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午阅读了小狼女发表的一篇文章《我采访了1000个90后,终于知道他们存款为0的原因》文章分析的很透彻,覆盖了一大片的90后的生活现状,最重要的一点是,也就用陈默教授的话——人一孤独思考能力变强,不思考饭,不思考钱,而是过早地思考一个人生哲学——活着的意义。他们或许没有思考清楚“活着的意义”,但在潜意识里会有一种强烈的“顺心意”消费思维。
看完这篇文章,我笑了。那种感觉是,首先我不是任何人,不是90后,90后不会怎么样,然后有一天,我做了几个动作,构成一系列行为,再养成生活习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咦,还有一大群人跟我一样的想,一样的去做,于是便有了90后怎样这回事。
作为90后,我切身体会过两件事,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一哲学和顺心活着这件事。
现在想来,我也记不清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的,只记得思考了很长时间,可以用年来算,哪怕现在我还是会在意这个问题。思考之初,我翻看了很多书,包括一些心理书、名人传记,具体我记不清了。我总希望能从前人的经验中找到答案,在一次次抱希望又失望后,一个心动的答案出现了,那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体验——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意义吧,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从你手中做的事中,感受到无比幸福,活着真好。
当我遇见这句蹿入我心灵的话后,我不再那么执着于“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的答案,继而行动从思想转向了生活。不断去体验,体验人生百味,体验不同的世界,体验心理大师齐克森米哈里口中的心流——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
有一大批的90后已经面临过就业择业的问题。有的人毕业两年已经换了三四份不同的工作,有的人合伙创业,有的人一边创业一边工作赚取创业基金,有的人进入事业单位安安稳稳,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有的人考虑着转行。六七十年代的父母希望我们从事更为稳定的工作,进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然而时代在变,这个时代我们创造了很多新的工作,互联网+成就了很多创业者和自由工作者。那么多工作可以供我们选择,冒险的,安定的,究竟我们该选择什么?已经有一部分90后实践了,这个时代想要像父母一样,在一个地方工作到老,似乎成了越来越无法实现的事。但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目标只有一个,但是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赚钱这件事,不再只是从一个工作中完成,工作这件事,不再只有一个身份。
成长这件事教会我越来越顺心地活着,我感受过违心的获得带来的沉闷,生活的热情一点点被消磨,我也体会过顺心做事后的痛快,哪怕当下多么困难,那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我们得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人在过着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所以大胆尝试吧。
90后,也不需要什么标签,想到什么尽情地去做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