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积极废人”成为一个戳中很多年轻人心窝的网络热词。所谓“积极废人”,是指那些“爱给自己立flag(意指公开树立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这样的人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他们往往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为自己的懒惰自责。一时间,年轻人们对这一解释“不能再认同”,在这一新“人设”中自嘲不已。
回看自己、环顾周边,“积极废人”似已成年轻人常态。有网友如此描述自己,“在别人眼里我挺积极的,爱买书,学乐器,健身,报英语班……时间排得满满的,但有些事情只有我自己知道。光是买的书看了不到1/10,吉他只学会了几个和弦,去健身房一半的时间用来自拍和洗澡了……英语?还是有进展的,最近终于开始背abandon后面的单词了。”还有网友形容自己是“间歇性凌云壮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目标多,时间少;立志坚定,执行力太差,于是“积极”与“废人”虽矛盾对应但组合到一起就折射出很多人常犯的通病。
探究“积极废人”形成的真正原因,笔者认为,是近年来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怪。随着大众追梦节目不断涌现,唱得好、弹得好、跳得好、说得好的人让人心生羡慕,不禁也想拥有可用来展示的一技之长;朋友圈里新鸡汤文层出不穷,似乎富翁都在努力,唯独自己贫穷且懒;加之,“备忘录”、“打卡”、“签到”、“共读”、“组长喊你做作业”等执行力监督形式也时时“敲打我窗”,种种迹象敦促着自己要改变。然而,改变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专注、重复、瓶颈、突破,再无数次重复这个过程,如此才有可能迎来一些可喜的变化。即便是努力的方向再多、外部力量施加再多,努力的行动力不够,目标也还只是个目标,不会变成现实。
“积极废人”似是顽症,然而看待这一新人设却无须太消极。首先,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总比悲观度日好。这样的人能在忙碌之余看得见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发现自己可能努力的方向,能通过培养一技之长、一项兴趣爱好与一个领域建立起初步的联系,稍稍打开了一扇窗。其次,“废人”并不能看成“废物”,这样的人不是真的“废”,内心强烈的羞愧感、不停的反省与艰难地“重启”,这些都表明年轻人拥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但只是欠缺执行力。
空中楼阁难圆梦,还是从“积极废人”转型吧,做个“积极的人”,虽是一字之差,但来的是“行动派”作风。目标可以先少一点、小一点,毕竟,“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万事开头难”,那就硬着头皮开开头,之后再执行就会顺畅很多;即刻行动、先做最核心的事儿;撇除分神杂念,让执行氛围“碾压”“娱乐氛围”……积极的人不仅需要积极阳光的心态,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有句话说“慢慢来比较快”,一步一步走,也许无意间,“积极废人”的一面渐渐从自己身上甩掉,那个“积极的人”已经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网友评论