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这本书,其实是鲁迅,他回忆的散文集。其中他大多数篇幅讲了他少年和儿童时期的故事。
我觉得他写的文章好像大多数都有一些寓意,是有些批判性的,就比如我看到二十四孝图的时候,这点尤为明显。就是人类刻意去抬高自己,不惜扭曲本性,这时候的孝已经是一种变态,扭曲的孝了。
就比如说郭巨埋儿,我觉得这件事就非常的离谱,郭巨家境一般,这会他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然后郭巨因为担心自己要照顾儿子而无法去扶养母亲,就打算把儿子埋掉,要不是最后他恰巧挖出黄金了,那这个孩子就死了呀,这也太离谱了吧?你为了孝顺你母亲,就把你儿子杀了,那你作为一个父亲的职责呢?我觉得这就很离谱,难以理解。同时,鲁迅他也在批判二十四孝图:为了让自己成为家家户户的孝的典范,仿佛自己道德品质非常之高,但他殊不知,这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呀!
同时我也认为他写其他的篇章应该也是有一些讽刺的,但我并没有很读的懂。
感读鲁迅的五猖会时,我觉得特别的形象,当时鲁迅特别想出去看武昌会,但是呢,他的父亲说你必须得在家里读书,没读完书,不准去看。我觉得这跟我们现在也非常相似,你没写完作业,不准出去玩。我感觉就是非常的形象,它的心理描写等等。还觉得鲁迅他的语言也是非常的有趣的,他的语言虽然有些很简洁,有些也会唠叨,但你总之读其它的文章,你就会感觉像在品一样东西一样,你就会觉得很有趣。我觉得这是他语言的一种特别。
还有他写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觉得这和我们也是有点像,同样么?他在私塾,我们在学校,他写的一些有趣的事,我觉得都是可以去理解的。当然,其实他写的有一些文章,我也并不是能特别去体会的,我感觉这就是一代雨,一代之间的一种渠沟,就像老一辈的人,无法理解我们现在的某些事情,而我们也无法理解老一辈他们的某些事情,就是他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差异还是很大的,有些我觉得我还是理解不了的,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也不同,所以我觉得读这个还是有点陌生的,这就是19世纪后期的生活,也许只有一些共同的很相似的经历,我能体会到,但像你说他小时候他在百草园那样的生活,我觉得我就不是很能感触得到吧!我对这没有太多的共鸣。但这也是在我们之前的一种生活。
他的后几篇写的是他去日本东京留学,这主要就是去怀念他的老师。
鲁迅他并不是单独的沉重的感觉,他还有些幽默,轻松,还有一些天真,从他的百草园就能看出来。
我感觉他就是一个淡然自若,并且能体会到生活中很多细节,感受到生命快乐的那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