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习育课堂深化讲座系列之②:习育课堂流程的微格解读——习读环节

习育课堂深化讲座系列之②:习育课堂流程的微格解读——习读环节

作者: 王红顺 | 来源:发表于2020-10-12 12:18 被阅读0次

    习育课堂深化讲座系列之②:习育课堂流程的微格解读——习读环节

    自主习读的流程:读一读(学案、课本)与画一画——想一想与背一背——认真做一做——不会标一标;独学的方法:不看资料习(裸习)——借助资料习(助习)——合上书记一记(记习)——(对学习效果测 一测(量习)。

    同伴习读流程:分享(说一说)——求教(问一问)——讨论(议一议)——不会标一标;方法:对议(共同商议)——对抗(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问——对查。

    实操微格解读

    1)实现高效学科阅读,需要开展静心、专注、模块扫描读训练,需要学科板块建模阅读,需要培养学生阅读速度。

    2)政史地文科教材阅读:用理科结构法思维去读文科。比如初中道德与法制每课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为什么:作用+意义+重要性或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怎么办: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怎么办另一个视角:出主义+建议+办法+启示。若明晰了文科教材编排框架,阅读质量、效率会大大提升。

    3)数理化理科教材阅读。

    读懂教材的编写结构。理科章节教材犹如一篇篇说明文,主要采用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作引用等说明方法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比如数学教材编排都是这样的:有a1、a2、a3一直到an的学习内容,课本多借助前三个a形成一个A,即通过例举以往生活经验当中的三个例子来概括总结出一个上位知识(规律)A,然后借助于这个A再去了解下一个新知识。学习一个概念定理即上位知识A之前,总是例举n个a的下位知识为基础。当学习者掌握了上位知识A后,还要练习逐步实现可以自己派生出an,这样才能算是完全掌握了A。

    采取总分总阅读图式。以目录为纲,借助阅读图式,和高效阅读技巧快速通览全书;利用思维导图,对书中知识进行细化整理;利用冥想,对知识进行三维立体成像,熟练记忆思维导图,并能对导图进行宣讲,确保阅读深度、广度和厚度。

    读懂课标对本单元知识点达标要求。比如对于举例子、做阐释、下定义的数学概念课本用常规字、名字是黑体字、全部是黑体字做区别。阅读时要明确举例子概念只要求知道是什么;做阐释概念要求不但知是什么,而且要明白为什么;下定义概念要求更高,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要能在新情景中会运用。

    把握阅读基本原则:重视语句中的思维逻辑主线,重视从繁冗的语言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阅读要求体会文章中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客观第把握语句中呈现出的现象和情景;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建模的过程。在阅读理解文章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构与自己知识库契合的接口模型。重视概念方面阅读、图形的阅读、数据方面的阅读的指导。

    熟悉通用阅读步骤:化、思、品、串、写

    化:习惯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符号语言(图式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互化。

    思:阅读内容编排的思路是什么?定理的得出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是否能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品: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品读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

    串: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将数学阅读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网络结构。

    写:借助纸笔演算推理完成省略的数学推理、简略的证明过程。及时将数学阅读中概括归纳出的观点,如数学思路、思考方法、知识结构框图等记录下来。

    4)例题阅读。采取三遍阅读法。第一遍要读题,把题目中的信息进行转化、把第一步转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已知求证不断联系,直到打通思路。把第二步求解的过程条理清晰、规范认真的整理到答卷上;第二遍总结步骤,梳理思路;第三遍启动元认知,怎么想的,是否有其他思路。

    5)小学语文阅读: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思考课后练习,在书上作好批注,提出问题。语文预习中三读:读完第一遍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问题;读完第二遍后要求学生先尝试解决第一次提出问题,并第二次提出问题;读完第三遍后要求学生先尝试解决第二次提出问题,并第三次提出问题。将自己最后不能解决问题整理出来,确定最有价值问题在小组交流。古诗创意朗读方法:平仄读:平声的字音低、拉长;仄声的字音重、高。二重唱读:就像合唱歌曲时二重唱形式。第一个(组)人正常朗读,第二(组)人错后第一组两个字(或一句)读。如“白日依山尽”,第二组在第一组读过“白日”两字后才开始从“白日”两字朗读。回声读:当第一组读过一句时,第二组要像回声一样重复诗的后几个字(依据诗意定字数)。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当第一组读完这句诗,第二组的同学要紧接着重读“三两枝呀(a的音变)”;顶针读:类似于顶针的修辞手法。第一组学生读诗的第一二句,第二组学生读诗的第二三句,第三组学生读诗的第三四句,也可以循环。唱读:现在有很多古诗都有唱读版,把古诗用歌曲的形式呈现出来,易于学生接受和背诵。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把古诗带进自己喜欢的曲子中(古诗代替原歌词),或者也可以自己作曲演唱,不拘泥于形式。配手势读:朗诵时可以依据诗意加一些点单的动作,配合记忆,学生更感兴趣。情景表演读:每首诗都有写作背景和意境,学生可以向演小故事一样将作者创作古诗的背景和过程演出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6)小学数学、英语阅读。数学阅读:默读课本;勾画出概念公式;能举出正反例;自学例题,标出看不懂地方;尝试做课堂练习题。英语习读:复习本节课用到的单词词组;熟读学过单词,默写重点单词、词组;背诵学过句型;(借助音标尝试拼读新单词;说出最佳记忆方法; );尝试将新学句型、课文翻译成汉语。

    7)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语文,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从5W提问题;从字、词、句、段、篇、结构、中心手法等角度提问题;围绕单元说明中语文要素提问题;围绕课后习题提问题;围绕口语交际及习作要求提问题。比如数学,课堂上要对概念公式例题进行多元视角思考,多元发问、多元追问。概念多元思考视角:条件(显性、隐性);内涵与外延;关键字词;扩句缩句;会举正反方面例子;文字、图形、符号语言转换;概念逆运用;辨析易错、易混概念;上位、下位概念。习题多元发问:题中条件是什么?是否存在隐含条件?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解题的思路是什么?破题的首选切入点在哪里?5)解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问题?还有更好的方法吗9)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巧妙出在什么地方?

    8)问题多元追问。设计追问问题十字诀: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何、类。 假就是以以“假如……"的方式追问;例就是举新的例子;比就是比较两个概念或问题的异同;替就是想一想有什么可替代的;除就是"除了……还有什么";可就是可能会怎么样;想就是想象各种情况;组,把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如何;何,就是六何:为何、何人、何时、何处、何事、如何;类,类推各种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育课堂深化讲座系列之②:习育课堂流程的微格解读——习读环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mu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