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才的女 最贤的妻――杨绛
杨绛,原名杨季康,1911年生于江苏南京,她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具有多重身份,是女作家、文学翻译家、钱钟书的夫人。她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先生”的女性,被丈夫誉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杨绛是在燕京大学求学,钱钟书在清华就读。杨绛却一心向往清华,在一次和好友前往清华探望自己的老乡,偶遇好友的朋友钱钟书。
就一眼而已,两人互生好感,一个急于解释:“我连女朋友都没有,别信他们说的订婚?”,另一个则笑着说:“费孝通也不是我男朋友,我也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多的爱慕者”。后来通过书信情书的频繁交流,这一对才子佳人顺其自然的走到了一起。
杨绛和钱钟书不但情投意合,两个人出生的家庭都是当地的有名气的书香门第。钱家喜欢杨绛的沉稳大方,杨父欣赏钱钟书的博学多才。一切的都来的刚刚好,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最才的女 最贤的妻――杨绛二、夫唱妇随 国外求学
1935年,钱钟书顺利考取了英国文学专业,而且是公费派遣。杨绛决定和钱钟书先结婚,然后随夫出国以便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因为她深知他的学者丈夫,在学术上的能力很强,但由于家里条件好所以生活自理能力弱,比较“愚钝笨拙”,常常不小心就会做些“破坏”。
写字会把墨水碰倒染黑桌布;拿个台灯也会碰坏;系鞋带弄的一塌糊涂。所以一旦出错,总是第一时间求助“怎么办,我又做错事了”,她总是告诉他“别急,我会处理的”。所谓恩爱,不是一个闹,一个笑,而是互相的包容,好好说话,没有急于责备或者一丝的嫌弃。
由于杨绛是自费的,所以她有大把的闲余时间去牛津大学的图书馆看书。他们也会比赛看谁看的多,看的精;杨绛想家了,这个笨拙的丈夫,为了安慰她竟然还学会了做早餐给她吃。
在此期间,他们还迎来了他们的宝贝女儿――圆圆。
最才的女 最贤的妻――杨绛三、经受文革 苦中作乐
后来因为各国外战乱不断,他们一起回了国。在国内,抗日战争使一家三口辗转多地,居无定所,经济也困顿。
接着全国又开始了文革,红卫兵把这两个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她砌成“阴阳头,”被惩罚她去打扫厕所。她心态平和不仅把污秽不堪的厕所打扫的非常干净,还一直保持看书的习惯。
69年钱钟书被下放到农村“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她紧随其后被发配去管理菜园子。他们干活的地方不过相隔十几米远却还不能自由相见。看到丈夫被贴“大字报”,她就在下面贴小字报澄清,被红卫兵开会批评,他也不卑不亢的争论:“内容不合情理,不合情理!”
文革十年,他们一起苦中作乐的熬过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都被杨绛写在《干校六记》中,没有抱怨,没有悲观,她就是这样用诙谐略带坦然的态度对待一切不公。
四、她是最才的女
杨绛在才华和事业上的成就一点不逊色于钱钟书,在写作上,她一直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1942年,她写的剧本《称心如意》搬上了舞台,引起了当时文艺界的轰动和大众高度的认可;48岁才自学西班牙语,1956年成功的用西班牙语翻译了《唐吉诃德》,弥补中国没有西班牙版本的空白;92岁写了《我们三》,用以纪念逝去的丈夫和女儿;96岁出版了散文《走在人生边上》;102岁出版《杨绛文集八卷》。
她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我觉得这种一百岁还坚持写作的精神,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最才的女非杨绛先生莫属!
最才的女 最贤的妻――杨绛五、她是最贤的妻
她这样有才华的人,跟钱钟书先生可谓是旗鼓相当的,就像舒婷《致橡树》的那棵同甘共苦的“木棉树”。
可是她把钱老的事业、生活,看的比自己的重要,为了丈夫安心写《围城》,她包揽所有的家务,也帮他谢绝很多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在钱老被文革迫害时,养育女儿的重担也在她一人身上。
她写的《我们仨》永远是那么美好: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相守在一起,各自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仨没有虚度此生,我这一生也不空虚,很有意思。
在最苦最难的时候,她总是先考虑女儿丈夫,最贤的妻她当之无愧!
最才的女 最贤的妻――杨绛六、杨绛经典语录
1,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高攀就不怕跌下,顺其自然,执心完成自己所做的事;
2、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最后你会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3、很多人写作不是写不好,而是读书太少,想法太多。
虽然 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会永远记住她带给我的人生启发。我想她走的时候是安详、知足的,她去天堂追寻她的至亲至爱了,在那里《他们仨》永远幸福的在团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