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终于在推迟一个月之后艰难地画上了句号,但对于千万高考生来说,这个句号还远远没有画完。在焦急地等待出分之后,还将面临人生中一个重大的选择——填报志愿。
很多人认为,高考最重要的是考,忽略了报志愿对自己未来人生的重要程度,把这个选择权交给同样不怎么懂的家长,被动选择了专业和大学。
但考得好,不如报的好。毕竟,高考成绩决定了你未来能够和什么档次的人打游戏,但是高考志愿才真正决定了你在哪所大学、和哪些人一起打游戏。
目前大多数省市都是出分之后填报志愿,透明度大大增加。只要认真研究历年分数规律,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存在自己的分数被浪费的问题。摆在大多数人面前最大的问题,是要在地域、大学排名和专业三个选项之间做一个权衡,在保证把手里仅有的分数资产用到极致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当然,你要是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那当我没说,闭着眼选就行了。
每个高考生的自身条件、需求不同,在这三个因素上所分配的权重一定是不同的。
一、地域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所在的城市是一个不算太重要的因素。因为未来读研或读博是大势所趋,你这四年里绝大多数时间会呆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学习和生活,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对你的影响并不大。
就我自己来说,我更倾向于选择一个离家相对较远的地方读大学。毕竟,这是你仅有的一次以较低的成本去体验一个城市的机会了。就算当地生活成本再高,你都可以住着一学期一千多的宿舍,吃着食堂便宜的饭菜。
而当你毕业选择工作城市时,家庭、父母、当地房价等诸多因素都会成为你选择过程中的羁绊。
我一个出身于内陆城市,活了二十多年没有没见过大海的孩子,本科选择了一个滨海城市读书。在大学四年里,能够天天看到大海,这是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就算如今毕业已经很多年,选择了离家更近的城市,但每每回想起大学四年里海边烧烤、沙滩上捉螃蟹的种种场景,依旧让人怀念。
那么,哪些人需要重点考虑大学所在城市呢?
第一类,你对环境比较敏感,例如是南方人,就是受不了北方干燥的气候,或者你是北方人,难以接受南方湿冷的冬天,又或者你不习惯吃辣,在一个无辣不欢的城市会让你菊花冒火(现在很多大学食堂都会提供适合全国各地口味的饭菜,这点也不必太过担心)。那么完全没必要受这份罪,可以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生活的城市。
第二类,你大学四年需要去校外实习。比如你希望大学毕业直接就业,而且选择了一个注重实践类的专业,需要刷实习经验。比如金融、翻译等专业,公司招聘时特别看重实习经历。那么尽量选择你工作后想去的城市,或者是工作机会多的大城市读大学。因为这样,一来大学四年里认识的同学毕业后留在本地的会比较多,这些人脉在工作之后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二来方便大三大四去校外实习、找工作。
第三类,你毕业后希望留在北京,且想进入教师岗、事业单位。北京的少数事业单位会限制北京生源,那么,不如早些进入北京的大学,给自己多争取一些就业时选择的机会。
除此之外,城市在你的志愿填报所占的权重就无需太大了。
二、大学排名
你所读的大学,未来将是印在你身上一生的烙印,毕业之后,两个不太熟悉的人第一次见面聊天,如果问到学习经历。一般都会问:你哪个学校毕业的。紧接着,才会聊学什么专业的话题。
另外,大学里的校友资源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毕业之后,无论是同事还是合作伙伴,你们会因为毕业于同一所大学而有更多的话题可谈,很少两个人因为学了同一个专业而惺惺相惜的。
再说,现在每个大学都有转专业的制度,在大学里转专业,相对来说还是很好转的。再不济,大学比别人多努力一些,修个双学位,完全可以学到你想学的专业知识。
在选择大学时,你可能面临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当你可以牺牲专业自由度跨一个大学层级的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更好的大学。比如,你的分数可以读一个211学校的热门专业或者985学校的冷门专业,如果你对这个热门专业没有特别的喜爱,甚至仅仅是因为其热门。那么选择后者性价比相对会更高。
第二,在你同一个档次的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里选择时,优先选择综合性大学。毕竟,在综合性大学里,你有更大的概率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接受不同专业思维的熏陶,如果想换专业或者修个双学位,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甚至是某些大学,是出了名的性别比例不均衡,在综合性大学里,也更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一生所爱,毕竟,大学里,学业爱情需要两手抓嘛。
