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歌谣,纯粹的情怀
——《国风·周南·芣苢》读后感
反复品读这首吟之能诵、简单通透的远古诗篇,眼前的风景不断变换。一忽是碧绿的原野,绿草如茵;湛蓝的天空,白云点点:境界明朗、旷达而高远。一忽是幽静的山间,树木葱笼,山花烂漫;涧流泉畔,水声叮咚,蛙声一片:境界清新、静雅而恬淡。渐渐地,我的视觉的镜头由远而近,定格在一片茂盛的车前草边。那里,正有一群女子踏露而来,她们一两成对、三五成群,葛衣素颜,臂揽竹篮。那轻盈的脚步呀,时而飞动、时而流连,和着一串串的笑声,谱出了一条条舞动的曲谱线,律动在这清明的天地间。
车前草呀长势好,这有一坡,那有一片……你在这儿采啊采,你的篮子已装满;我到那儿去掇啊掇,我的衣襟兜起来;她在这里又到那里不停地往衣袋里塞……
谁的歌声响起来,我应着:“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她和着:“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你随着:“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从此,一首古老的歌谣,带着草木泥土的芬芳,回荡在广阔无垠的原野,刻进札札的书简,穿越时空的界限,传唱了几千年,经久不衰——
看似简单的诗句,却包涵着无尽的意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字——采、掇、袺、有、捋、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行文特别,绝无仅有。但就是这简单的六个字,已足以境界全出。六个动词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六个动词传达出的是劳动者你追我赶的对劳动的热爱,六个动词更表达了劳动者收获的喜悦。远古人们那种朴素的生活追求,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与满足,他们那种本真纯粹的快乐,都在诗中自然而然的呈现无遗。所以,语言之美,有时往往并不因之华丽,而在于其质朴和简洁。因为最真的情感,决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自然流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读这首古诗,总是想起李白这句关于审美的名言。《国风·周南·芣苢》诗文简短,重章反复,不事雕琢;内容朴实,情感纯粹,不事渲染。它就像一朵出水的芙蓉,没有涂抹一丝铅华,没有沾染一丝尘埃,是文学史上一份纯净的存在。
附《诗经》之《芣苢》阅读学习单:
整本书阅读——《诗经》之《芣苢》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翻译成现代汉语。
车前子呀采啊采,采啊采啊采下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堆一堆收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根一根拾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把一把捋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牵起衣角装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翻过衣襟兜起来。
2、背诵。
3、写300左右的赏析文字(从思想内容、语言特色或艺术手法等角度赏析)
内容: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艺术特色:重章叠唱 1、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行文特别,绝无仅有。 2、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简单,却意蕴深刻。
①反复咏唱,简单明快,有音乐美。 ②六个动词却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
③ 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前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她们于平原旷野、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劳动的场景。几个动词,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节奏传达了出来。
4、读后感。
整本书阅读——《诗经》之《芣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