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想法
人,真的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吗?

人,真的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吗?

作者: 新宇深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19:52 被阅读1次

    有一本书叫《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光看了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因为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辞职之前,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人真的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吗?理想和现实如何协调呢?

    书的作者是“趁早”创始人王潇,8年出了6本书,她说:“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是不是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论是创业还是写作,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王国。

    我觉得她很厉害,因为现实生活太残酷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抱起砖就没法抱你,我放下砖就没法养你”,是说父母因为要工作赚钱,没有办法给到孩子太多的陪伴。所以说人是需要面对现实的,而只听从自己的内心,按自己的意愿活真的太难了。

    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没有按自己的意愿过生活的人,是什么结局呢?

    那些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追求理想会被饿死吗?

    寻寻觅觅,我找到了3个人,以及3个完全不同的、或无奈或传奇的人生故事。

    400多年前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却是个一辈子都没能遵从自己意愿生活的人。

    按说一个皇帝,拥有全天下最高的地位和权力,他有什么意愿不能做到呢?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就描述了这个憋屈的皇帝的一生。

    朱翊钧5岁就能读书了,10岁就当了皇帝。他的老师是张居正,后世人眼中的一代名臣,对他异常严格。每天一大早,他就开始读书,几乎读遍了所有的经史子集,隆冬酷暑、从不间断。他书读得不错,但张居正想让他谦虚一些,所以从来不会让他得意。

    他渐渐成了一个问题少年,因为,他的每一次自由意志都在被狠狠地扼杀。

    朱翊钧字写得不错,也喜爱书法。张居正却说,既然书法造诣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就不用练书法了。他再喜欢书法也没有忤逆老师,只能说“好吧”。

    每次上课的间隙,老师休息了,他还得批奏折,但其实,奏章都已经被张居正他们写好了,他只能照着抄,不能有自己的主意。

    除此之外,只是一个孩子的他还得按照繁琐的礼仪去祭奠、躬耕,做好最高道德标杆。当然,还得接受所有人的批评。比如,天不下雨,是他人品不好,下雨多了,还是他人品不好,他得不断地自我反省。

    吃饭的时候,他还没吃饱,大太监冯保就让撤了盘子,因为张居正和太后让他先天下之忧而忧,饮食起居不能奢靡铺张,饭只能吃八分饱。

    总之,他的一举一动都得符合祖上的规矩。

    曾有一次,他犯了错,结果,身边贴身的侍卫都充了军,张居正排了4个大学士,和他同吃同住,他所有的生活就只剩四书五经了。

    张居正生前大权在握,死后,被揭发卖官鬻爵、收受贿赂、结党营私。朱翊钧带人去抄了他的家,发现他家里有成千上万的古玩珍宝。同时倒掉的还有冯保,一个太监,家财亿万。他当皇帝的前10年一直被这两个人蒙在鼓里。

    摆脱了张居正、冯保,他还是处处受制约,后来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像囚徒一样,只不过是一个不需要有主见的权威象征罢了。就连他最爱的郑妃,也没法封她为皇后,因为皇后是被指定的。

    25岁那年,他终于疲劳厌倦了,他开始“懒政”,不上朝。看起来特别像现在的拖延症。凡是官员的人事任命,他都不签字,拖着,多少年都不签,想升官的就升不成。还有,立太子,群臣都主张立长子为太子,但他喜欢郑妃给他生的三儿子,所以就拖着不立。但是最终,他还是妥协了。

    他,窝囊了一辈子。

    尽管后世对他有诸多争议,但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他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从史书上是看不到的。

    没办法按自己意愿生活的人,内心感受就两个字:憋屈。

    我们再来看另一种活法。

    百年经典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也探讨了这样一个主题,人,该不该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书名以月亮象征理想,以六便士象征世俗生活,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用一个极端故事,揭示了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个永恒的主题。

    小说讲述了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为了画画,突然放弃安逸生活的故事。

    斯特里在伦敦有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妻子艾米漂亮、爱社交,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照常理,他应该满足于这种普通人的快乐才对。但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年,斯特里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完美的事业和家庭。

    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别的女人的时候,大家发现的事实却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在一般人看来,他简直疯了。因为他只是爱好画画,并没有任何绘画基础。

    在巴黎,他活的穷困潦倒,甚至差一点饿死、病死。他的画作人们也不觉得怎样,没有人买他的画,当然他也从不轻易卖画。尽管生活非常窘迫,他的精神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只想画画。

    他不停地流浪,最后到了塔西提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结了婚。他在与世隔绝的地方,每天都作画。但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风病,他的妻子一直照顾着他,直到他完成了震惊世人的巨型壁画。他死后,他的妻子按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

    如果是你,你是抬头看月亮,还是低头捡那六便士呢?

    以上的故事有些极端。其实,还有一个我感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的很好的一个人,那就是鲁迅。

    《你的一生有什么可能》这本书分析了鲁迅的职业生涯,并将鲁迅的收入按照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换算为2012年的人民币数目。

    其实,鲁迅在成为专职作家之前,一直在做公务员。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鲁迅应邀成为教育部的公务员,从31岁一直干到45岁。当时,公务员收入不错,任职期间,教育部的月薪从240圆(2万人民币)升到300圆(2.8万人民币)。这段时间他度过了生存期和发展期。

    五四运动使鲁迅对自己的事业进行了反思,于是40岁时,他应蔡元培之邀在北大开始讲课,几年下来,兼职的学校越来越多,最多时有8家。四年后,他大学授课的年收入达到9万多。讲课期间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认识了学生许广平—他未来的妻子。

    大概从38岁开始,他业余时间开始写作,这一年《狂人日记》发表,鲁迅的笔名也正式启用。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在他43岁时出版,作家这条事业线越走越强。

    43岁那年,鲁迅教书和撰稿的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公务员的收入。

    后来,鲁迅到了上海,谋了一份月薪近3万元的特约著作员的工作。两年后,他自由撰稿的收入达到每月500圆(近5万元),至此,他彻底实现了经济自由。

    他46岁在上海安家,直到55岁去世,他的月平均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这9年,有《野草》、《朝花夕拾》等25部作品集结出版。这些文字,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都绝非他之前的任何职业可比。

    当一个人的天赋、兴趣和时代需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在北京做了14年公务员,同时,兼职讲课和写作,在经历了6年兼职、2年全职教师生涯之后,他放弃了做教师,开始全情写作。当他全力投入写作后,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职业生涯,终成一代名家。

    可以说,他是将理想和现实结合地非常好的人了。他战斗,但并不窘迫,他理想,但也活的现实。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需要不断尝试,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天赋在哪里、天命在哪里。

    而且,人也可以先养活自己、照顾好家庭,再慢慢摸索生命的各种可能性。当你一旦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全力投入后,将能收获最大的成就和回报。

    我相信,人终究需要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想,终会有一天,你需要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多问问自己的内心:

    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10年、20年之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工作对你到底意味着什么?做什么工作能真正滋养你的人生?

    你还记得最初的梦想吗?你想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吗?

    当下的你如何一步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当你问的时候,就离答案不远了。

    愿你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真的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id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