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的行囊》和《空谷幽兰》读后感

《禅的行囊》和《空谷幽兰》读后感

作者: 书声2020 | 来源:发表于2019-12-31 16:15 被阅读0次

    书声2019/胜越

    这两本书都是2018年10月-11月读的书,作者是<美>比尔.波特。当时身边好友在读,极力推荐。好友推荐是因为极喜其文字,而我喜欢并且都读完,更多是因为内容。

    比尔.伯特其人。他是汉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爱好者,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士。1972年去台湾寺庙修行,感觉应该是个佛教信仰者。他先在台湾修行,之后香港某电台工作,后来曾花大量时间在大陆翻山越岭,追寻那些隐者以及佛教文化发展的路径。我猜这个人一定是个很生动很有趣的人。在文中,他眼里的世界是那么波澜不惊而又充满活力,处处都蕴含着美和快乐。他会为剩下的一杯咖啡欣喜很久,为一次洗澡而欢愉,为一个路人的帮助而感激。很喜欢他这样的风格,看似“无用”的生活,却能给很多都市繁杂生活中的人带来一份宁静,一份自然,一份思量。而恰恰因为他自己是静的,才能感染到我吧。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而他,就是止水。

    文字:生动有趣。不得不说,他的文笔有趣而生动。“田边站着几头牛,眼睛正望着农夫,大概在猜想何时会轮到它们上场,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继续前行,公路将泥河湾盆地干枯而广袤的地表撕开,横穿而过。”“机动三轮一路欢快的蹦跳着,我颤颤巍巍地从背包里掏出羊毛袜套在冻僵的双脚上”。这两本书,一本是去寻找那些隐士,一本是按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由北而南的顺序写的寺庙游记,本是很枯燥的题材,被他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在和作者一起在疲劳的旅行过程中,增添了很多乐趣。而这双发现乐趣的眼睛,要配合这些文字才能传递给我们。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刚才列举的描写是一方面,看他的章节标题也可窥豹一斑。《禅的行囊》章标题都是无相、无心、无山。。。。这种调调的文字就是和佛教相似相通的表达方式。而《空谷幽兰》的标题就是月亮山、鹤之声、云中君。。。

    内容:道&佛教文化。我喜欢这两本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喜欢读佛经以及道教文化。但是,推荐我这两本书的小伙伴,恰恰是西方文化的爱好者。所以,我想,因为美的东西是想通的,一定是这两本书的确写的好。《禅的行囊》介绍了佛教文化在中国地理上的发展以及各个有名寺院的情况。其中包括各个寺院的起源,主持&接待人,基本运作,以及个别寺院独特之处。这本书能让我们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可以起到基本知识普及的作用。《空谷幽兰》介绍了中国隐士在他探访的当时的生活情况,包括他们的理念。那些隐士,有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有98岁高龄的(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隐士生活),有男有女,有修佛的有修道的,但是共性就是都能接受山洞或者雨棚一样的住所,极简极素的饮食,再无其他外在的要求。反观我自己呢?因为他们,我也对自己的生活做了很多减法。

    修行:有生命力的过程。看了这两本书,我觉得修行是一段旅程,一段求知求进的有生命力的旅程。这个生命力不是形容人,而是说这个旅程本身是有生命力的。无论我们在山里还是哪里,只要是在经历有生命力的过程,就是一段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的行囊》和《空谷幽兰》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bd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