。于是大口喝汤,楞是把几星油光点缀的酱油汤喝得满口生香。
于是饺子在记忆中就成了特别美味的食品,逮着机会一定狠狠地饕餮一顿。有一回冬天在哈尔滨出差,进了餐馆,看到有饺子供应,喜上眉梢。服务员问我要几两,以前从来没在餐馆吃过饺子,估摸着应该和米饭差不多,就要了半斤。等到饺子端上来时,我傻眼了,两个大大的盘子,摆满了一个个饺子。半斤米饭和半斤饺子完全不是一回事,我端详着面前的两个大盘子,心想我能吃下吗?此刻又不好意思说退掉一点,就硬着头皮吃了起来。
当时的念头不是想着怎样品尝饺子的美味了,而是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把它吃完。虽然盘子里的饺子越来越少,然而无论我怎样努力,最后几个饺子我怎么也咽不下去了。听说吃东西也会吃伤人的,好像这一回我被伤着了。没想到没有因为北方人好客而被北方的酒放倒,却被自己朝思暮想的饺子给撑着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肉的机会多了,吃饺子的机会也多了些,而且面皮也不需要自己擀了,有现成的买。猪肉馅也不需要自己剁了,有绞肉机帮忙了。最方便的是超市里有袋装的速冻饺子了,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能吃上了。而最最方便的是往“大娘水饺”店一坐,不仅有香喷喷的饺子吃,还有好多美味的汤相伴。每次来南京,中午饭从不纠结,一顿饺子解决。
以前南京城的一碗三鲜面彻底颠覆了美味的概念,后来在第一次品尝锅贴后,一下子把锅贴膜拜为天下第一美味。这个长得像饺子一样的东西,它改变了传统的蒸煮方式,而改用煎烤,让这种新型的饺子焕发出别一样的光彩和味道。当然饺子也有蒸的,香港早茶店的水晶虾饺是有些人一辈子的坚守,是这些食客们早起的冲锋号。
面食食品很多,有馅的像包子,是蒸,是煎;像饼,也不外乎煎、烤和炸,水煮的不多。面条是水煮,但面条没馅。有馅的且是水煮的大概就只有饺子和馄饨了,经过了沸水的翻滚和滋润,饺子和馄饨就被赋予面食品特有的爽滑、多汁和柔顺。
现在的饺子和馄饨区分很明显,饺子个大、硬朗、饱满,而馄饨娇小、软弱和干瘪。馄饨的角色充其量是小吃或点心,像我们大男人,几乎不把馄饨当主食。常在路边摊吃早点或夜宵,常常找不到饺子的身影,于是李代桃僵将馄饨找来替补。但有的时候一碗馄饨吃下去,感觉不是吃了一碗馄饨,倒是惆怅出千头万绪和百感交集。
走过天南地北,走过千山万水,我们逐渐老去。一些常见和不常见的美食在我们的生命中忽隐忽现,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突然发现,只有饺子,不论在哪,都有一种家乡情结。
虽然我是南方人,每当我吃饺子时,家乡的思念油然而生。特别是后来,固执地只吃自家包的饺子,对超市或饺子店机器生产的饺子有了格格不入的排斥。慢慢地,我明白了,饺子带给我的不是地域上的家乡情绪,它带给我的是感情上的一种慢条斯理的思念,一种其乐融融家人团聚的温情,一种你我水乳交融的情感流淌。
现在几乎每个周末,我家都会包上一些饺子,放到冰箱里,储备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