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外一篇)

作者: 漫胡缨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07:44 被阅读34次
    一线城市(外一篇)

    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到过去了,马上大家又要陆陆续续到返回北上深等一线城市了。

    在老家到这些天感慨颇多:

    一线城市有三样宝:创业、投资、路演,靠能力翻身的人大有人在。

    三四城市也有三样宝:医生,教师,公务员,这就是这个城市最体面的职业。

    一线城市更加开放,机会很多,有能力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互相制衡,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规则;二三线城市更加封闭,都是拼爹和潜规则,更讲究人情世故。

    一个地方规则越不透明,“潜规则”生存空间就越大。所以那些广大县城和农村基本就是地头蛇的天下了:关系比能力重要、算计大于努力;攀比高于生活;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安逸的生活,一线城市的人累在节奏,三四线城市的人累在做人。

    或许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你拼命的去创造价值,要么你安静的等待老去。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只有努力的人,才有资格享有公平。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抱负。

    这就是一线城市给人的感觉。它让你不必去理会三线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为她们并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业,有爱情,多姿多彩地生活着,还抱怨时间不够用,还有太多精彩没来得及去体验的大有人在。她们骄傲地活在商业社会以及她们想要的爱情里,和世俗想象的大龄剩女的惨淡现状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住在一个大城市。它给你多样化的价值观,它告诉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作者 l 粥左罗  (本文不代表领袖日刊立场)

    来源 l 粥左罗

    转载请联系授权

    来北京混,是我人生前 28 年做过的最正确的决策之一。虽然,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自卑。

    年轻时选择的城市会影响自己一生,20 岁到 28 岁这八年,我在北京重塑了自己,也必将影响我后面的人生。

    每次看到逃离北上广的话题,我都想说:留下来吧,不管现在有多苦,多年后你会感谢自己那个选择。

    我也建议,那些还没来但渴望来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试试吧。成本只是一张高铁票。如果不行,你再回去,又能损失什么。当然,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人生再失败也没什么奇怪的。

    一线城市到底有什么好?

    我总结出 4 点,第一点你比较熟悉,后面 3 点可能会给你更多启发。

    01

    见识决定命运

    格局决定选择

    四月份我公众号用户破 10 万时,请前老板吃了顿饭。饭桌上他给我一个建议:等你的公众号 30 万用户时,出国走一走,回来能做得更好。

    我很喜欢这个建议。你可能觉得,这两件事有毛关系。但我明白,一个开过眼和没开过眼的人,做事的格局自然是天壤之别。

    大一寒假,我去青岛打工赚零花钱,和同学一起,在云霄路做巡街保安,一天赚 80 元,如果愿意晚上加会班,120 元一天。

    云霄路上车很多,豪车也很多。

    和同学一起在街上站岗时,

    我俩经常互相一个问题:

    你说这街上的车都多成灾了,

    为什么还没有一辆属于我们?

    这个问题后一般紧跟着另一个意淫的问题:

    来,选一辆,你想要哪个?

    19 岁之前,我从不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因为我见都没见过,19 岁之前我没去过城市,从小生活在农村,读高中也是在农村小镇上。

    人不会渴望在他的世界里不存在的东西。

    对我来说,这就是见识决定命运的最好解释。

    五月份见投资人,我讲起自己大学做保安、摆地摊的赚钱经历,他问:为什么会做这些?那时候你有其它更好的赚钱机会啊。

    我回答:是啊,好的赚钱机会从来都很多,只是那时候我没见识,很多好机会你摆在我眼前我也看不见。

    关于见识的重要性,有一个段子:

    两个农民坐在一起聊天,

    一个农民吹牛:我见过皇帝的金銮殿?

    另一个农民问:皇帝金銮殿长啥样啊?

