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人民广场风语阁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2-09-14 09:40 被阅读0次

    古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如在明星璀璨的大唐诗圈,人才济济,灿如星辰,纵是才华横溢,文采盖世,如果不被赏识,不被发掘,没有遇到伯乐,也是空有一身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们现在常说,真金不怕火炼,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古代,这话得反过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科举一直都是读书人走向仕途的最佳捷径,然古代科举考试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在唐代,对科举的形容中有一句话非常贴切,“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

    所以孟郊在46岁高中进士时,才会那般惊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算是幸运的了,他因有好友韩愈的极力荐举,得以少走了许多弯路。

    因为唐代科举制度非常严苛,竞争可谓异常惨烈,而对于下层读书人来说,这又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然晚唐时期,科举场上徇私舞弊的现象日益突出,如将相子弟,能轻易考中进士。

    而对于寒门考生就不那么友好了,因为没有伯乐举荐,根本没有高中的可能,仕途之路更是遥遥无期。

    很多人考了一辈子的科举,也许都中不了进士,就像罗隐,“十上不第”。

    其实,除了他,晚唐还有一位诗人也是屡试不第。

    这个诗人名为“高蟾”,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他的诗风奇险,意疏理寡,如“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后来的元好问和纳兰容若都曾引用。

    出身于河朔间贫寒家庭的高蟾,天资聪颖,满腹经纶,然而十年科考,屡屡落第。

    一次考完试后,他爬上了考院墙壁,挥笔写下一首诗,“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抒发了他内心的愤懑之情。

    虽然当时这首诗轰动一时,高蟾的那次考试依然是名落孙山。

    因为落地,写这样怨刺诗的不在少数,如胡曾的:“翰苑何时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孟郊也有一首《落第》的怨诗,云:“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然而,众人写,只是空招人忌恨,并不能改变科举的弊端。

    若要考中进士,除个人才华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权贵的推举,也就是说你得遇到伯乐。

    若要获得权贵的推荐,你的才华还需获得权贵的认可,于是凭诗赋干谒权门,是一条必由之径。

    杜甫诗中所云:“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钱起诗中所言:“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说的便是干谒之事。

    其实唐朝很多诗人都写过干谒诗,像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朱庆馀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李商隐早年也以诗才获知于宰相令狐楚,才华自然胜过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很多,然而令狐绹却能先中进士,可见进士是有捷径的。李商隐后来中进士,也是多亏令狐楚父子之力。

    高蟾倜傥不群,为人又讲究气节,依然不能免俗,他的这首《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便是一首晋谒之作。虽“颜色如花命如叶”,但也渴望有绽放的机会,希望得到大人物举荐和赏识。

    这首诗虽然是写落第,却不亢不卑,没有谄媚之词,虽有对时局的控诉,更有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高侍郎对高蟾的这首诗大为称赏,非常认可他才华,又怜悯他十年困于场屋的遭遇,真心想要帮助他。

    于是高侍郎向一干王公大臣极力举荐高蟾的出众才华,那些公卿看到高蟾的那首诗,也嘉许他守寒素之分,无躁竞之心,于是都愿意成就他。

    因之,第二年高蟾便顺利地考取了进士,平步青云,后来一直做到御史中丞的高位。

    如果高蟾不是勇敢地迈出了投谒这一步,恐怕那位属于他的伯乐,还会遥遥无期,而他这匹千里马则依旧籍籍无名。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唐代•高蟾

    赏析

    此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

    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倚着彩云栽培。 

    永崇:指长安永崇坊。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

    天上:指皇帝、朝廷。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

    和:带着,沾染着。倚云:靠着云。形容极高。

    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

    “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

    “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

    “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贴。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

    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

    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

    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

    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不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三四句的意思是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畔,从不抱怨东风不让她及时开放。

    芙蓉:荷花的别名。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

    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

    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

    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

    《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

    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

    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

    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rr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