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盘一下已经遇见的自己

复盘一下已经遇见的自己

作者: 仔儿娘 | 来源:发表于2022-12-14 18:03 被阅读0次

    本周思考作业:

    请列出生活中有哪些“我”?可包括“我”的身份,社会角色,身份认同(即课上讲到的背景音乐),并试着分析他们是如何产生的,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其中哪些是可以试着松动,改变或放下的?

    在和老公组建的家庭中,我是妻子,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儿媳;在我自己的原生家庭,我是女儿,是姐姐,是姑姐,是麦麦宝贝的姑姑;我还是姥姥姥爷的外孙女,是姨姨们的外甥,是姑姑伯伯的侄女,是姐妹……

    走出家庭,我还是别人的发小,闺蜜,知己或是普通朋友……

    在单位,我是别人的同事,是学生的乔老师,是下属,是一名党员……

    从单位出来,在社会集体中,我的社会角色一下子多了起来:我是一个普通市民,是某某小区的住户,是同修,是某某机构的会员,是游客、顾客……

    关于身份,这是我写的最多的一次,之前一般只能想到家庭和工作中的角色,似乎没有想过还有别的维度。今天写下来的时候,我有一份觉察:之前认识到的角色少,是因为我内心觉得自己不重要,在家里都没有太大的存在感,在社会中更是默默无闻的尘埃,不提也罢。

    这些身份都是以外在的某人某物作为参照才有的,如果去掉这些参照,我是谁呢?在没有开始生命成长之前,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回头看来,每一次我都是在人格面具那一层转个圈,自己还觉得挺深刻,与压根儿就不想的情况相比,的确是有不同。

    我想我还是得感谢自己时不时就“胡思乱想”的习惯,冥冥之中还是有指引,我在16年遇到林老师,跟随林老师开启了向内探索的生命成长。经过几年的自我探索,我的性格模式可以用“自保9”来概括。在九型人格体系中,我性格模式的主型是腹区的9号,副型是自保(不w8也不w1)。

    自我探索的过程虽然略有波折,但也有趣。因为波折处也埋藏着“宝藏”。2016年7月,林老师应我们学校的邀请,为我们做了一场九型人格与教师成长的讲座,坐在台下的我感觉有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命。于是,后来作为新人的我,参加了九型人格每周一次的线下初阶课程,受益匪浅。这次学下来,我按照自己的生命状态,对应到了自己的号码——6号,并且明确了自己提升的方向——9号。

    但是仅仅是找到了自己的号,对于自己的性格模式如何形成的,我感觉探索起来还有些困难,但是我这个人一向简单,既然知道了提升的方向了,还明白了需要不断地在生活中觉察才能够有所突破,我也就不纠结了。我很认同林老师这位权威,在行动方面也特“听话”,林老师建议我们写觉察日记,我就按着觉察日记的大纲经常写。林老师教了我们临在的方法,我就时不时地关注自己的呼吸,抓握一下手指、脚趾,回到身体的感受。

    6了很多年后,在19年的线下课上,林老师又一次引导我们进行自我探索,我记得她问到了我关于童年的一些事情,到了茶歇的时候,我们继续聊。林老师和同修们反馈给我,我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明显的9的特质,这些变化我自己也隐隐感觉到了,平时只是觉得我朝着9提升嘛,自然会感觉像。但是,林老师说:“6和9的状态下,哪个更让你感觉放松、自在、舒服?”我才明白,原来我不是提升了,而是找回了迷失的自己,我是一个6了多年的9号。

    回到9之后,再向内探索时候,感觉一下子明朗了很多:9号主型,主要和3岁前的成长经历有关。我和弟弟只相差14个月,一口母乳都没吃到的我,4个月起,基本由姥姥姥爷照顾,开始时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的。弟弟出生以后,我就彻底归姥姥姥爷管了,平时白天弟弟也在姥姥家的时候,我不多想,但是每当姨姨们回来娘家小住,我看到表弟们钻妈妈被窝的时候,我就会羡慕、自怜,想要流泪又怕二姨会为我向爸妈讨公道,也不想让弟弟们看到我哭,于是就找各种理由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慰,也学会了各种合理化。和父母之间,只有负面情绪爆发的时候,才算是敞开心扉,正常状态下都很疏离。

    关于自保副型是如何形成的一些思考:在我12岁之前,生病了,都是姥姥姥爷陪在身边。听姥姥说起来我一周岁多点儿时候得了肺炎发烧,当时是数九天,农村找车也不方便。姥姥催着我爸拉着平车,她抱起我裹到棉被里去的医院,妈妈怀着弟弟,直到第二天我退烧了才去了医院。可能在那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最靠谱的就是自己别生病,其次是靠姥姥姥爷,至于爹娘,那得赶时候。

    之后我会不断地为自己这样的认知找证据,强化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自保核心。

    我的性格模式从9到6,源于弟弟遭受的一场变故。我虽然和父母疏离,但是和弟弟的感情特别亲密,他提前两年上了学,我们同班到高三毕业。我俩之间除了姐弟情,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懂得。初二开始,他的左眼出了点问题,本来只是过敏性结膜炎,后来由于用药不当,到上大学那年,居然发展到需要手术,而且术后也没办法恢复视力。

    弟弟很痛苦,父母很自责,而我除了心疼也无能为力。加上家里很拮据,于是我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了决定:我要懂事,还要分担。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家里的条件有限,如果需要靠家里提供条件才能办的事情,就放弃吧。好一些的条件留给弟弟。这似乎是当时的我唯一能够做的。

    现在看来,我自带了拯救者的戏码。而且入戏太深,直到自己结婚生子,依然没有看到我可以做自己了。

    在开始自我成长的前三年,我感觉到我对父母压抑了多年的负面情绪几度想要爆发,我尽力在压制,有所但始终未能找到释怀的出口。为此,我很苦恼,也会自责。直到三年前姥爷离世,他在我的心里一直是重于父亲的存在。我感觉内心的靠山崩塌了,沉寂了一阵子后,我突然就想要担当一些事情了。第二年,我的二宝出生,我们升级为四口之家,我也在经营自己的小家庭的过程中看到了与父母和解的出口:既然我等了这么多年都没能等到他们向我走来,不如我走向他们吧!

    近一年多,我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就像和弟弟的交流一样顺畅,他们说的话即使是会勾起我的情绪,我也能够比较正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他们的关系融洽了起来。

    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我发现我是一个在家庭中感受到爱的能量在流动之后,就敢于走出家门乘风破浪的人,所以这一年多,我感觉自己的成长加速度还挺快,比较享受目前的状态。复盘一下已经遇见的自己,然后继续遇见未知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盘一下已经遇见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ek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