    第一农民回答:金銮殿那厉害了,

    左边一个油条铺子,右边一个烧饼铺子,

    皇帝想下来吃那个就吃哪个,

    吃完都不给钱的。

    一个农民,

    他能想象到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就这样。

    一个捡粪的坐路边上听见了,

    说:TMD,我要是当了皇帝,

    这捡粪的叉子得是金的,

    而且路两边的粪都得归我一个人捡。

    打倒四人帮后民间也有这样的笑话。

    说江青这个老婆娘,真不是东西,

    床头放一个红糖罐子,床尾放个白糖罐子,

    夜里起来都吃,真是太腐败了。

    那时候穷人觉得,

    能这样吃糖,就是皇帝娘娘的生活啊。

    这就是没见识对一个人的阻碍。

    有个知乎网友说:

    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的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东西,所以你会更加笃定,更加心无旁骛的努力。

    你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选择。

    02

    群体的智商

    比个体的智商更重要

    一线城市里聚集了更多的聪明人,而群体的智商,比个体的智商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你要留在一线城市。

    这点怎么解释呢?有个著名的分钱实验:

    实验时,把受试者分成两人一组玩游戏。

    一组的两人分别用 A 和 B 代称。

    游戏规则如下:

    实验人员先给 A 五块钱,B 没有钱。

    然后 A 要把钱分给 B 一部分,

    分多少都可以,

    不论 A 给 B 多少钱,

    实验人员都会把钱数乘以 3 给 B

    比如 A 给 B 两块,B 就会拿到 6 块钱。

    B 拿到钱后,

    可以选择回报一部分钱给 A,

    但一点都不给也没关系。

    这个游戏其实就是在模拟真实世界中的投资:我借给你一笔钱,你把这笔钱发展壮大后,再回报给我。但是这个投资能不能做成,完全取决于双方的合作意愿。如果 A 不信任 B,或 B 不回报 A,投资就无法很好的进行。

    研究证明,智商越高的人,越愿意合作 —— 高智商的 A 愿意给 B 更多的钱,高智商的 B 也更愿意把更多的钱回报给 A,这就叫“ 双赢 ”。

    这其实是一种博弈游戏。如果双方意识到将来还要打交道,就不至于做拿了钱就跑的一锤子买卖。而聪明人对这种重复博弈的游戏尤其敏感!研究证明,在多次博弈的游戏里,如果 A、B 双方如果都是高智商,他们双赢合作的可能性会比低智商的小组高 5 倍。

    聪明人选择合作,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更善良 —— 他们只不过更理性,知道长期赢得更多。

    任何人在这个社会上都不是孤立存在,人和人在社会上的一切合作,都可以看作是一次次博弈,聪明人和聪明人的博弈,通常是双赢,而且是长期的双赢。

    如果一个大群体中,更聪明的人占比更高,这个群体每天就是无数双赢多赢的叠加,创造价值的效率是惊人的。

    如果你很聪明,做事水平又很高,但你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小公司工作,那你就很不幸了,跟你合作的老板、同事、合作伙伴会折磨死你。

    这种地方的合作水平通常是很差的,每一次博弈中,大家想得更多的不是双赢,而是单赢。

    你和老板的关系也是博弈啊,小地方的老板更倾向于让你付出更多的同时给你支付更少的薪水。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像乔布斯、扎克伯格这类顶级的聪明人,都会给人才开高价,让他们留下来,聪明人都喜欢和聪明人合作,这个公司就会吸引更多的聪明人加入,而一旦你和一级人才打过很多交道,你就知道那多顺畅多爽,最后这就变成一个正向循环,一个公司里大多都是聪明的人才。

    而另一些老板,在和人才博弈中总是有侥幸心理,希望自己多赢一点。结果就是优秀员工流失,优秀员工不断流失的结果,平庸的人占大多数,这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即便你招到一个优秀人才,他还是会很快离开,因为和他配合的人都很平庸,合作的流畅度之差会让他崩溃。

    再举个更好理解的例子:

    如果你是个老板,要生产一个产品,你的员工有高手,也有一般的,你应该怎么给他们组队?

    比如造一个手机,假设有两步,两人一组配合。假设高手的成功率是100%,一般员工的成功率是50%,现在你有4个员工,2个高手,2个一般的。你怎么分组?

