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告别》里感受“硬汉侦探马洛”
看《漫长的告别》,完全是因为媒体的宣传,知道春上春树、钱钟书和加缪是他的“忠实粉丝”。有纸媒说春上读这本书有十二遍之多,或许“十二”有点夸张,但是春上春树曾经翻来覆去的读了一遍又一遍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漫长的告别》对于《漫长的告别》,春上春树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当有人问我“哪三本书对你最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
春上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生命里所必需的”书,想来我也是应该而且是一定要买来读一读的。
翻开第一页就知道这是我喜欢读的东西。
第一页“……这个人在酒缸里已经淹到发际线了……”;“姑娘瞪他的眼神能刺穿他,再从背后戳出至少四英寸来”……类似于这种既精简洗炼又精辟传神的描写,书中比比皆是。
还有,书中马洛逻辑性极强的演绎推理,让我这个老文青要时不时的放下书,脑补一下“案发时现场和周围的细节”,然后再咂摸咂摸马洛一系列推理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其实故事并不复杂,但是钱德勒“设下的悬念,挖下的坑”,让你翻开书就欲罢不能:整过容的酒鬼特里,神秘优雅又彬彬有礼;孤独不羁的硬汉马洛,一位与麻烦打交道的私家侦探;从一杯螺丝起子酒、一个美梦、一个承诺、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开始,接下来就有了夹着巨额钞票的一封信,一连串的谋杀,一个个难以解开的谜,还有一次漫长的告别……
《漫长的告别》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写出了大量教科书级别的作品,对现代推理小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手法。钱德勒还开创性的将“硬汉派”风格植入到文学作品中,用精炼的文笔塑造出“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钱德勒先后创作了7部以马洛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在文坛上刮起阵阵“钱德勒式”文风,亦被后世无数作家争相模仿。现在,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形象,我们所有看到的硬汉形象,基本上都有马洛的影子,我在东野圭吾笔下的日本侦探“加贺”身上,就清晰的看到了马洛的影子。
马洛身上是不是有钱德勒的影子?我想一定是有的。
人设的马洛为钱工作,不拒绝美貌和性,但是决不为钱出卖灵魂。钱德勒对自己的评价中也有过类似的言语。钱德勒唯一的一次婚姻是与大他18岁的离异女子结合,而在《漫长的告别》里,孤僻的马洛崇尚自由和独身主义,他与美貌优雅的离异“富二代”琳达,貌似还有故事要发生,我会继续看钱德勒的作品,一探究竟。
马洛言语幽默讽刺,有时在犀利的嘲讽中还带着些尖酸与刻薄。
面对肮脏邪恶的世界,马洛在正义与罪恶的张力中不停探寻,苦苦等待真相的到来。而这些又常常被他玩世不恭的表象所掩盖……
总之,《漫长的告别》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因为要脑补逻辑性过于强烈的故事情节,我已经粗粗的翻阅完了第二遍,会不会有第三遍、第四遍,也未可知。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特里,艾琳念念不忘深爱着的前夫,一位在战争中失过踪的优雅男人,逃离谋杀现场后易容的马约拉诺斯说:告发一个女人杀人总是很艰难的,哪怕你从不把她放在心上。
这位因自己的两任丈夫都投入到相同女人怀抱的女人,一位美丽优雅到不可方物的谋杀者——艾琳,曾经让马洛都有过心旌摇动,最终以自杀的方式香消玉殒。
女人啊,不要执着深陷于任何形式的爱情里,学会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春上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也是一定要读一读的,因为是“生命里所必需的”书。
钱德勒说: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在《漫长的告别》里感受“硬汉侦探马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