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军迷,我很喜欢去年上映的国产电影《红海行动》,这部电影情节曲折,场面震撼,人物刻画出色。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8位特战队员在小镇上解救人质之战。
8人对战150名全副武装、作战经验丰富的恐怖分子,这仗怎么可能赢?然而结果是,我军以两人阵亡、两人受伤的代价拯救出几十名人质。我认为这场战斗的取胜之道,概括起来叫出奇制胜。孙子兵法说,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成语里的出奇制胜,是指出奇兵战胜敌人,常常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但实际上《孙子兵法》中的奇,应该念jī。曹操曾经注解说:“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他的意思是说,两军对阵,先出一部分部队对战,然后到关键的时候,投入预备队、机动部队,即奇兵来决胜,这才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出奇(jī)制胜。
由此可见,正兵奇兵是一个先出后出的概念。就如打牌时不要一下子把好牌都打完了,留一张在手上,关键时候打出去。正奇有先后,而先与后是相对而言、不断变化的,所以正奇之间会相互转化。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
奇正之间怎么相互转化呢?简单讲,就是已经投入战斗的,是正兵;没投入战斗的预备队,是奇兵。等到预备队投上去,就变为正兵了。正在打的部队撤下来,又变成奇兵。
在《红海行动》中,队长杨锐的安排是:石头与佟莉化妆成敌军,潜入人质营,救出重要人质邓梅,这是正兵;杨锐、徐宏、陆琛在广场附近机动掩护撤退,是奇兵,另外还有一支奇兵是两位狙击手顾顺、李懂前往制高点控制整个广场。
不把所有的兵力放在一起,这是“以正合,以奇胜”的关键之处,杨锐他们八人兵分三路,互为犄角,相互配合,这才能够与近20倍的敌人对战中生存下来。
佟莉等人顺利潜入人质营,救出邓梅,结果半路上被匪兵拦下,陷入激战,大部分敌军的注意力被他们吸引。此时杨锐三人应该出奇兵,集中火力,全力协助佟莉他们脱困,可惜队长杨锐为救记者被迫分兵,结果是陆琛加入石头佟莉小队成为正兵,大伙儿险些就在广场上一起光荣了。幸好徐宏抢到一辆坦克,从敌人背后发动突袭,暂缓了敌人的攻势并顺带就救出了队长和记者。
此时,回过味来的敌人也抢到两辆坦克,处于优势地位。佟莉、石头、陆琛那支救人质的正兵被围在小楼里苦战;杨锐、徐宏这支驾驶坦克的奇兵变成正兵,被敌人追杀;狙击手顾顺、李懂这路奇兵本来可以出其不意、大显神威的,岂料敌方的奇兵狙击手小鬼异常狡猾,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躲在暗处放冷枪将两人困了起来,他们也成了直面敌人的正兵。
如果杨锐的牌就只有这么多的话,可以预见,全体特战队员们今天将血染沙场,此时杨锐留下的通讯兵庄羽成了他们最后的底牌,目前的局势是三正一奇。
激烈的战场就是这么残酷,最后一支奇兵庄羽不幸暴露,在与敌人的短兵相接中,他最终牺牲。然而,顽强的他在牺牲前向上级发出了通信讯号,于是特战队员们最大的奇兵出现了,那就是远在海岸的054A导弹护卫舰以及察打一体的无人机。
无人机在杨锐最危险的时刻及时出现,干掉了敌人的坦克。另一个地方,顾顺与李懂,一正一奇,两人配合狙杀了狙击手小鬼。这时候的他们脱出了敌人的视野,成为一支奇兵。胜利的战机终于出现,两人潜到小楼后面,从包围佟莉小队的敌人后方发起突击,一下子消灭了残余敌人,取得最终胜利。
作为正兵的佟莉小队损失惨重,石头阵亡,陆琛断臂。不过我们看到敌人虽然兵多,战斗力也强,但是在面对特战队员的奇正之变时,显得很不适应,他们唯一的奇兵就是那个狙击手小鬼,当这个棋子被我方拔掉之后,他们失去了牵制我方的力量,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最后崩溃败退。
从此战中我们就看到了正奇之用,我方始终有正有奇,敌人则是有正无奇。可以预想一下,如果恐怖分子能有一支20人的预备队来作为奇兵,四处机动作战,我想不但杨锐的8人无法出奇制胜,恐怕就是28人、38人也难以取胜,或者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取胜。孙子兵法说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对于我方来说,如果兵力远逊于对方,且对方兵力分布有正有合的情况下,那么最重要的是执行"少则能逃之"的原则,兵少就应该赶紧逃走,保存实力为上。
对于这次战斗,个人认为理论上较好的策略是:利用通讯优势,联系舰队,通过我方强大的无人机,迅速取得战场的绝对控制权,然后以无人机为正兵,特战队员们分几路奇兵出击,一战而胜。
当然,战场风云变幻,生死压力巨大,要随机做出好的决策极其困难,并非我等闲人能够体察。总的来说,《红海行动》拯救小镇人质这一情节非常精彩,体现了孙子“以正合,以奇胜”的兵法理念,真实反映出特战队员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铁血刚毅、勇者无敌!正是有这样的勇士无私的付出,正是有日益强大的祖国的存在,我们才能够自豪地说:无论你在世界何处遇到危险,祖国都会带你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