    答案是,2个高手一组,2个低手一组。这样,第一组的成品率是100%,第二组是25%,总成品率是 62.5%。如果你让一个高手带一个一般的,你的总成品率是50%。

    但是,这是理想的分配情况。

    现实是,在一线城市,更聪明的人总是更多,聪明的密度足够高时,聪明人搭配聪明人的概率会很高。三四线城市,你太优秀也没用,你的同事会拉低你们的成品率。

    你在这个社会上不是单打独斗的,尽量把自己放在一个更聪明的环境吧。

    03

    越复杂的环境

    越能发挥你的才华

    美国顶级名校范德堡大学找一群学生做了两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简单的做买卖,一人卖东西,一人买东西。

    第二个游戏是假设一个人是开发商,开发了一片商业区,另一人作为一个商家想要入驻商业区,在其中开店。两人要共同商定店铺出租的合同。合同有很多细节,比如营业时间多长、如何进行装修等等。

    这两个游戏都属于博弈,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游戏是简单的零和博弈。卖东西的人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买东西的人则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双方讨价还价。特点是,一方赢得越多,另一方就输得越多。

    第二个游戏则属于复杂博弈。复杂博弈的特点是,双方协商得越好,双赢的程度就越大。

    研究者真正想知道的是这些学生的智商水平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有什么关系。结果发现,在第一个游戏中,学生讨价还价的能力和智商高低完全没关系。

    而在第二个游戏中,智商越高的人制定的合同水平也越高 —— 特别是如果两个人都是聪明人,他们商量出来的合同就有更明显的双赢特征。

    研究证明,在简单博弈中,你再聪明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聪明人真正的领域是在复杂的事务上。

    更关键的是,把聪明人和聪明人放在一起,他们处理复杂事物的水平会非常之高。

    你很聪明、水平很高,这还不够,如果不把你放在一个复杂环境中,你的聪明毫无优势。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恰巧做过很多属于简单零和博弈的工作。2014 年 10 月到次年 7 月,我在西单大悦城做过近 10 个月的服装店员工作,就是每天 12 个小时站在店里卖衣服、鞋子。

    这家店一共 8 个销售员,只有我是本科学历,大部分是高中学历。我本以为我很聪明、学历又高,可以形成降维打击,业绩会甩他们几条街。但结果你们猜到了,我被虐的很惨,我再多的聪明都没有用武之地。最后,我想拼命拿一次销冠,然后辞职,结果死活拿不到。

    后来我做了新媒体小编,再后来做管理,后来做课程,然后做内容创业。这个过程中,工作越来越复杂,我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我的能力和优势才被释放甚至放大。若是做相对简单的工作,我的竞争力未必强,很可能被别人干掉。

    一线城市肯定是比小城市更复杂,各种复杂。一群聪明的人,在一个复杂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这才是最美妙的事。

    而且在一线城市,天然的高度竞争,会让你不得不向上生长;而在小地方,竞争程度天然就小,让你不自觉地就跟大家一起混吃等死,反正大家都这样,你也没什么愧疚。你在一群懒人中勤奋,你就是个异类,甚至你太努力都会被笑话。

    有人会说,这样竞争是不是太残酷了?

    但我就喜欢这点。竞争残酷,说明这里真实,不靠人情。中国,越是小地方,越是人情社会。一线城市,可以不靠关系,不靠干爹,你只需要付出真实的努力,换取等价的回报。

    做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 8 年北漂,我就有这样的感受:

    小地方,有关系的人可以不用努力,就夺走你拼命努力才得到的东西。而在一线城市,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可以通过努力,争夺本不属于我的优质资源。你想赢,你就有机会赢。

    04

    如果你竟然是一头怪物

    一线城市允许你做自己

    如果你在一个小地方。

    三十岁不结婚,你就是怪物。

    结了婚不生孩子,你就是怪物。

    女喜欢女,男喜欢男,你就是怪物。

    好好的事业单位不干,你就是怪物。

    你大学毕业后不考研,你也是怪物。

    你夏天穿个超短裙,你个不要脸怪物。

    你花俩月工资纹个花臂,真他妈怪物。

    你有钱竟然不买房,你是个傻逼怪物。

    说实话,小地方怪物真不多,为什么?

    因为小地方不允许怪物存在啊,

    你若是个怪物,你就完蛋了,

    人人都要挽救你,教育你,随时随地,

    为了你好,他们要你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

    一个人教育你还好,

    说不定你还能对抗一下,过过招儿,

    但10个人100个人都要教育你时,

    孤立无援的你,会彻底崩掉,

    每次被教育后你可能都要经历一个

    漫长得像一生一世的难眠之夜。

    嘿,如果你是怪物,来大城市吧。

    这里的人都很忙,没时间拯救你,

    你唯一需要对抗的就是你自己。

    别让任何人,糟蹋了你的人生,

    你的人生,要毁也要毁在自己手里!

