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笔记论说第十八
“论”与“说”都是阐明某种道理或主张,但略有不同:圣贤阐明永恒道理的著作叫做“经”,解释经典、说明道理的著作叫做“论”。“论”是论理,重在用严密的理论来判辨是非,大多是论证抽象的道理;“说”是使人悦服,除了古代常用口头上的陈说外,多是针对紧迫的现实问题,用具体的利害关系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服对方。后世总称论说文,基本上是这两种文体共同特点的发展。
“论”不能违背圣人的意思。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追记下来,虽然谦逊地不称为“经”,也叫做《论语》。这是以“论”为名的各种著作的开始。
“论”的支流多种多样。“议”、“说”、“传”、“注”、“赞”、“评”、“序”、“引”总的来说都是论述道理。所谓“论”,是对各种说法加以综合研究,从而深入地探讨某一道理。庄周的《齐物论》,《吕氏春秋》中有《开春论》、《慎行论》等六论,汉宣帝、汉章帝召集儒生讨论五经的异同等,这些都是根据圣人的意旨来贯通经书中的道理,是论文的正当文体。
之后的一些“论”有的善于借用史论,有的兼用名法;后来==再后来老庄玄学的风气盛行,傅嘏《才性论》、王粲《去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夏侯玄《本无论》、王弼《易略例》、何晏《道德论》等,也都是独出心裁,各有精采。此外,李康《运命论》,陆机《辨亡论》,再如宋岱、郭象等人的论文,王衍、裴頠等人的论文,突出的就是魏晋期间“崇有”、“贵无”之争。而至于张衡的《讥世论》,孔融的《孝廉论》,就不免调笑不严肃,而曹植的《辨道论》更加有失正道了。
谓“说”,就是喜悦;“说”字从“兑”,《周易》中的《兑卦》象征口舌,所以说话应该令人喜悦。说理文的关键,是必须使之有利于时政而又意义正当;既要有助于政务的完成,又要不妨害自己的荣显。。要把真心诚意的话献给主上,用敏锐的文思来完成说辞,这就是“说”的基本特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6e641cd8283e68f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b2b2a0954db6c70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e03bf90e94c3cde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