当然,在综合性大学里读书,只是增大了你获得以上这些优势的概率,如果你四年仅仅窝在宿舍里打游戏,那么选什么样的大学就无所谓了。
三、专业:
选专业看什么?首要看家族资源。比如有亲戚是电力系统的,那优先电气类相关专业;如果你爸开了个公司等着你毕业回去继承,那管理学和金融学就很适合你。
当然,这里不是说选专业就是为了找工作的时候等着家里人帮你安排,一方面,家里带来的隐性行业资源、给你传授的行业经验会让你在职场少走很多弯路。当你进入社会就知道,在职场初期有个人带着,确实比自己摸索强太多倍。另一方面,家里积累的资源也可以让你的专业能力得到放大。
我举个例子,金融类专业也是无数人追捧的专业,很多家长听到这个名词,觉得非常高大上,跟钱打交道,未来有前途。
其实,这是个典型的吃家里资源的行业,这个行业挣钱没错,但核心竞争力在于你未来能撬动多大的资产,不是你学得好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人。
假如我有一个亿,放在余额宝里一天也有1万块。一个月也有30万块。这种投资需要什么专业的金融知识吗?没有本钱,除了刑法里讲到的致富门路,再牛逼你又能怎么着?
王思聪伦敦大学哲学系毕业,但是不妨碍人家投资几个亿的生意,把自己送上了财富排名《胡润80后财富继承富豪榜》。虽然当前经济环境不好,他投资的公司也倒闭了,但依旧可以回家继承百亿家产,继续干着投资、管理相关的工作。
当前金融专业就业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大大小小的银行吸纳了很多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且不说当前银行被互联网行业冲击巨大,银行近年来开始追赶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也逐步喜欢招一些工科背景的毕业生。金融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也可能很难达到你的预期。
当然,这里不是贬低金融专业,相当于某些天坑专业,金融还是个不错的专业,只是财经类专业分数线分数明显会高于其他专业,对于没有背景的人来说,选择金融专业对自己的分数利用率明显不是很高。
如果没有家族资源,也没有特别想选的专业,那就面向就业率选择专业。在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专业里边挑。当前计算机类、人工智能类、电子类、自动化等专业大类就业还是蛮不错的,尤其是男生,可以优先考虑这些专业。
当然,现在计算机、人工智能很火,但是能保证你毕业后还火吗?这个真的不能。那我为什么还要推荐普通人选择这类专业?因为,选择这类专业,就算你毕业不想当码农,但是这类专业起码会让你对前沿科技和互联网整个技术体系有一定的理解,应聘互联网相关领域工作(产品经理等)也有一定的优势,再不济,这些专业也会通过高数等数理训练,培养你的逻辑思维等通用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工作思维和方式,就算未来从事一些没有专业要求的工作,也会长久受益。
但是,如果你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多的是拼天赋和家庭背景(比如写作,绘画等),其他专业有天赋的毕业生不用经过训练也能做,那这类专业的收益就太低了。
另外,在选专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如果你毕业已经打算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投身祖国的行政事业,那就尽量不要选择一些带着奇奇怪怪名字的小众专业,因为这些岗位对专业的限制还是挺严格的。如果某个岗位要招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你是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可能都无法报名。
二)选专业要警惕假热爱。如果你在还未上大学就已经有了自己热爱的专业,其实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了。但是,在打算投身这个专业之前,千万要做足够的调研,分辨自己是否真的热爱这个专业。比如,你喜欢美食,可能就是喜欢吃而已,就算真的喜欢研究做饭,也并不代表你就要选厨师相关专业;你喜欢游戏,可能就是玩游戏上瘾而已,并不是真的想从事设计游戏的工作;喜欢当网红,可能就是喜欢嘚瑟而已,并不能真的了解网红们屏幕背后的辛酸,也接受不了遭受的诋毁。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找一些从业前辈们了解一下你热爱的这个专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说不定你会对当前的热爱有新的看法。
最后,还想说几句题外话:不是考一个高分就可以读一个好大学,不是读了好大学就可以保你就业无忧,反之亦然。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可能会决定你未来的四年里认识哪些人,经历哪些事,但无论高考结果如何,未来的路上,转折点还很多。
人生本长,在没有走完这一生之前,也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一劳永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