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思录》day4 如何面对死亡

《沉思录》day4 如何面对死亡

作者: up大棉棉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7:47 被阅读0次

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想要超越死亡恐惧,就要直面死亡。深入了解死亡之后,你也许就懂得了如何更好地生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活有意义吗?没有意义,但是追求的本身却是有意义的。

恐惧催生焦虑,焦虑渗透生活,又会引发各种反应,导致各种问题。

有一句箴言,著名思想家拉洛什福科说: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

孔子: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是告诫弟子们多想想怎么样好好的活着,少关心死之后如何如何。斯多葛的看法正好与孔子相反,他们认为,学习如何去死,就是为了学习如何好好活着。也就是““未知死,焉知生”

当我们深入反思了人生必死之痛后,你会获得内心的和谐平静。

一、做一次死亡的假想

我去年11月份的时候,去参加了欣频老师的线下大课,其中有这样的环节,让我们去冥想,当时跟着老师引导,跟随着音乐进行调频。首先是先想着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那样的一个场景是什么样的。其实这个课程是非常需要想象力的,我当时不大能体会,怎么可以想的出来呢。但是当时的一个场在,那个氛围也在。就跟着大家一起练习。

然后当时自己模模糊糊的感受到的画面是这样的,当我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是笑着离开的,身边是围着很多哭泣的人。

我当时也在想这个是在暗示我什么呢?后来还有很多的环节,比如有一个这样的,当初某些重要的环节,如果你认为选错了,按照另外的一条路线,你再选择的话,设想一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那天老师引导了特别多的想象,感觉是非常触动的。让我又换了一种视角去看待自己日常的生活。那天老师说,每一个来之后再回去的同学,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你们是升级过的了。

当时新鲜好奇,但是也懵懵懂懂,不过我记住了一点,就是如果自己真的到了临终了,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告别自己的一生呢。也许我脑海中的画面是在启发我,现在当下应该做些什么?当时想象的那一个,我是一个服务者,我为大家提供了服务,带来了改变,似乎是完成了我的‘‘使命’’。可是我的使命是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使命我们前两天说了,你打算怎么样去使用你的这一条命呢。

我的选择是希望去启发和帮助曾经和我一样迷茫的人,这一年的时间的确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快到年底的时候,真的也收获了很多伙伴的反馈,大家说因为我的一些话也好,一些带动也好,自己发生了一些改变,我内心是特别开心的,那我愿意继续去做一个思想的传播者。

因为有了去做一个死亡的想象,我就知道现在应该怎样去更好地活着。

我们每一个人多接触过死亡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的妈妈到现在已经去世了18年了了,我有亲人离开的痛,非常非常的痛,尤其是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更是有深深的怀念和愧疚。我自己在生宝宝的那刻,我祈祷,甚至觉得自己小命是快要丢了。所以孩子出生后,我有一段关注死亡的话题。

一个是好奇,另外一个我知道它会是我人生的必修课。前几年李开复被诊断得了癌症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出了一本书叫做《向死而生》,这一段时间有演员猝死的,有自杀的,话题非常沉重。死亡不是我们不讨论它,它就不存在了。

二、不同阶段的死亡

生命是脆弱的,有些东西我们看不到,但是不代表不存在的。儿童对死亡的态度是模糊的,但是也可以感知到,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死了小猫,还会挖个洞,把它给买埋起来。前一段时间,我也试着养了几只流浪猫,最后跟着孩子一起眼睁睁的看着特别小猫失去生命,身体变僵硬,我跟孩子说,小猫的小灵魂离开了,这里没有它的妈妈,没有母乳,他们也冷,也没有抗体。我们也努力了,但是没有办法养活它,孩子跟着我一起体会着生命逝去的痛。

青春期是死亡焦虑的大爆发时期,他们有着巨大焦虑,或者认知不够,很难化解,自杀是中国近年来青少年的头号死因,是特别令人心痛的。

青春期之后,成家、立业这时候有了人生的追求,对死亡的焦虑暂时也淡忘了。到了中年之后,子女长大,自己也会变老,死亡焦虑还会蹦出来刷存在感。

我们都听过中年危机,其中死亡焦虑就是中年危机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生开始要走下坡路了。

等到老年的时候,各种疾病都会来了,人也会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我爸六十多岁的人,也曾经有过大病,经常会说的不知道我家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或者结婚的时候,自己是否看得到,其实也是悲凉的。

