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没有根据的事情,不要乱说;
没有核实的言论,不可轻信。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市井流言蒙蔽双眼。
01
从前有个很贤能的人,名叫曾参,曾参的母亲一向以他为荣。
巧的是,某一天,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男子杀了人,结果大家都误以为人是这个曾参杀的,纷纷跑到曾参母亲面前,告知她这件事。
最开始的两个人过来时,曾参的母亲意志很坚定,她相信自己的儿子绝对没有杀人,所以任凭来人怎么说,她都不为所动,仍然很镇定地坐在那里织布。
第三个人过来后,曾参的母亲还是坐在那里织布,但没有之前那么从容了。
随着来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声称曾参杀了人时,曾参的母亲渐渐坐不住了。最后,她吓得丢下梭子,翻过围墙逃跑了。
所谓三人成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谣言被传播的次数多了,人们渐渐会信以为真。别擅自传播那些不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因为它很可能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假消息。
02
记得十多年前,日本由于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致使海水被污染。有关这件事的传闻一经散播,便引发了抢盐购盐的风波。
当时大家都以为“以后吃不到盐了”,必须大量囤积才行。
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挤进超市里抢盐,有的甚至为一袋盐大打出手。黑心商家看到暴利后,纷纷提价,一时之间,盐价翻了好几倍。就那样,也挡不住顾客疯抢的热情。
直到官方言论发布后,一大群人才惊呼“上了当”。可笑的是,有些家庭购置的盐量能够吃上好几年。
有一个成语叫“众口铄金”,意思是,言论若保持一致,能够将金属般坚固的东西熔化。
常用来比喻,众口同声可以混淆视听。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大有增长之势,千家言论,万种说辞,爆炸性新闻遍地开花。上一秒还沉浸在某女星的绯闻里,下一秒就被某名人的出轨风波所淹没。
然而传闻毕竟是传闻,面对没有经过核实的消息,一定要擦亮眼睛,切忌盲听盲从。
道听途说的消息经搬来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之后,只会让散布假消息的人得逞。
03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流言蜚语是传播最快、最广,而且最容易上口和被接受的东西。”
朋友小迪一向谨言慎行,与世无争的样子。工作五年来,她勤勤恳恳,专心于本职工作,从不搞小团体,也不参与公司内部勾心斗角之事。
然而流言的魔爪还是伸向了她,就在竞选部门经理一职的前一个月,公司里有人传,她跟顶头上司有过几次秘密约会。
流言传得很像模像样,比如两人的约会场所,两人约会的时间,以及约会时穿的什么颜色衣服等,种种描绘,细致得让人不得不怀疑。
恶俗的传闻曾让小迪不堪其扰,直到她拿出医院的一张诊疗单,才平息此事。
原来那几日,小迪的婆婆刚好因病住院,闲暇时间,小迪一直守在医院照看婆婆,根本就没有时间与人约会。至此,流言不攻自破。
大家也才明白,是竞争对手故意散布了对小迪不利的传言,以便能轻松得到晋升职位。
格拉西安在《处事的艺术》中说,“对流言蜚语最好的谴责就是不加理睬。”
因为流言蜚语这只缠扰不休的黄蜂,不是轻举妄动能够对付得来的,除非确信能够打死它,否则反击时会比从前更加凶猛。
小迪一开始就按捺住了性子,没有同流言展开辩解,因为她知道光靠嘴上的辩解无济于事,只有拿出能扼杀谣言的证据,才能将其一招毙命。
04
记得读中学时,常有人在班里说某女生的坏话,诸如她心机重、爱说谎之类。
一开始我们都将信将疑,没有因此而孤立那个女生,后来关于那个女生的负面传闻越来越多,大家都渐渐开始疏远她。
我也处处提防,内心设上屏障,将对方当作传言中的那种人。直到很多年后,大家各自毕业、工作,我与她做了同事之后,才发现当年那些流言中对她的评价,是多么不切实际。
我问她,为什么当时不向我们澄清这件事,她摇了摇头,说了一句很让我受启发的话:
真相听起来总是比流言更加空口无凭,当流言先入为主,占据了人们的头脑之后,真相便很难再介入其中,因为大家总觉得“无风不起浪”。
是啊,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是信奉这句话的,因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是最保险的方式,所以才有了史上多宗统治者错杀忠臣的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逼死了伍子胥,最终被越国所灭;宋高宗听信了秦桧的谗言,怕岳飞威胁到自己的政权,于是处死了抗金的骁勇良将;明思宗在皇太极的离间计之下,错杀了所向披靡的将领袁崇焕……
事实上,这些统治者都在错杀了忠臣良将后,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亡国。
不要被传言左右自己的判断,但凡拿不出确凿证据的言论,都不可轻易相信,也不要助其传播。
没有根据的事情,不要乱说;
没有核实的言论,不可轻信。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轻易相信坊间传闻。所谓流言止于智者,让我们都做那个可以破解它的聪明人,让不实传闻无可遁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