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羡慕大学老师。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大学老师收入不错,虽然谈不上大富,但买个房、弄个车,都是小case;平日里只需上课,不用承受升学率的压力;每年有两个带薪长假,每个假期至少30天;面对的都是大学生,智力高、也有生活自理能力,不用多操心。
这简直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职业典范啊!
然而现实却一百二十万分的骨感!
大学老师的课确实不多,但对每个老师的科研要求却很多。
学校将老师们分成等级,每年象考核农民工分一样考评大家。比如国家或省部奖励多少工分,国家级项目多少工分,SCI文章多少工分,授权专利多少工分,项目经费多少工分,指导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教学多少工分等等。
每一项都规定了明确细致的计算方法。一年下来,是否超过基本分?是否每一项都达标?做到了,考核通过;做不到,扣钱。
最发指的是,这些指标还总在递增。今年你拼命达到了。一晃一个考核周期(三年)过去,你突然发现,新指标中连低一级的都很难达到。
于是大学老师的压力与日俱增。
新进教师各个身材苗条、满脸胶原蛋白,饱含着一腔努力奔跑的热情,黑黝黝的头发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几年过去,肚子大了、皱纹多了、发际线后移、脸上写满了压力以及压力下的木讷。大家最爱调侃的是各自的身材,戏称“胖是对工作最起码的尊重”!
“加班”这个词在我们的字典里是没有的,因为天天都在加班,甚至三十、初一都在工作。当加班成为一种常态,这个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很多教师都有春节期间拼命撰写国基的经历,头发掉了一笸箩,最终也没申请到。感慨两下命运不济,骂两句niang,来年接着扯头发、写本子。
背上扛着奖励、项目、文章、专利、经费等等n座大山,也还要努力奔跑,因为不跑就会达不到要求,会被后来者超越,最终被学校淘汰。
面对这样的压力,在我们心中就只有一个字:“扛”!扛过去,便山花烂漫、海阔天空、一派“北国风光”!
当然,压力越来越大也有好处,起码我和同事们的心态就越来越好,越来越不把压力当回事儿。
你压我一下?我扛!
再压?接着扛!
还来?ok!有点做不到了,没事,反正还有更做不到的。
自我安慰之后,接着努力干活。所谓“他强由他强,明月照大江”。
大家的太极心态被培养到极致,成果也随着压力越出越多。
早上,几个考研的本科生来说压力大,这几天都没睡好,一直郁闷。
我微笑着安慰他们几句,望着他们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庞,我忍住了几乎脱口而出的那句话:
“孩子们,你们还没真正尝到压力的滋味呢!”
嘿嘿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