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知识浅薄的人,游览这种充满底蕴的地方,不能讲历史,不能讲未来,只能讲感受。
晋祠,太原甚至是整个山西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厚重的历史让我无法忽视。为了与他匆匆一见,我不得不提前三个小时起床,以备在归去的路上与它有一个小时的缘分。
可是天公偏不作美,一路上断断续续的狂风暴雨,时不时倾泻在前行的挡风玻璃上,模糊了视线,也阻止了前进的速度。或许是因为我们心比金坚,总算是按照时间节点赶到了太原,也为参观晋祠留下了一个小时。
虽然,天依然下着小雨;然而,下着雨又能算什么呢?来了,风雨尚不能阻挡,又有什么能够阻挡!
唐园,或者姓李!一进院子,最大的感受便是树特别多、树特别大;掩映在其中的阁楼,显得特别安静。不多的行人,三三两两随意的走着,悠然而自得。
为什么是李世民?穿过院子的照壁,一处铜雕像看起来很有气势。气宇轩昂的李世民,带着他的诸位大臣,心怀着天下,目视着远方,承载着后人的敬仰。
显然,这没有什么典故,仅仅是因为李世民在现代人心中名气最大,便以6.66的高度、9.5米的宽度,表达了一些“六六大顺”“九五之尊”的小意思。
鱼沼飞梁,国宝之一!因为时间相对比较紧,我们一路穿行的很快,不一会便到了鱼沼飞梁,一座在鱼沼泉上架起的十字形桥梁,是晋祠的又一座国宝建筑。古人称圆形为池,方形为沼,因沼中多鱼,所以名“鱼沼”;从高空俯视,这里像一只大鸟展翅欲飞,所以称“飞梁”。它下折的两翼与圣母殿上翘的殿角遥相呼应,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了飞梁的巧妙与大殿的开阔。
三千年卧龙!印象最深的,还是圣母殿前的这棵三千年前的卧柏。原本大殿两侧各有一株,相传同植于周代,有比翼齐年之意,故称齐年古柏。可惜的是南侧那株被迷信的乡民在道光初年砍伐,只剩北侧这一株了。大概是失去了手足亲人之后悲痛过度,高大的古柏渐渐向南倾斜下去,而且腰干一凹节处每遇刮风还会流出悲伤的“泪水”。古柏已有3000多年的树龄,高10余米,干粗两围,侧身斜依于圣母殿顶上,与地面形成45度夹角,酷似卧龙。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在这里隐居时,称它为“晋源之柏第一章”。
俯瞰,树比房高!继续爬高,终于来到了晋祠的最高点。俯瞰晋祠,仅能看见树影之中的片片屋顶。也许正是这样,这里才成为了一处静心修行之地;一间间相对独立,类似于窑洞的屋子,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半山之中。
圣母殿前的木盘龙!下山,来到了圣母殿。作为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皇后,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据说,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大殿四周围廊,前廊十分宽敞,为古人祭祀提供了宽阔的空间。
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殿前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木雕盘龙。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盘龙,想到的居然是“叶公好龙”的成语;尽管少了一些龙的色彩斑斓,但气势上一点儿也没有输,紧紧的惨绕着八根立柱,守护着圣母殿。
看山看水,皆是此楼!又是一处观景楼,一面览山,一面观水,凌云阁上,自在风光。只是,因为疫情影响,不能登楼观景,也算是小小的遗憾吧!
通幽,一片静谧!其实,晋祠的核心景区,在于晋祠博物院;而我照片拍摄的大多是院外的公园部分。因为解说员不能进入,所以真正的景点,也是匆匆而过,特别是建筑上的特点特色,更是基本没有看懂。
但是,终究还是来过。懂与不懂,是与不是,只要心中有那么一丝丝印记便好,我又何必在意太多。
真正应该在意的是,自己是否还有一颗游玩的心。只要有了这颗心,即便天远地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终究还是能够抽出时间,走上一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