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支架“支招”行路难 学生行走道且长

支架“支招”行路难 学生行走道且长

作者: 冰花玉洁 | 来源:发表于2024-01-02 19:16 被阅读0次

        在接到支架习作课题组研究记事类作文任务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短短的二十分钟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如何很好地呈现?

        暑假我通读了小学语文整套教材。把一到六年级凡是与写事有关的口语交际和记事类作文要求拟了一个脉络。

    如何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2023秋开学便试着写授课的思路。感觉记事类作文教起来也不是太难,因为孩子们都很熟悉。二年级的看图说话中,引导学生在说一件事的时候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把图画内容说清楚,三年级孩子们通过学习用首先、接着、然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一件事说简单说清的方法。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通过读古诗,感受讲故事用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第五单元安排的两篇课文和习作例文,《麻雀》、《小木船》《我家的杏熟了》三篇文章继续巩固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爬天都峰》则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顺序写清事情的经过。为此,在第五单元最后一个任务,我第一次设计了两个任务:一学习写什么。二 学习怎么写。

    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学习新的何况本单元还是习作例文单元。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妙招都说完了,孩子们些应该不难。

        谁知第一次试教下来,孩子们在二十分钟后听得云里雾里,动笔就更难了。

        于是我找来李镇西老师的《这样教语文》和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系列丛书,发现管老师的书里面没有一节涉及指导课的课例,都是在讲述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课题组团队成员建议,妙招要从学生中来。于是第二稿我设计了“对子之间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活动”,展示交流中,总结写事妙招。

        第二次的效果有所好转,孩子们经历了语言实践活动过程,所以动笔写的时候容易多了。

        阅读了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发现对于记事类的习作,他们虽然知道要用动作语言等方法把事情说清楚写清楚,但是在改习作的时候无从下笔。特别是中下等孩子,对于没写清楚的地方更是难以发现自己作文问题所在。他们在课堂中成了旁观者。为了克服习作修改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围绕本次习作目标,根据本年级学生记事类习作难点,我梳理出写不清楚的几个病因“跑题病”“哑巴病”“空心病”、“僵尸病”  “头重脚轻病”几个病因的具体表现。

    一  创设主编选稿情景  、整体反馈习作——对子互评,星级评价反馈习作。(满星八颗星,有的孩子只能得三颗星或者五颗星、六颗星,老师告诉他们,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得到满星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修改习作的兴趣)。展示优点,鼓励进步(潜质生题目拟得好的,中等生写好了一段话,进步很大的以及被选为校报预用稿优等生的佳作,从不同层次激励孩子习作的兴趣,让他们去感受本次习作中带来的成长和进步。)二把脉问诊习作、修改反馈成果几个流程。

    在带领学生认识几个病因的具体表现后让他们去修改。

        第一次课后,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能够动笔修改。但都是对错字及标点符号的修改。真正找出病因修改的只是优等生。看来教学设计目标还得侧重于中下等的孩子才行。课题团队建议不仅要找出病因,还得引导学生提炼出修改的方法。

    第二稿在把脉问诊环节,通过引导提炼出这些病因及修改方法

    “哑巴病”加入语言让哑巴开口说话

    “僵尸病”加入动作让僵尸动起来

    “空心病”加入想法让心情跃然纸上

    “头重脚轻病”找重点浓墨重彩写清过程

    于是带着这样的设计去第二个班级试教时,在自我修改环节还是难以在二十分钟出成果。

    后来通过反思,我发现,再提炼“空心病”这个问题时,我出示了这样样一段我认为的“病文”  晚上,妈妈说:“儿子,听说老大爷丢了几个桃子,是你吗?”妈妈轻声说道。我一听理直气壮地说:”不可能,不是我偷的。”

        花了很多时间,学生无法提炼出来,最后是老师直接导出来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百思不得其解。

    课题组老师说,能否在修改环节学生不修改自己的,让他们在学以致用环节交换修改,第三次试课孩子们修改得很起劲。没有一个孩子犯难。但是时间又成了问题。找出一个病因再用笔修改出来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成了大部分孩子的难题。

    于是我在第三稿中缩减了一个片段的欣赏,删掉找跑题病的环节,因为我发现跑题的问题孩子们很容易找出来。

    今天呈现的是最后一次课。指导课上,我发现孩子们说得不够精彩。但是我没有再多的时间去训练更多的学生练习说话 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我估计至少要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试讲。讲评课上,为了能够在二十分钟完成所有的环节,匆匆忙忙走完了流程。

    后来,在研讨活动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困惑,听课的老师指出,聚焦难点进行二十分钟指导,在学生出现瓶颈的时候揭示支架。帮助学生完成表达。

    我仍然很茫然,怎么聚焦,二十分钟课堂上如何实施?顺序等都不需要讲吗?不审题也不行啊?二十分钟我至少用了八分钟在引导学生完成说清楚点过程。

        后来通过阅读唐清碧主任的《习作支架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思考》一文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课堂教学中老师很重视生活经验的唤醒,不大重视知识经验的唤醒,(四年级)要达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写清楚”,老师们常犯的错误是将“写清楚”当作“写具体”,人为的在课堂上拔高习作要求。

        读了这一段话,再来看提炼“空心病”的这一环节,发现,我给出的例文其实学生已经通过语言等方法写清楚了,而我却“自作主张”认为没写具体,非得指出要加入心里活动。这样不就拔高了习作的要求了吗?

    唐主任还指出“每次习作课的重难点内容是讲评课的重点,要精心指导修改,“一课一得”,才能真正实现不断提升习作水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架“支招”行路难 学生行走道且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tm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