我们说要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因为他们在的时候,虽然也会有很多摩擦,甚至父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成长的痛,也会心生过怨恨。我们是无法更换自己的父母的,到一定的阶段,是应该要做一个功课,就是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父母和解的,因为这是我们这一世的缘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珍惜。这里还有一点想提示的是,如果我们有伤,也没人帮我们疗愈,就自己多主动一些,不要把我们曾经的伤痛在传递给孩子,如果不喜欢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去做不良模式的终结者。不要曾经讨厌的人,自己然后完全又变成了他们的模样。

人是要进步,要迭代的。否则我们的社会怎么会进步呢。

还有一个经历,对我影响挺大的。

意义疗法的鼻祖维克多•弗兰克的亲身经历,二战期间,弗兰克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长达四年,几乎每一天都在生死边缘徘徊。

弗兰克特别提到了一个场景,一群人长途跋涉刚刚到达集中营,就被喝令排队站在一名纳粹军官面前。这名军官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头指指点点。指向右边,立刻就有一个人被拉到右边站好,指到左边,就到左边排队。没人知道左右两边会有什么不同待遇。轮到弗兰克的时候,有人悄悄告诉他,右边的人会被送去干活,左边的人会被当作老弱病残送往一个特别的集中营。于是弗兰克努力站直,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一些,军官在犹豫了一阵后,把他分配到了右边。当天晚上他得知,那些被分配到左边的人直接被送进了焚化炉。

这段经历让弗兰克意识到,你必须让自己每一天都“有用”,让活着有意义。虽然死亡每天都在虎视眈眈,但他认为这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推动力,会让你产生一种迫切感,意识到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让自己活得更充分,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感受也可以用几句著名的诗词来形容,那就是“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三、苏格拉底之死

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所以,怕死,往往是因为没有好好活过。只要认真地、尽量不留遗憾地生活,你就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有一个人的死亡是非常优雅从容的人叫做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之死,他在70多岁的时候被自己的同胞公民起诉,其实是可以服软的,但是实在是硬啊,倔强啊。如果大家对苏格拉底的死好奇的话,我也发一个链接。

苏格拉底是自愿求死并且能够平静的面对,苏格拉底的申辩当中,留下了特别经典的哲学名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未经审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要去做的哪个更好,除了神之外谁也不知道。

四、用终局思维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聊了很多关于死亡,死是必然的,我们知道这个,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吗?

选择实在太过重要,所以人生难免纠结。

曾鸣教授曾提出过一个词,叫「终局思维」。在面对选择时,从终点出发考虑问题,来决定你当下的选择。

一位澳大利亚的临终关怀护士,她对那些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病人进行了采访,提问他们人生最遗憾的、希望有机会重来的事,并将答案集结成了文章。硅谷许多著名投资人,每隔几周都要翻出这篇文章来看一下,用这些站在终点站的人的思考,来校正自己当下的行动。

得知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他们通常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变化:否认、恐惧、愤怒、悔恨,以及更多的拒绝。但最终他们都会接受命运的安排,找到内心的平静,然后离开。

当被问到,对于人生是否还有一些遗憾,或者如果人生重来一次,他们希望会有哪些改变,他们的答案总是那样的相似。于是,我记下他们临终前最为后悔的五件事,想告诉你们,也想再三提醒我自己,人生不能重来,也无法倒带,因此,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1. 我希望能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按他人的期望生活

这是所有临终者最常见的遗憾。当生命即将结束,很多人蓦然回首,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有多少梦想没有实现。大部分人甚至连一半梦想都没能实现,就要面对死亡。而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一路以来的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至少给自己几次冒险的机会,去尝试心中的那些梦想。尤其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努力追求生命中的所想、所爱。健康带给人的自由很少会有人意识到,往往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2. 我希望没有那么拼命工作

几乎每一个我照顾的男病人都会这么说。他们怀念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以及爱人的亲密陪伴。他们后悔总是把大把的时间留给工作,却冷落了自己爱的人与爱自己的人。

其实我们的人生可以更简单一些。你并不需要你以为自己需要的那么多钱。偶尔停下脚步,给自己多一点休息时间,你会变得更加开心,也会更加积极地迎接生命中的挑战。

3. 我希望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许多人为了与他人和平相处,拼命压抑自己的感情。结果,他们只是勉强让自己满足于平庸的生活,却从未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医学证明,有许多心理和生理疾病都和压抑自己的感受息息相关。

