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儿如烹饪,要因材施教。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就和做菜一样,对待不同的食材,我们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加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火候。
对待不同的孩子,我们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把他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我有两个孩子,但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作为父母要去观察。
哦,这个小孩是虾,讲话特别冲,那么在烧之前要把腮去掉。
煮鱼又不同,煮鱼要把肚子剖开,肠子去掉,洗干净再煮,所有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孩子的缺点,鱼肚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拿掉,这条鱼做出来就鲜美可口。
如果抱着这种心态,换位思考,我今天做一条鱼,我就得放葱啊,放姜啊,如果莫名其妙放一些药材进去,就会觉得那个鱼的味道很怪,但是煮肉汤的时候是可以放些药材的。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个适合弹钢琴的人,你为什么非得让他去学钢琴呢?就像做鱼肉不可以放药材,你干嘛非得要去放呢?
加了药材的鱼肉不好吃,破坏了你的心情,于是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怪在这条鱼身上,这合理吗?
做家长的不要把所有事情一股脑怪在孩子身上,做菜不好吃,首先要问问自己,你对自己的食材有足够的认识吗?你做菜的步骤对吗?你做菜是带着一肚子气,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还是心情愉悦,认认真真的做呢?
如果你连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也没有,那你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在消化你怨气的同时,还努力上进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呢?
孩子一直在变,在不同的时间变成不同的食材,比如今天心情很好,他就是一条鱼,明天心情很差,他就是一打小排骨。而不是说今天是条鱼,他就永远是一条鱼,他随着人生观,价值观和自己接触的社会层面不同而发生变化,他会变得你完全不认识,怎么一条鱼变成了一打排骨了?
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变成不同的东西,那做父母的也应该随机应变,用不同的东西去烧它,作为家长,我们要善于学习,有些东西我们不会烧,没关系,我们可以看书呀,上网查阅或者跟他人请教,好弄明白怎么样才能烧得既营养又可口啊。
烧菜要注意火候,培养孩子也是一样的,不能总是大火,有时候需要小火慢炖,做家长的要把握好火候,对孩子的教育要松紧恰当。
烧菜的心情也很重要,心情好的时候烧出来的菜也是好的,培养孩子同样如此,要想保持良好心情来培养孩子,首先就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接受孩子的兴趣点,使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喋喋不休,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快乐的学习,相信孩子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实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孩子自己就会向你请教,不需要你一直在旁边盯着指手画脚,我们只需要让孩子知道,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在他身边,这样就好了,我相信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二,用孩子的亮点来打垮他的叛逆。
我们需要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成长,需要尊重儿童本位,但我们应该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让孩子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比如,父母你有的选吗?很抱歉,你是没得选的。
孩子大了就会有攀比心。
人都想不劳而获,拥有很多,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有,自己没有,就会埋怨父母没有给他。
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莎拉的孩子辉辉,有一次跟莎拉抱怨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几千万的房产,自己什么都没有。
沙拉听了内心深处有一点羞愧感,但她想了想决定不把原始感受跟孩子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她决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让他知道自己曾经很懂事,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家庭和亲人比什么都重要。
沙拉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不是看他给了多少,而是看他是不是有多少愿意给多少,且往往不是以金钱来决定价值的,你13岁生日那天,自制一张贺卡,上面写谢谢,我在13年前给了你生命,那一刻我很感动,你用心写了贺词,深深的打动了我,如果那一刻你给我买一个一克拉的钻戒和一张你用心写的祝福贺卡,我肯定选后者,因为那是无法用钱换来的。
辉辉听了很久没说话,后来他说,妈妈,这是我的家。
当他没得选时,他就必须融入家庭,这让他有了一颗平常心,他就会把家里的点点滴滴看成自己的责任,比如出门的时候,他会随手把灯给关了,因为这是他的家。
他觉得他在这个家不合算,这么苦这么累,人家的父母给孩子创造了好多好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去解释,指责,抱怨,这些语言都是乏味冰冷和空洞的,不起任何作用。
用非常柔和的声音告诉他,他是一个多么好的孩子,有些东西是没得选择的,但是有些东西是可以选择的。
比如你今后要走的路,你每天是要吃鱼翅还是粉丝?每天是开奔驰还是挤公交?这都是你自己可以选择的,生活中很多选择你是自己可以给自己创造的,不需要父母给你。
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赞美,不是所有的缺点,都需要100%的指出,不要刺激孩子,说觉得别人家好,你怎么不去别人家呢?这很不理智,聪明的妈妈基本上都跟孩子说好的一面。
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和赞美,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唯有赞美别人的人才是真正值得赞美的人。
三,让孩子了解家庭,融入家庭。
想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适当进入家庭生活很重要,家庭大事决策,比如购买什么汽车,家电,怎么装修房间,父母都可以倾听孩子的意见。
在家务事方面,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做饭,洗碗,拖地等等。
关于享受生活,比如开空调,能不开就不开,如果孩子一天到晚要开着,也得让他适当交些电费,因为你要享受生活,那你也得付出啊。
可以适当的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一些用来交电费。
带孩子去体验生活。
比如,去菜市场买菜就带着孩子去,到了菜市场,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可以问他,菜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都有什么菜?
这都是些什么季节应该出现的蔬菜?
为什么在这个季节有这些蔬菜?
那些反季节蔬菜是怎么来的?
孩子一一观察,就打开了他的眼界,学会了观察生活。
让孩子适当进入家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报家里的情况,让孩子有知情权和发言权。
比如,家里没有钱了,家里发生了事情了,家里有困难了,这些都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的身体不太舒服,就让孩子给你倒水,拿药,这对孩子转变视角,认识世界都有好处。
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孩子跟着父母上班一天。让他了解到父母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孩子会更加懂得珍惜生活,责任感也会慢慢的培养起来。
四,父母是孩子的社交训练师。
在现代生活中,成功者往往具备极佳的人际关系和极强的工作能力,这两个重要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上,我们决对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怎么跟孩子打交道,孩子就会怎么跟别人打交道,我们怎么处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就会怎么处理他与别人之间的冲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训练师,是他们社交行为的模板。
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学会跟人沟通,这需要家长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家长要学会随地取材,碰到每一件事情,家庭都可以作为一个模拟的战场,然后不停的给孩子演练,让孩子在模拟中学到很多东西,在模拟训练中逐步成长,然后家长才能敢于放手。
每件事情都可以用来作为孩子的社交素材,例如到菜场去买菜,孩子要跟菜农讲,你可不可以给我称点这个,如果人很多孩子还需要等待。
有时候他们口袋里揣着钱,但是去买东西时,人家不会理,被冷淡的对待,孩子受到这种待遇时,仍然会很有礼貌的讲,请你拿给我,我需要买这个东西。
比如,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先跟孩子演练,见到主人以后,要怎样问好,并作自我介绍,到别人家里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走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礼貌的告别。
自己家来了客人,父母要向客人介绍家里的所有成员,包括孩子,家长要让孩子与客人相识相伴,倒茶接待,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
这样会使孩子增长见识,增强信心,在社会交往的时候就会变得落落大方。
父母与人相处时,要对别人好,关照他人,有利他的思维,让他人感到温暖,孩子也会习得利他思谁和积极与人沟通的习惯。
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对人对事都会很有分析能力,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也会很有质量,这是他们在各种社交活动中锻炼出来的眼光和鉴赏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