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工智能70年:科幻和现实的交融

人工智能70年:科幻和现实的交融

作者: 有用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6-17 16:56 被阅读0次

    AI被分为两类,这些执行具体任务的AI属于“弱人工智能”;另一类“强人工智能”,又称“通用人工智能”(AGI) ,能够模仿人类思维、决策,有自我意识,自主行动。这一类目前主要出现在科幻作品中,还没有成为科学现实。

    人工智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哲学、虚构和想象。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学科只有大约70年历史,不乏跌宕和学术门派之争,定义含混和因此造成的困惑、迷思仿佛层峦叠嶂,科幻和现实经常相互越界。

    AI研发史上经历过两次“寒冬”,2018年人们又开始谈论第三个AI寒冬将至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正在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将把我们带向何方?人类和机器的关系如何界定?看懂现在,展望未来,或许可以从回顾历史开始。

    地球上第一个行走的机器人叫塔洛斯,是个铜制的巨人,大约2500多年前在希腊克里特岛降生在匠神赫菲斯托的工棚。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描述,塔洛斯当年在特洛伊战争中负责守卫克里特。诸神饮宴时有会动的机械三足鼎伺候。

    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铜制机器人塔洛斯据信是世界上第一个拟人机器人

    埃德利安·梅耶(Adrienne Mayor)在《诸神与机器人》(Gods and Robots)甚至把希腊古城亚历山大港称为最初的硅谷,因为那里曾经是无数机器人的家园。

    除了古希腊、罗马,其他古文明也不乏人类对"复制自己"的探索。犹太人传说中有生命的泥人,印度传说中,守卫佛祖舍利子的机器人武士(模仿古希腊罗马自动人形机的设计);佛教传入前日本的神照神社,中国的兵马俑,后来又有了达芬奇的机器人武士、会下象棋的木头人"土耳其",等等。虽然跟现在一般理解的人工智能似乎风马牛不相干,但这些尝试都体现了人类复制、模拟自身的梦想。

    不过,法国索邦大学计算机学教授让-加布里埃尔·加纳西亚(Jean-Gabriel Ganascia)认为,古代神话中人形物体被赋予生命,与今天人们想象和担忧的“通用人工智能”,即具有超级智能的机器,都更多属于想象而不是科学现实,至少目前如此。

    在开创人工智能学科的先驱者心目中,AI的初衷是用机器来模拟人类、动植物和物种种群的演变,这个学科立足于这样一种猜想:所有认知功能都可以被精确描述,从而有可能在计算机上复制。

    作为现代科技学科的AI历史很短,但不乏跌宕坎坷。

    1940年代——奠基

    1943年,美国神经科学家麦卡洛克(WarrenMcCulloch)和逻辑学家皮茨(Water Pitts)提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后来有人说现代AI梦就诞生在那个时候。

    那个梦是一篇题目绕口的论文,《神经活动中内在思想的逻辑演算》(A LogicalCalculus of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这篇论文被视为人工智能学科的奠基石。现在大热的“深度学习”,前身是人工神经网络,而其基础就是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这篇论文的发表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三大派之一的仿生学派诞生。这个学派从神经网络的连接机制着手来发展人工智能,被称为连接主义派,后来符号逻辑派占上风几十年,神经仿生派一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翻身,以新连接主义面目复兴。

    AI的另一块基石是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赫布(Donald Hebb)1949年提出“赫布规则”,简单说就是两个细胞如果总是同时被激活,那么它们之间就有某种关联,关联度与同时激活概率成正比关系。这个规则今天用在机器自动学习算法中。

    英国数学和密码奇才图灵曾设想是否可能让机器模仿人脑的学习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工智能70年:科幻和现实的交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hz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