    夜读《南渡北归》,如乘坐一辆老旧但真实的时光穿梭列车,摇晃着前往那只有黑与白交替的时代,期间一个个灵秀的面庞,熟悉的名字,纷纷从我身边穿梭而过,给我讲述着他们的傲慢与狗苟。

    01

    曾家的命运:是宿命还是因果

    曾家是指曾国藩及其兄弟和他们的后裔。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曾文正公家书》不知影响了多少国人。

    毛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这个家族,一辈子最讲究持家报国,思想多延及子孙后代。

    49年后,曾氏家族两个熠熠闪光的人物曾昭抡与曾昭燏兄妹俩留在了大陆。

    曾昭燏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1947年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代理主任。

    昭燏留下了,本来是认为如日中天的考古事业还是在这里,是想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

    哪曾想到,因其显赫的家世,昭燏生活和事业屡屡受到牵连。

    1951年,大举清理阶级队伍时,按上级组织部门要求,昭燏仿李秀成兵败被俘所写的《李秀成供词》,写数万字供状式《自传》。

    左起:吴金鼎、王介忱、高去寻、冯汉骥、曾昭燏、李济、夏鼐、陈明达

    不过,我实在想不通,她究竟为何如此做法。

    这是被逼而降还是心悦诚服?

    一个知识分子,大家之后,如此行事,我很难理解。

    1957年反右,曾昭燏又屡屡被要求对自己的思想与经历进行深挖汇报。

    这时已不断有人对她的家庭出身,对她的曾祖爷爷辈平定太平天国,对她与傅斯年的关系开始夹枪夹棒的抨击。

    62年,四清和五反运动开始,“反革命历史家庭”这个定性让曾昭燏始终感觉利剑在喉,战战兢兢。

    至64年12月,国内气候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屡遭点名批判的曾昭燏经不住这巨大的压力,于南京灵谷塔跳塔身亡。

    我相信,曾昭燏死前已心如草灰,心境颇似曾国藩晚年“心力交萃,但求速死”。

    其跳楼前逗留沉思,想必各种想法交替出现,生死矛盾斗争不休。

    但其信仰已死,生无可恋。往细处推测,先是其信仰彻底破灭,其理想早已如美丽的肥皂泡般在心中破灭,其前途命运也已是黑暗一片。

    继而其少年时期所受的基督教对其的影响也完全失去,在这个社会,她看得到自己的忏悔,却看不到社会的爱,宽恕和信义。

    对基督信仰的失去,使其自杀的想法没有了牵绊。

    最终,我觉得对其死影响至深的还有佛、俗二道。在佛,她希望此一死,能够轮回。

    如有此轮回,她决不会再选择留在当时这种环境的大陆。选择在灵谷塔自杀即为其想法的隐证。

    在俗,即因其家教,如果这也算一种信仰的话。

    她认为,再活下去,决不可能为家族增加任何光彩,而徒增家族之侮辱。故其决然一跳,决然赴死。

    这是1949年后,曾家留在大陆的后人第一位自杀者。

    02

    曾昭抡,曾昭燏的二哥,著名化学家,是中国最早参与原子弹研究的少数几个人之一。49年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

    曾昭抡的夫人俞大絪,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其哥哥俞大维,曾任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

    1966年8月,俞大絪被红卫兵剥除上衣,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时年60岁。

    50年代,她曾经受命向台湾喊话,对她哥哥做统战工作。当时还在北大燕东园的草坪上照了她家人的照片,要送到台湾去。

    没有想到,此后她自己却在此处受到野蛮攻击凌辱又服毒自杀在这里。

    这是俞家第一位自杀者。

    曾昭抡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然后被分配到武汉大学进行改造。

    66年8月,当他的妻子因被斗而自杀时,他不住在北京。曾昭抡请假回家料理妻子后事,但未被批准。

    曾昭抡以头拱地,面北而泣,直至泪尽泣血,昏死过去。67年12月,曾昭抡在精神苦痛,病魔摧残和残酷批斗下死去,时年68岁。

    曾昭抡死后无人收敛,任其在床上慢慢变质。幸有一侄子来探望叔父,才将其拉到火葬场火化,而后将其骨灰撒入长江,随水漂去。

    1969年,曾昭燏的二妹,林巧稚的高徒,曾任北京第三医院院长兼北京市卫生学校校长的曾昭懿,因家庭出身被红卫兵批斗,后被关押在宿舍反思。

    因门被从外面锁死,造反派又忙于批斗别的牛鬼蛇神,曾昭懿被活活饿死于宿舍中。

    至此,曾、俞两家,一斗死,一饿死,两自杀,曾家当时最闪亮的两颗星星接连坠落,惨极,痛极!

