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女儿7岁,她8个月不到1岁时,我辞职做了全职妈妈。看了很多书,小的时候看郑玉巧、崔玉涛,大些了读“正面管教”、“捕捉孩子敏感期”、“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孩子,挑战”等等,关注了很多育儿专家、意见领袖,有时会突然觉得自个也是半个育儿专家了。在人才济济的帝都,妈妈们都是育儿的女战士和女超人,“质”、“量”兼顾,时间上全力以赴,精力上效率奇高。从给孩子找来各种书籍、益智玩具的家中陪伴,到出门参加各种博物馆、组织活动,从给孩子选择各种课外班,到带孩子出国开阔视野、游学插班,在这个过程里,妈妈们拿出了自己上学时都没有如此刻苦的学习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自己修炼成了半个“育儿专家”。从此面对各种和自己孩子接触的学校、机构,带着“专家”的眼镜去审视,满意就去上,不满意就索性自己在家里教,除了当妈妈,还要当老师。
2.
我曾经是上面妈妈中的一位,做妈妈,也做老师。这个过程,有成功的案例,比如陪伴女儿游泳,教她游泳,让她喜欢上了游泳,也有不成功的案例,比如陪伴和带领女儿的英文学习、带领女儿的拼音学习,以及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过渡。这里说的不成功,不是说女儿没有学会,而是我常常想的,如果换做一位会引导的的老师,或许她会对某一学科会更感兴趣。
3.
女儿三、四岁时经常跟我去东南亚,因此喜欢上了“游泳”,她那时还不会游,于是回国后的暑假我就在家附近的游泳馆办了张游泳卡,每周3次带她过去带着臂圈水里泡着。泡了一段时间问她要不要摘掉一只臂圈,之后又鼓励她摘掉另外一只,教了她憋气,然后她就水里开始扑腾,能游一小段了。她在游一小段的这个阶段呆了很久,每次去泳池也都是游一会儿玩一会儿,我有时会鼓励她和她玩游泳比赛的游戏,她兴趣不大,我也没有强迫,所以在她小学进游泳队之前,她对游泳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其实游不了太长,姿势也不是很标准。
之所以把这段经历当作一个成功案例,是因为她自学习游泳以来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此兴趣的驱动下自己还学会了另外两种泳姿,而且,很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俩亲子关系很好,没有争吵和焦躁。
4.
英文学习的过程恰恰相反。我是英文专业出身,在有孩子之前也经常出国,背景的骄傲点在这。女儿不到4岁时我认识了一位很牛的自己带孩子英文学习的妈妈,还为此花了几百块钱去听她带孩子英文学习的路径,回来之后就下决心自己带女儿英文启蒙。
这条路走的很荆棘,一度女儿痛苦,我也痛苦,痛苦到有次一下停了半年,现在想想痛苦的原因,其实是:
我根本缺乏教授的能力,不能把孩子接触的新领域变得很有趣,以导致孩子没有兴趣;
还有学习到的别人成功路径只是路径的内容,没有教授的技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大,订立的学习目标太高;
而且别人家的孩子的成功案例是别人家的,不适合我家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强迫”,势必双方剑拔弩张、战火不断,我的训斥、孩子的哭闹到沉默不语,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亲子关系,孩子对英文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好在后期我意识到了这点,及时把我俩关系的修复放在了首位;同时顺着她的兴趣走,比如多看、听些英文动画片,才挽留住了她的部分兴趣。
她的拼音学习过程也如是。
5.
人类的语言多种多样,但是,人们对“妈妈”这个词的发音很多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或者,对于“妈妈”这个词语,她的意思就是“爱”。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如果我们能够对对方表现出无条件积极接纳,那么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得到疗愈和成长,健康发展。那么,妈妈对于自己的孩子,应该是无条件接纳的第一人。
老师是有教学目标的,妈妈做老师,抛开教学技巧不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又怎样和父母角色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撇开关系?很难。
在做女儿老师的经历里,我,不能做到无条件接纳,这破坏了我对女儿的“爱”,破坏了我们的亲子关系,感受不到妈妈爱的孩子,没有了家庭爱的滋养,长大要费多大的力气去学会爱自己、爱别人,去拥有幸福的能力?
在这种家庭氛围里,孩子又如何能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维持下去,基本不可能。
6.
所以,术业有专攻。妈妈请放权,找一位能够启蒙孩子的优秀老师做你孩子的老师吧。
请好好的爱孩子,无论她是不是你期望中的那个孩子;欣赏你的孩子,陪伴她,而不是教授她;鼓励她,而不是挑剔她;爱她,而不是训斥她;陪伴她找到她自己的兴趣,毕竟学习是她自己的事;陪伴她找到她的内驱力,在内驱力的带动下走向自己喜欢的路;好好做自己,爱自己,爱生活,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孩子。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你是一位妈妈,也可以是自己孩子的老师,只要你可以:
1、无条件接纳自己孩子学习过程的“错”;
2、拥有教授的技巧;
3、能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3、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