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和《珠宝》是世界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经典著作,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主题解读时往往止于“资本主义社会爱慕虚荣的风气及恶俗的金钱关系”。孙秋备老师以慈悲之心观众生之态,抓住关键词——“败坏和成全;她和他”撬动文本,摒弃黑白思维,攫取作者灰色表达中的积极因子——“战胜困厄,成为自己的英雄”,在“抵达文本深处”的语用训练中为学生提供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秋备老师以歌词“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总有许多坑坑洼洼”导入新课,用单元导读“生活况味”四字明确告诉学生,即将开始的是主题性文本整合学习之旅。
“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青春语文腾飞的双翼。王君老师在《创新教学十一讲》中明确指出主体性文本虽侧重文学教学,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但也是包含“语言训练”的,只不过它的“语言训练”是隐性的、柔性的,具有隐蔽性、创造性等特点。如何打通多篇文本,整合具体的“语用价值”和抽象的“精神价值”,秋备老师在《<项链><珠宝>整合教学》中给出具体路径。
[if !supportLists]一、[endif]互文整合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文本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一个文学文本自身并不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而是与其他文本的关系,而其他文本反过来又是与另外文本的关系——文学研究就是对文本互涉性的研究。”
《项链》和《珠宝》属于同一个时代,同一个作者,同一个题材,同一种风格,同样写作技巧下和不同的主题表达,具有天然的互文性。秋备老师以极高的“文本敏感”抓住莫泊桑“无限地丰富多彩”的特质,引导学生探究两篇文本的相同与不同。
“寻章摘句的文本解读”的学习方式属于最低层次的语言学习,秋备老师以此为跳板,作为课堂起始阶段的铺垫,并不过多纠缠,以极精简的点评收束。
[if !supportLists]二、[endif]互文比较
王君老师说:“我们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还是一名教育者,而且我们是必须要直面这个时代特征的教育者”。现在的中学生出生就享受着时代发展的红利,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造梦”的权利,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如果教育者强制向学生禁欲,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显然有点不切实际。“珠宝”和“项链”就是马蒂尔德和郎丹夫人心中的美梦,梦想本身没有错,错的只是实现梦想的方式。秋备老师以中心句“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拎起两篇课文:“对这两个家庭来说,那条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和那条一万八千法郎的项链是成全了他们,还是败坏了他们?或者说是害了他们,还是救了他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扣“败坏”和“成全”二字深入文本内部,再次感悟莫泊桑鬼斧神工的小说技巧,体会作者对两篇女主人功(郎丹夫人是次要人物)不同的情感:珠宝“败坏”了郎丹夫人——“因为贪恋珠宝,贪慕虚荣,郎丹夫人一点点堕落,靠出卖色相换取珠宝和宽裕的生活”;项链“成全”了马蒂尔德——“她面对生活中的困厄,一下子成长了成熟了,她什么都可以不顾,什么都可以付出,什么都可以忍受,“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都不在乎,唯一不能丢掉的是做人的尊严,不能忍受的是朋友把自己“当成一个贼”,她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生活的重压下奋力生活”。
值得学习的是,在这里在这里,秋备老师还运用到“整合语言法”,整合包含《项链》中“她”的语句,直观呈现项链带给马蒂尔德生活的巨变。马蒂尔德十年前生活的安逸和精神的浅薄,与十年后生活的困厄和英雄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带来极大冲击。最后,秋备老师脑洞大开,用一个颇有张力的议题“如果玛蒂尔德用郎丹夫人的方法维持生活,她会怎样?”再次打通两篇文本,学生在活动中愉悦接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价值观。
三、指向生活
学习的最终指向是生活。文字来源于生活,课堂根植于生活,看到生活的课堂才是会具有生命力。就像王君老师所说:“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她本质上是一种借助语言文字探索生命幸福之道的语文追求”。《项链》和《珠宝》最丰富的主题资源就是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女孩视角,但秋备老师的优秀之处就在她永远能往前再走一步。她敏感的抓住青春期对爱情特有的憧憬与好奇,巧妙设置话题:“假如,路瓦栽和郎丹在咖啡馆相遇,聊起“真爱”这个话题。他们分别会怎么说?请你依据课文,分别为他们设计台词”。实录读至此,我忍不住拍案叫绝,学生如果上过这堂课,怎会不知好的爱情一定不仅有锦上添花,更有雪中送炭的相互支持与成全。
慈悲是最高级的智慧。秋备老师“敏锐的带着平日里对学生的精神困境的关注和思考直面文本,凭借教育者的直觉,发现文本中那些可以缓解学生精神的资源,去整合,去创造,上出地道学生灵魂的语文课,上出长在‘语文’土壤上的‘生命课’”。掩卷沉思,我不仅沉思,就算我们成年人,又何尝没有有一条心心念念的“项链”?可能是房子、车子、职位、财富自由的梦想,也可能只是简单纯粹的自由感,正是我们贪欲、执念和梦想才让我们热气腾腾的活下去。如果我们像丢了项链后的马蒂尔德那样脚踏实地、拆分目标、不抱怨、不彷徨、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的项链又怎会“败坏”我们呢?
:ѡ�Ve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