    我不明白的是,1948年曾昭抡与俞大絪自美国回国途中,转至香港时,曾给其在美国的弟子王瑞駪发函,让其留美勿回。

    为何他们自己就拒绝了俞大维在台湾给他留的职位,而坚决回到大陆呢?这是命运吗?是曾家的命运吗?

    03

    傅斯年与穆旦:

    无名的野花在头上开满

    傅斯年是山东聊城人。

    五四运动时,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

    1920年去英国和德国留学,1926年归国后,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后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古史研究和文献整理方面贡献颇丰。

    他主持安阳的考古发掘将中国考古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殷商史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古代中国和中国文化研究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开一代风气之先。有人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

    抗战和内战期间把孔祥熙、宋子文从行政院长的职位上赶了下去即是其最有志气,最有血性的明证。

    傅斯年一生固守民族大义,极重文人气节。抗战胜利后,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

    北大复员时,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由此与其结下深怨。

    胡适称他为“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1949年1月,傅先生赴台,出任台湾大学校长。台大的前身为台北帝国大学,是日本在中日甲午海战后于1928年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当时的台大,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学术水平上,以及学校的思想风气上,都是不入流的学校。

    学生大都是富家子弟,平民的孩子难有入学就读的机会。

    傅斯年坐上台大交椅后,再度聊发少年狂,决意要“替台大脱胎换骨”。

    他把北大的学术自由精神带到了台湾,把有教无类,公平教育的理念带到了台湾,台湾大学自此有了自己的风骨。

    1950年12月,傅斯年因病在台北去世。蒋介石亲书“国失师表”挽章,并亲临致祭。

    台湾大学为纪念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功绩,专门在校园建造陵墓并命名“傅园”,园中有一座纪念钟,名为“傅钟”,是台大精神的象征。

    傅乐焕,傅斯年的侄子,1947年,赴英国留学。

    1951年学成,坚拒傅斯年的让其赴台湾大学或史语所工作的安排,返回他想象中幸福的大陆。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

    1966年5月,文 ge初起之时,傅乐焕受叔父的牵连,被作为“安插在大陆的特务”遭到连续的批斗、关押和残酷的折磨。

    傅乐焕身心痛苦至极,哀伤至极,在走投无路,生不如死的凄惨境况中,他最终选择以死明志,以死抗争,以死证明自己"士可杀,不可辱"的传统士大夫的气节与骨气。23日在北京陶然亭投湖自尽。

    同年8月,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老舍,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八月骄阳》专门写老舍投湖之死,一腔愤懑深藏在凄清和冷寂中。

    随后,傅家在聊城的祖坟,大清开国状元傅以渐作为“地主阶级的头子”与“台湾特务、反革命分子傅斯年的祖师爷”,其墓被红卫兵用烈性炸药炸开,劈棺扬尸。

    母亲在重庆的坟墓也被炸开,惨遭毁坏。

    傅家留在大陆的亲属,上至祖辈,下至子侄辈,境遇无不凄惨。

    从傅家的结局看,傅斯年的早逝,未尝不是上天对他的另一种厚爱。

    否则,以他的性格,这样的人间惨剧让他所闻,他必会在台湾面北而叩,泣血而亡。

    果如是,则天下士子学人该当如何面对!

