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法再精彩,那只是想法的价值。而你的价值呢?永远体现在行动之中。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这个现象:
第一:在一次行动之前,我们都会考虑各种行动中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详实周密的计划,好像所有的行动流程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但是,结果行动中遇到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这些会让我们失去控制感,会让我们焦虑。这时,我们大部分人不是停止行动,就是勉强的继续下去。
第二:我们经常听身边的人说:我想去环游世界,我会好好的工作学习,我想赚好多好多的钱······但是,那些对你说环游世界的人,他们研究过环游世界需要多少钱吗?大概多长时间?需要多少国家的签证?能不能签下来?该怎么做?同时那些想赚很多钱的人,他们真的在为自己的现状作出改变了吗?
其实这些问题他们都没有考虑过,或者说他们大多都没有为此行动过。他们只是向外界抛出自己的想法过后,就继续维持自己以前的老样子,没有实际的行动。
可是,这个社会想要你的行动,你却给了它很多的想法。难怪你一直碌碌无为,每天都在过着重复,无意义的生活。
所以,我们来看看及时有效的行动到底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我们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而做行动上的矮子。
如果处在一个信息不明确,理性思考能力根本就用不上,一片混乱的环境中,你会怎么办?站在原地等死?不会,行动者自然会找到线索。
著名商业观察者吴伯凡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里迷路了,他该怎么做呢?难道非找一张地图,找一个向导,或者坐在原处花大量时间思考一个精密详实的计划后才开始行动?肯定饿死,有经验的人会这么做——
用耳朵去仔细去辨别水声的方向,哪怕是再小的水流。
为啥?因为小水流会汇入大水流,大水流一定会汇入小溪流,溪流最后一定通向大河。只要顺着水流走,放心,一定会走冤枉路,因为水流是弯曲的,但是肯定不会走回头路,只要你体力够,粮食够,一定会走出来的。
但是现实中呢?很多人只会待在原地想策略,想各种逃生的方法,然后仔细斟酌,考虑哪一个更好,最后可能是永远的被困在原地,原因是他们只有想法,没有切实的行动。
其实这跟生活中的我们很像,很多人都对自己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设想与规划,有个十分美好的理想与愿望,可就是不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这样一来,即使构想出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胎死腹中,令人惋惜。
过去我们总以为,人类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大脑的理想,这是我们区别所有动物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用理性来统领行动,一件事只有想明白了再干,权衡完利弊再做选择。
有没有可能用行动来统领理性呢?先干了再说,然后用理性辅佐我们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人的外部环境有两大天条:
第一,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你在任何时候做理性判断的时候,信息都是不完善的。第二就是,好事和坏事都是说不清楚的,你在任何时候做的利弊判断,看到的图景很可能再往前行动一步就变了,好事变成坏事。
所以在有效行动者的眼里,他永远相信两件事:
第一,先干了再说,因为只有干了,我就会遇到更多的意外,就有机会把握这些意外。第二呢?只要我行动,就有机会洞察优势背后的代价,有机会把那些坏事变成好事。
我们想做任何事都要回到具体的行为,不要执迷于理论与概念。一旦有了想法就要去执行。
徐小平老师是现在中国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这当然能看准那些成功的企业有关。徐老师说:“发现一个创业团队有没有未来,关键看团队的二把手水平。因为一份商业计划书仅仅是一把手想法的镜子,而二把手是他行动能力的镜子。这说明什么?说明一把手能很好地把想法推销给别人,而且是一个优秀的人,他可以搭建一个有些的团队,这说明他从想法到行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要这一步走的漂亮,找来一个好的二把手,那后面的事就不用管了,肯定做的很好。”
我想要你的行动,你却给了我很多的想法徐老师的这番话是不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呢?
这就是说明,你的想法再精彩,那只是想法的价值而你的价值呢?永远体现在行动之中。
我们有了精彩的想法,这并不代表什么。夸张点说:每一天,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想法。我们都想过去环游世界;面对有前景的行业,我们也都想过去创业;但是能把想法落实处的只是少部分人,当然,成功的也只是这少部分人。
历史一再的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每一点进步都是那些想改变世界的人们付诸行动的结果。《门口的野蛮人》告诉我们,罗斯·约翰逊将近40岁时,这个即将成为里根时代的商业楷模的人物,还是籍籍无名。一个猎头公司成为了他生命的拐点,凭借这次机会,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标牌公司的总裁,接着鲸吞了纳贝斯克公司,从此青云直上。他的成功被定义为约翰逊主义:成功来自机会,行动无需计划。
正因为人生是随机多变的,不确定性会经常发生,唯有一边行动,一边完成大量的知识积累,大量的观察与反思,大量的接纳不同于己的观点,才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能在人生“不确定性”发生的时候,拥抱“意外”,及时调整,改变方法,寻找一条新的道路,然后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