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濒于消失与正在形成的美(美道系列起首篇)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值得骄傲的传统;每一个时代都有着独特的印迹。因此,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之中,必然有一些消失的美与一些新建构的美。竟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美只是昙花一现,也有些美可以亘古留存,这些个美却共同影响并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进而也影响并构成了我们人类的文化。在这里,我试着寻找一些我们中华民族濒于消失与正在形成的美。
提纲(美道系列):问道茶酒、问道画象、问道舞乐、问道人心、问道雕筑、问道演剧、问道禅理。
起首篇 从容自制与包容自得
那些濒于消失与正在形成的美(美道系列起首篇)古人讲究修身养性,一个人修炼到了极至,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一个民族有许多这样的人,是多么地可敬与可怕!可敬的是这样的人可以精卫填海,可以愚公移山,可以卧薪尝胆,可以东山再起。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也可以杀人如麻,也可以同室操戈,也可以不知廉耻,也可以冷漠无情。我们是一个崇尚世俗之美的民族,文化中彰显着阴阳矛盾的统一,表现之一如:精神世界里尚文,现实世界里尚武。文中精神亦有求武之锐利劲健之美,观公孙大娘的剑舞,而悟书法笔力之绵绵气势,诗歌情绪之恣意洋洋。武中道理亦有文之法度节奏,演习兵法的战例,而感人间智力的奇正诡异,人生性情的脉络关节。
古代文人爱讲,“养吾浩然之气”,似是文心求武术之锐利劲健的美,以此能成就太白的磅礴之诗,东坡的大气之词。当今之世,许多国家推崇的《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的是武道的文章法度与节奏。能知法度,便懂进退;能控节奏,便晓利害。汉胜楚体人道;弱胜强察人心。兵力固强,百姓不以为恃,反以为害,其必败也!所以,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赵藩的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寓意深远。
从容节制,是古人对君子的要求之一。不愠不怒,不急不躁,从容自若,安之若素。中国画的山川风云,江湖情愫。中国舞乐的空灵飘逸,神仙情结。中国诗歌的齐整多彩,精致情窦。这些个美,于治世盛景,能撩拨人心,令人心弛神往。而到了乱世危局,纵然修养如曾国藩,也有投湖自尽之举。更多的人,于从容之意中,心领神会地选择了自保。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玩心机,斗城府,冷热血,灭良知。拨弄的风起云涌,痛的个民不聊生。
如果说随波逐流,也算是从容自处。大多数国人,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在民间为百姓,碌碌无为。在行伍为士卒,唯官是听。在朝堂为人臣,唯唯诺诺。可惜到了“万马齐喑究可哀”之时,从容不迫的禀性,成为老歼巨滑的初肇,祸国殃民的态度。人处危世,如果无情无义,自已都看不起自已,又何来欣赏从容之美呢?所以,总有热血翘楚,由心底审省,鄙视垂暮的风气,呼唤救国拯民的志士。才有我中华“五四”精神的光大,民主时代的来临。
经历政治强斗之后,人心皆有宽容之愿。加之传播手段的普遍多样,感官享乐的泛滥无度。今人对世间万象多了包容理解,对自已多了自恋自得。包容之美,乃成就个性创造的底色。似天空之青,如大海之蓝。包容自得有一种江河流水般的自然情形,顺势而为,泥沙俱下,埋金掩玉,显粗彰敝。网络之间,人人自以为是;公众场所,个个沉溺自我。但是,自得也能成为独立思考与创造的前奏,只是思考与创造者自已,需要有高远的眼界和广博的学识。眼界高可以在包容万类中加以甄别取舍。学养深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推陈出新。
总之,我们在从容自制的传统日渐式微的时代,可以去欣赏、怀念、甚至体验优游恬静之美,只是已做不到回归这样的生活。精英们已经在快捷、竞争、享乐、释放中,占居了物质与精神的至高点。于包容自得间指点世事,评论是非。而弱势阶层,也在渐次摒弃了从容自制的传统,为多占有财富,多取得机会,学会了看淡一切传统价值,学会了降低道德底线。速成、污染、满足、失落,种种情感也在遴选着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主流价值,渐趋规范,渐趋高贵,渐趋理智,渐趋融合。
以往的自制是一种发散的美,人性不能够张扬,于从容内敛中,去外部世界寻找心灵的平静。于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是古筝空灵,古磬悠远;于是戏曲和缓,字正腔圆;于是道法自然,禅意神似。当下的自得是一种内收的美,世界因我而不同,于包容张扬外,向内心智慧寻问宇宙的真相。于是象征写意,变形延荡;于是音杂声厚,穿心出意;于是影幻情迷,感觉沛然;于是探理天地,造境入微。
人类最可贵的亘古之美中,有一种力量,叫做“反省”。正因为有了反省之美,我们才知道取舍。在我们从容自制的时代,以自省的方式,不寻求破坏规矩,而是在世象物态中,寻找让心灵平静的契合,古人管它叫“格物致知”。而我们在包容自得的时代,以内省的方式,用自由意志来比对,于庞杂世态人情中,发现属于自己的领域,我们管它叫“价值实现”。由此观之,正在形成的包容自得之美,理应自得其乐,也应各得其所。修法守法,不能任由个性的小宇宙爆炸,而点燃了从容从众的文化惯性,使包容自得变成包藏祸心。所以,在伦理社会的教化自制中挣脱出来的现代社会,法治精神才能保障公民社会的包容自得。这也是人类社会的内省修复之美。
那些濒于消失与正在形成的美(美道系列起首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