练习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吧。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反应,或许当你刚开始尝试这么做时,旁人会被你的坦白吓到。但这也是一个机会,能让你们之间的关系上升到全新而且更健康的境界;或者,这也是一个好时机,帮你过滤掉一些其实你根本不需要的虚伪关系。不管怎样,你都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不后悔的人生。

4. 我希望能多和朋友联络

在人生的终点,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朋友,但那些朋友,往往已经失去联系很多年了。躺在病榻之上,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久没有打过电话给老朋友,有多久没对他们表达过自己的关心和爱。他们深深遗憾于,自己没能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维持友谊,只能在弥留之际思念朋友。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和朋友之间联系逐渐变少,是很常见的事情。赚钱当然重要,但是我们拼命赚钱,并不是为了钱财和名利本身,而是希望能带给所爱之人更好的生活。直到弥留之际,人们才明白,人生一路走来最重要的不是钱、不是地位、不是名利,而是“爱”和“关怀”。因为当你一步步走向死亡,只有“爱”和“关怀”会陪伴着你走完最后的旅程。

5. 我希望能让自己过得更开心

非常出人意料,很多人一直到去世之前才意识到,“快乐”其实是一种选择。他们墨守成规,死守过去的习惯,所谓的“舒适圈”遍布他们的情感和生活。因为害怕改变,害怕跨出舒适圈,他们对别人伪装,也对自己伪装,假装自己对生活已经很满意。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渴望能够笑得自由自在,回到可以没心没肺的时光。

你的人生就是你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在生命结束之前,你要着手实现什么、改变什么呢?

6、莫西奶奶带来的启发

有一个老奶奶画家,叫做摩西奶奶。非常传奇,她是从77岁才开始作画的,但是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展出。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了解。

莫西奶奶告诉我们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二十多岁的时候对我来说也都是彷徨,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方向。三十多岁的时候做了妈妈才开始找到了些许的责任感和意义,朝着一个自己认为对的方向一点点前行。

我也看到不少人会很堕落,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并且不去做任何改变。我无法劝任何人改变,除非这份改变之心是发自人的心底的。告诉自己,摩西奶奶那么大了,还是有梦想的。

我们还很年轻,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今天看似跟大家聊了很多死亡的话题,在沉思录里,有大量的关于死亡的描述。其实也就是坦然去面对和接受,但是更应该去做的事珍惜光阴。

毕竟生命短暂,珍惜光阴。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死亡这个话题的了解不会再那么避讳和躲闪,也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够更加从容淡定的过我

相关文章

  • 《沉思录》day4 如何面对死亡

    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想要超越死亡恐惧,就要直面死亡。深入了解死亡之后,你也许就懂得了如何更好地生活? 人固有一死,...

  • 沉思录day4

    副标题:刘润公众号文章有感 今天的刘润公众号文章讲的是关于科技的事儿。记得里面最经典的一句是:回到未来的意...

  • 沉思录·5|谈死亡

    文/大龙 清明节刚过。今天,来谈谈死亡。 01 死亡意味着什么呢? 《寻梦环游记》中说,一个人要经历三次死亡: 第...

  • 活着

    读过一本《西藏生死录》的书,教大家如何去面对死亡,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死亡这个话题,谈起来是很沉重的,不过每一个新...

  • 《刷新》

    不刷新即死亡,微软CEO沉思录:如何突破零界点,建立成长型思维。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的作者是微软第三任C...

  • 如何面对死亡?

    这是前几年在博客上写的一篇文章,是我第三次开颅术后的又一次人生感悟,愿意贴到这里与战友们分享。 人海茫茫匆匆过客,...

  • 如何面对死亡

    生和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要不断学习生存,也要不断学习死亡。恐惧是人的本性之一,同样,大多数人也恐惧死亡...

  • 如何面对死亡

    爷爷90岁了,最近身体抱恙,从医院回来,只能插尿管,鼻管,这两天还无力尿尿了,生命岌岌可危。 对于爷爷的记忆,总是...

  • 如何面对死亡

    死亡是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如果心有畏惧,或者不感兴趣的话,请绕行。 在国人的观念里,死是一个很忌讳的词,说死是一件...

  • 如何面对死亡

    外面的天阴沉忧郁,这样的天气,再看一本阴郁的书,心情自是复杂难言。 《此后再无余生》,一位身患癌症的作者在生命最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思录》day4 如何面对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oa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