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反本能》:反本能

《反本能》:反本能

作者: 三味淑屋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6:51 被阅读0次

    走出生活舒适区,挑战未来无限可能。

    ——《反本能》卫蓝

    1

    经历的困惑

    你是不是经常有过这样的经历:

    早上闹钟响起,不想起来。

    前段时间说好的自己要努力做事,可是当遇到困难时,又开始想是不是自己走错了?

    每次想要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样吃苦奋斗,可是自己又会觉得不成功,这样子也挺好,有吃的有穿的,还是不要那么累了吧?

    ……

    为什么改变很难发生?

    为什么我们经常重蹈覆辙?

    人为什么喜欢待在舒适区?

    我们为什么对很多事情“习以为常”?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走向卓越?

    答案是“本能!”

    “本能”来自基因的硬连接,它们对我们的生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此之前,相信当下你可能还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每次自己想找机会“历练”自己,可是总是“身不由己”,一件事拖来拖去,就差白了头。

    后来,自己也想改变,还看了很多书,告诉我们为什么拖延,让我们做好计划,找到内动力,外动力等等。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我们找到真正影响和改变的是什么,我们才能真正去做出改变,才能真的朝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2

    关于大脑的一些事,你要知道

    柏拉图说过“人类头脑中有一位理性的御车人,必须驾驶一匹桀骜不驯的马,只有用马鞭抽它,用马刺刺它才能使它就范。”

    人的大脑约有八成神经元位于小脑,仅有不到两成在皮层区域,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多数行为来自原始的本能,而非理性思考的结果。

    本能虽然可以让我们用极为微弱的线索觉知到危险,但是却无法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我和事物。而对自我和事物的探索,需要我们反抗本能的直觉和思维。

    希西兄弟(Chip Heath & Dan Heath)的《瞬变》一书中,有一个生动小故事:

    你家的哈士奇不会将粮食储存起来,等冬天来了不方便外出觅食的时候再拿出来,但是你会。你晓得要控制自己短期享乐的欲望。这个时候,人类行为的决策,更多时候是新大脑皮层在起作用。

    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象与骑象人》里,他将人的感性面比作大象,而理性面比作骑象人。骑象人懂得分析,更为高瞻远瞩,他会对大象下达行为的命令。但是他对大象的控制能力时高时低,很不稳定。

    而我们的感性面,也就是大象更为庞大,而且“听不懂人话”,骑象人无法一直对其有很好的控制权。如果大象和骑象人对前进的方向不一致,骑象人对此往往束手无策。

    一个渴望及时享乐,另一个懂得克制自己。

    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我们怎么选择?

    其实,我们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是难事。

    想象一下,就像做计划。

    很多人喜欢做计划,实际上就是满足骑象人(理性面),它对计划阶段带来的满足感大于执行阶段。而想要说服大象(感性面),不能用“人话”,它听不懂,这也是我们知道计划不错但很难去执行的原因。

    而想要让自己执行起来,则需要我们感性面的配合。前者负责分析,后者负责执行,当它们方向一致的时候,它们的合作会很完美。

    图片来自网络

    3

    为什么我们总“习以为常”?

    以前,我总以为一个人不想改变,或者说最终没有改变,主要是因为这个人处在舒适区,因为太舒服,人具有享乐的天性,所以一直都是那样,一层不变。

    后来,才发现,其实我们要改变,不仅仅是逃离舒适区,还要知道逃离舒适区的方法,还要知道,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别的重要原因。

    来自景淑

    俗话说“七岁看老”,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模式已经被外界环境培养起了一个较为基础的模式,这也是作为我们后期认知事物的模板。

    最近姚晨出演《都挺好》女一号,述说原生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至深。而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是在我们原生家庭里渐渐地被固化。

    现在看来,我们在原生家庭将近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在做事,想象一下都觉得很可怕。

    同时,心理学里所提及到的“首因效应”,刻板印象,心理图式在我们心里很难改变。

    要打破这种认知模式,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更多的改变。

    来自景淑

    前段时间,我特别想学英语,原因是我们项目前面偶尔会过来一些外国人,日后,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在一位家长的推荐下,我开始用一款手机app学习英语,用打卡的形式。

    我希望我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能够有很大的进步。可是,当我坚持至少三个月的时候,我想要看一些商业类的书籍,结果还是很困难。于是,我换了别的办法来学习英语,我觉得可能别的办法也行得通。

    之后不断调整不断修改,可是这样反倒让自己消耗了很多的能量,感觉累极了。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去超市买东西,很多外国的商品自己很快就知道说明书里讲的是什么了。

    《反本能》里,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去了解这样一种状况。因为我们太急功近利了,我们希望我们的付出就会有结果,我们希望事物都能够像光速一样,“biu”出现在我们眼前。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是的,我们把这称之为“效益滞后性”,我们的付出不一定很快就会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时,有时我们会倾向于怀疑和放弃。

    所以,那些为一件事就坚持十几年,几十年,那是非常非常值得敬佩的。

    来自景淑

    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旦形成,那是很难被改变的,除非出现了重大的挫折或者变故。

    书中提到,足球运动员会被要求用反脚踢球,或者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场。但是足球爱好者则没有教练强迫,他们更倾向于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踢球,他们只享受这个过程。

    后者就是在自己的舒适区去行事,所以他们的球技进步水平也更有限。而足球运动员则是被要求用各种不舒服的方式去踢球,虽然感觉挺折磨人的,可是这样做,让这些运动员更加优秀,进步更大。

    在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的。一个人在舒适区久了,没有人要求,没有人引导和监督,如果不是足够自律的话,可能这个人的能力就会慢慢下降,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在这个焦虑的社会里,还有一个原因人们不愿意远离舒适区,那是因为成本太大,可能自己没有办法去承受,去试错。

    所以,很多人会在走向卓越这条路上,终究是擦肩而过。

    图片来自网络

    4

    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当我们把各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抽丝剥茧,找到最本质的东西,之后做出改变,那我们就会进了一大步。

    我一直相信,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六寸空间思维上。

    为什么我们总爱玩手机?

    如果你想明白,设计手机的上千人研发团队为了能够让你上瘾,绞尽了脑汁。你一个人怎样能敌得过上千人的大脑?

    知道这个,你就释然了。

    可是,怎样才能改变这样一种局面,我相信卫蓝这本《反本能》能给你答案。

    其实,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但是真的迫不及待地要跟你分享。

    还是那句话,边走边看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

    我们也许都还不够好,都不是那个最完美的那一个,但是只要我们有改变的意识,并且有要变好的行动,那你就相信,我们离那个更好的自己是越来越近了。

    5

    相信阅读的力量

    我们希望改变,我们相信阅读的力量。

    你读了什么书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书的思想是否能够给你带来启发,你读了多少书,也不重要,哪怕这本厚厚的书中的某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对白能够触动到你的内心,让你有改变的勇气,并且付诸行动。

    那就够了。

    在我们的本能之外,反本能,沉下心来,慢即是快。

    引用电影《东邪西毒》中一句深刻的台词:

    “你这种年轻人我见得多了,懂一点武功就以为可以横行天下,其实走江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会武功,有很多事情不能做。你不想耕田吧,又不齿于打劫,更不想抛头露面在街头卖艺,你怎么生活?武功高强也得吃饭啊。”

    这本书的“矿”实在是很多,如果你感兴趣,也欢迎你打开,我们一起去探索和发现。

    三味淑屋,和你一起遇见成长和改变!

    图片来自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本能》:反本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bi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