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之所以经典,自有它的过人之处,千古名医无不以伤寒为书,以伤寒为根,正所谓不读内经,何以明伤寒,不读伤寒,何以讲论治。细数孙思邈,黄元御,张锡纯,倪海厦历代数一数二名医,无一不是从读伤寒用伤寒起家。读懂伤寒走天下也是历来民间中医的核心技术支撑。
伤寒论难不难读?因人而已。明事懂理之人细读会突然顿悟,豁然开朗。甚至会感叹难之于易,易之于难,更会体味到生命活动的奥妙。综观众多条文,无不聚焦到一个核心思想:病怎么看,身体说了算。
这种观点显然会遭到很多医生的质疑,因为病人的身体说了算,还要医生干嘛呢?这种质疑显然突出了医的作用,忽略了病人是根本,病情变化发展是关键,勿略了病患的主体地位。身体说了算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归根到底就是身体的需要决定了治疗的方向。医生干什么,好的医生有品德的医生就是准确的判断身体的变化事实及需要,而不是以病治病,否则同样走进了形而上学的机械主义。
这与伤寒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它解决了关于“判断”这个关键问题,举个例子,伤寒论条文十八这样写的:“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下可与之。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刚开始感冒,病还在表的时候,也就是在“太阳”的时候,要解表用汗法,有表证你如果用攻里攻下的手法就是误治,太阳病解法是发汗,下之后,就是医师误攻下,本来是桂枝汤证,如果误用了承气汤,在大下时候,血会往下集中,也就是血往下的力量会很强,往下的力量很强,它回头的力量也会很强,流回心脏的力量也会很强,一流回心脏,气就往上冲,下去很快,回来也很快,就代表心脏的力量很强,肠胃很强,体力很强,再用桂枝汤,没关系,此误下未伤也。第二,如果不上冲,被下而气不上冲,此误下成伤也,这时候就不可以用桂枝汤了。 由此可见,伤寒论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而且病理分析逻辑严谨。
上述条文中关于下之后,气是上冲还是不上冲这种判断显然就是对身体变化的一种观察,用以定夺身体需要什么!而一个合格的医生显然要具备这种观察能力和素养,而不是为了治感冒而开方。
这所以认为身体说了算这种观点,还因为现实中笔者感受过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烦恼。如伤寒感冒了,自己到药店抓了点清热感冒药吃,结果感冒没吃好,还引起了其他不适症。相信现实中捡芝麻掉西瓜的事让不少人甚是苦恼和后悔。
细读伤寒论,方感中医真正医理的精深,细微和深髓。感谢医圣张仲景为后世留下伤寒论这一瑰宝,让我们更加容易地体味生命活动的奥秘,用以判断身体需要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