    傅斯年,这样一位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长期以来却没什么名气,这是一个民族之悲。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我们不应以政治歧见来评判像傅斯年这样的历史人物。

    傅先生一代大师,却难为师表。很多人对他知之甚少,究其因,实乃信息被阻滞之由。

    我观傅先生一生,大才,大用,大胸怀,大眼界,一生挚爱我中华民族。

    这样一个人,其生也名,其死也荣,不该如此待他。

    04

    穆旦,中国最好的诗人、翻译家。著名学者、作家王小波读他的译作,每每如朝圣般虔诚。

    穆旦原名查良铮,出身浙江海宁查氏家族。

    查家为江南名门望族,家道中兴几百年不衰。

    清康熙帝南巡时曾赐联“唐宋以来巨族,

    江南有数人家”以示褒奖。

    穆旦与名满天下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叔伯兄弟。

    只是后来,一个自美国回到大陆,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却下场凄惨;一个自大陆迁香港,成为名满天下的金大侠,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现在)还活跃在陆港两地。

    穆旦也许是上帝派下来到人间的传道者。

    他有一个充满传奇的前半生,然后接下来是一个凄惨悲凉的后半生。他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殉道者的真诚。

    1935年,穆旦考入清华。1937年抗战爆发,穆旦由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向昆明转移。

    这次大迁徙,穆旦跟随闻一多、曾昭抡等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步行团”,徒步3000里,到达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路上,穆旦带一本小型英汉词典,边行军,边背单词。

    背一篇,撕一页,至昆明,一本词典所剩无几。

    这一路行走,为其今后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硬朗的基础。

    冥冥之中,也为他在几年后能活着走出野人山做了一定的经验和体能上的准备。

    1940年,穆旦自外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2年2月,24岁的穆旦遇到了人生一个重大转折,他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中国入缅远征军,在杜聿明的第5军司令部,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与日军作战。

    同年5月至9月,亲历滇缅大撤退,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于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穿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堆堆白骨侥幸逃出野人山。

    对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穆旦极少向人提及。

    只向自己的老师吴宓和几位好友偶尔述过。

    吴宓日记中有“铮述从军的见闻经历之详情,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之语。

    生命的无奈,时光的无情,自然的残酷,意象之恐怖,心志之恍惚,全是血泪凝结,震人心魄。

    相比屈子江边行吟,悲叹时运之不济,穆旦的诗更让我从灵魂深处对命运敬畏,对生命珍重。

    现在我知道,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书写有那么两种人:

    一种是知道但不承认;另一种是真不知道,其原因或者是不读书,或者是瞎读书而致满脑子浆糊。这两种人都不能原谅,因为掩藏真相是罪恶,而不去了解真相则是愚昧。

    1949年,穆旦赴芝加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

    1952年,穆旦与夫人周与良先后收到了台湾大学和印度德里大学的聘请书,但夫妇二人还是决定回归大陆,去完成他们对祖国的贡献。

    1953年5月,二人分别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和生物系副教授。他们凄惨悲凉的后半生从此开始了。

    穆旦被批判的罪名起初由国民党远征军“伪军官”和“蒋匪帮的英文翻译”晋升为“双重反革命分子”,继而又被晋升为“美国特务”。

    1958年底,反右时期,穆旦受了“阳谋”的暗算,被“引蛇出洞”,结果被天津中级人民法院以“历史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处以三年劳动改造。

    1962年,被解除管制,每天打扫厕所和澡堂,结果,其传奇般的生命再度迸发。白天从事完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无休止的思想汇报后,晚上回家就开始偷偷翻译英国诗人拜伦的长篇诗歌《唐.璜》。

    1965年底,译完初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文革已开始横扫中国大地。期间,穆旦夫妇被几关几放,屡遭批斗。

    1977年,穆旦心脏病发作而含冤去世,时年59岁。

    穆旦是上帝的传道者,一生都在向人们传播着善良、爱心和梦想。诗人死去,梦想黯淡。

    友爱和善良被狂风席卷,这块大地充斥着罪恶和谎言。

    政治运动,写满了多少知识分子阴阳两隔的悲欢。

    曾经留下的,梦想被击得粉碎。故有陶孟和“梦想是人类最危险的东西”的呐喊。

    曾经离去的,眼望故土,无能为力,满怀心酸。

    这样的结局,是上帝对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诅咒吗?

    这部书里,众多的大知识分子次第登场。我想,对于他们,我们后来者首先要客观和包容,体谅和理解。特别是留下来的大批教授学者,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忱值得我们永远钦佩。但是,命运只给他们留下四条路:早逝,如林徽因;自杀,不想举名了;整死,不用举名了;驯服,如冯友兰等人。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多一些同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线城市(外一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eo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